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教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锻炼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细致的教案撰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科技画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科技画教案篇1
一、活动题目
物体间的空隙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操作,感知物体的内部是有间隙的;同一容器内的物体与物体间也是有间隙的。培养幼儿科学、有序、合理安排空间的思维方式。
三、适用对象
大班
四、活动所需资源
每组一个托盘,盘内有一个空广口玻璃瓶、一碗石头(10块左右)、2/3碗小石子、l/3碗沙子、1/3碗水(矿泉水瓶也可)、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记录纸和笔、指偶小兔。
五、活动过程
让幼儿观察桌上摆放的实验用品:石头、小右子、沙子和水、一把小勺、一根筷子、画有玻璃瓶轮廓的纸和笔。说一说,石头、小石子、沙子和水有什么不同。
(1)沙子和水能流动,石头、小石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摸起来比沙子更扎手,而且石头比小石子儿大,也比小石子重。
(2)小石子比沙子大而重,水是无味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闻起来有泥巴的味道。
(3)水是透明的,抓不住的,而石头、小石子和沙子是能用手拿起来的。
探究的问题:你能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都装到一个瓶子里吗?试一试。幼儿用两种方法把石头、小石子儿、沙子和水装到一个瓶子里。
(1)先装大石头,再依次装小石子儿、沙子和水。
(2)先装水,再依次装沙子、小石子和大石头。
记录实验过程。说一说我的发现。
(1)先装了大石头,因为大石头占的地方大,然后又放了些小石子,这样小石子就把一些空隙给填上了。后来又放了一些沙子,沙子又把石子间的缝隙填上了。最后倒水,水把更小的'缝也给填上了。
(2)先倒水,再装沙子、小石头和大石头,没有成功。
六、注意事项
1.实验前教师要掌握好材料提供的量,以装满瓶口为准,课前应预先操作几遍。
2.本实验先装大石头,再装小石子、沙子和水,这样装得较多。
3.实验前教师应讲明注意事项:拿石头时要轻拿轻放,舀沙子时应小心,以防散落一地。
4.提示幼儿应边做实验边记录。
5.实验前应让幼儿知道,应把物品都装进瓶子里面,堆高至瓶口以上就算失败了。
6.为幼儿多准备几份相同的材料,以备幼儿再次探索时使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核桃、花生、小米,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科技画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 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 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3、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重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知识解读:
知识点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人类由古猿演化而来。
3、演化历程:
古猿—直立行走、制作工具—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
4、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
元谋人牙齿化石
5、元谋人概况:
①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②距今年代:约170万年
③生产活动:会制造工具(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
④地位及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知识点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或北京直立人
2、概况:
①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②距今年代:约70万—20万年
③考察依据:牙齿化石、头盖骨化石、直立人化石、动物化石及石器
④意义:人类化石和石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知识点三:北京人的特征
1、体貌特征: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平均身高157厘米,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
2、使用工具及用途:
(1)工具: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zhen)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用途:采集、狩猎
3、生活方式:群居
4、使用天然火:
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北京人用火烧烤猎取的动物,吃上了熟食。减少了疾病,从而使身体素质得到了质的提升。
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1)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知识小结
人类演化:
古猿—直立人(距今 300 万年左右)—早期智人(距今约 20 万 年)—晚期智人(距今约 5 万年)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一、元谋人:
1、遗址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 170 万年。
3、发现时间:1965 年。
4、生产生活: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5、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遗址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3、发现时间:最先于1921年发现。1929 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5、生产生活:
(1)使用打制石器;
(2)狩猎和采集;
(3)群居生活,共同劳动;
(4)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6、北京人遗址发现的意义: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直立人遣址。
(2)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
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遗址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山顶部的洞穴里。
2、生活年代:距今约 3 万年。
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4、生产生活:
(1)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懂得人工取火;
(3)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缝制衣服;
(4)能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5)有爱美意识和审美观念,会埋葬逝者;
(6)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科技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认识一些生活中的高科技产品,知道它们的特别功能。
2、通过自主设计的游戏活动,激发科学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可视门铃、指纹锁,小兔家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发幼儿对高科技产品的关注。
1、(出示一张可视门铃的图片):这是什么?他和我们家里平常的门铃有什么不一样?人们怎么会想到要发明这样的门铃?
2、(出示一张指纹锁):这又是什么?怎么这个锁没有插钥匙的锁孔?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要利用指纹锁?(它不用钥匙,很方便,而且提高了安全性)
二、通过故事情景,引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想象和思考。
1、(出示一张简陋的'房间图):小兔搬新房子了,看,这是小兔家的房子,这个房子里有什么?(桌、椅等家具)小兔在新房子里生活,很多地方都不方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2、教师讲解情景,感知日常生活中的难题。
(1)洗碗太累了,先要用洗洁精,然后再冲洗,再消毒,真麻烦。
(2)家里的脏衣服真多,小兔每天都要洗衣服真累。
(3)电脑太大占地方怎么办?能一直带在身边吗?
(4)上班回来好累呀,真想一到家,就能马上洗个热水澡,怎么办?
(5)夏天房子里太热,冬天太冷,怎么办?
3、请小朋友想办法,帮小兔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三、阅读幼儿用书,感知各种各样的饿家用电器。
1、(幼儿用书)看图认识各种高科技家电产品,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小结: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快捷,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发明许多高科技产品,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好吗?
四、延伸活动调查表:我家的高科技产品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科技画教案篇4
??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集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研读“材料研读”里《齐民要术》引文、祖冲之“相关史事”;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直观感受其文化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
难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二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一、农学:《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
1、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3、影响:这部农书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数学:祖冲之(南朝)
成就:
(1)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2)《缀术》
三、天文历法:祖冲之(南朝)——制定《大明历》。
四、书法:王羲之(东晋)
1、代表作品:《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
2、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称誉:书圣
五、绘画:顾恺之(东晋)
1、地位: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
2、特点: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3、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4、山水画开始形成。
六、雕塑——石窟
1、背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图片展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影
2.教师讲述: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3.材料分析:《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提示:他认为只有掌握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4.教师讲述:《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探究二:科学家祖冲之
1.展示图片:祖冲之
2.教师讲述:祖冲之(429—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3.材料链接:
三国时代的刘徽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叫作“割圆术”,祖冲之利用刘徽创造的割圆术,重新运算。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数学家才得出同一数值。为纪念祖冲之,现在国际上把圆周率又叫“祖率”。后来,祖冲之还将他研究数学的几十篇论文,收集在他与其子合著的数学名著《缀术》一书中。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可惜这部高水平的算学专著早已失传了。
4.教师提问: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提示:天文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探究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图片展示: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过程
2.教师讲述:我国的书法在东汉末年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创造出风格多样、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
3.教师提问:(1)曹魏时的书法名家有谁?他们的书法有何特点?(2)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谁?他的书法有何特点?他的代表作是什么?他被后人誉为什么?
提示:①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著名的书法家。均擅长行书、草书、隶书,而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世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②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集序》。书圣。
4.教师补充:王羲之,字逸少。因曾任东晋政府右军将军,人们称他“王右军”。他的书画都有很高的美术价值,尤以书法著名。篆、隶、草、行、楷各种书体都造诣很深,尤其擅长楷书、行书、草书。
5.图片展示:
6.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两幅图的原作者是谁?这位画家的绘画有何特点?
提示:东晋画家顾恺之。他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7.图片展示:
8.教师讲述: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辟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9.学生发言:请一位同学介绍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有哪些?
提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0.教师补充:佛像的特点是宏伟精巧,继承了秦汉以来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同时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祖冲之
2、他的书法独创一家,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人们尊称他为“书圣”。他是( )
a.顾恺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3、以下四个选项,其中三个是同一类的,另一个是不同类的,这个不同类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贾思勰
4、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说“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发明的,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了……早在1300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这部书是( )
a.《论语》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使科学文化异彩纷呈的原因不包括( )
a.经济恢复和发展
b.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统一局面的形成
6、有人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是对当时社会特点的反映”作为课题来探究,请你找出下列能体现江南开发、经济发展的文化( )
①祖冲之的圆周率
②陶渊明的田园诗
③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顾恺之的绘画艺术
④建安文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④
7、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 )
①民族融合的作用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作用
④科技文化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
a.民族融合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9、在一次智力问答比赛上,主持人请大家判断具有以下特征的古代书法家是谁
①东晋人
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小明的判断完全正确,你认为他的答案是( )
a.王羲之
b.欧阳修
c.柳公权
d.颜真卿
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奔马图》
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发展的原因是()
a.绘画的艺术
b.雕塑艺术
c.佛教的传播
d.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1.d 2.d 3.d 4.b 5.d 6.c 7.a 8.a 9.a 10.a 11.c
三
教学反思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权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交融和南方经济的开发,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节课利用图片的直观效果,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对贾思勰、祖冲之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科技画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要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经常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喜爱磁铁的现象,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磁铁的磁性及磁铁吸引物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磁铁的特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方法:
讨论方法、操作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猜想并实验,为磁铁找好朋友
活动准备:
回形针、不锈钢杯子、钢丝发夹、小铃铛、螺帽、硬币、积木、雪花片、钥匙、骰子、磁铁、记录板、记号笔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磁铁和物品。
出示磁铁:今天我们的磁铁很孤单,它想找些朋友来和自己玩,可是谁愿意和磁铁宝宝玩呢?请你们来帮它找找吧。
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么多东西,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三、幼儿大胆猜想并试验。
每人拿一块磁铁去试试看,能被它吸住的就放在红筐中,不能被吸起来的就放在蓝筐中。
四、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谁来告诉大家,磁铁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总结:说明这些物品是用铁做的,不能被吸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科技画教案篇6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北魏益都(今属山东寿光)人,生平不详,曾任高阳郡(治高阳,今属山东临淄)太守,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约在北魏永熙二年至东魏武定二年间(533—544),贾思勰著成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齐民”,即北齐的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故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在农业。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和地位是怎么样的?
内容:《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地位:《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祖冲之有哪些科学成就?
数学成就:圆周率、《缀术》。
历法成就:《大明历》。
机械制造成就: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知识梳理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贾思勰 评价:①__________著名的农学家 成就: 著有 《②_____ ________》 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主张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北朝 齐民 要术 评价 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我国现存
③__________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 评价:④__________的一位杰出科学家 成就 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⑤___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历法: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⑥__________》 最早 南朝 七 大明历 艺术 书法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的艺术 代表人物 曹魏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胡昭: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东晋: 王羲之 代表作:
?⑦__________》 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评价:后人尊称为 “⑧__________” 兰亭集序 书圣 北魏时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绘画:东晋的顾恺之,绘有《⑨__________》和《洛神赋图》 雕塑:山西大同的⑩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 __________,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女史箴图 云冈石窟 11 龙门石窟
真题演练 1. (20__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道德经》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天工开物》 2. (20__南通)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a. 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 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科技画教案6篇相关文章:
★ 梨创意画教案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