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案例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其实教案的编写过程有助于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孔雀画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孔雀画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叙事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3、把握诗歌的悲剧内容,解读人物悲剧命运。
二、教学重难点
解读主人公悲剧命运,探究悲剧的根源。
三、教学创意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在教学中让学生理清故事基本情节是鉴赏诗歌的基础,传统篇目不妨用传统方式来进行情节梳理,所以在第一个环节中考虑用回目的形式进行。此诗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故事本身的悲剧色彩占了很大的比重,读过此诗的读者,无不为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伤心叹惋,乃至痛恨焦母与刘兄,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解读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探究悲剧根源是教学的重点。在具体的操作中,以鲁迅先生的“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句作为鉴赏诗歌的钥匙,力求课堂不蔓不枝,紧凑高效。《孔雀东南飞》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打动人心,不仅仅因为它是悲剧,更因为焦刘二人为爱情,为尊严所做出的抗争,认识他们抗争的意义和悲剧的必然性必将引领学生深入解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动情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
?诗经》、楚辞之后,继之而起的是两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一曲《孔雀东南飞》唱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二)概括故事,梳理情节
1、为故事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要求模仿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按照情节发展的基本结构概括故事内容。
2、小组上台板书交流。
示例:
刘兰芝自请遣归,焦仲卿温言相劝
俏兰芝严妆作别,恶焦母怒气不止
分手时夫妻盟誓,回家后被迫改嫁
痴情女清池明志,薄命郎南枝殉情
(三)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1、、鲁迅先生曾有这样一句话:“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歌中,哪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
2、交流:
a、毁灭了两个美好的人。
b、毁灭了一段美丽的爱情。
3、刘兰芝(焦仲卿)的价值何在?
(1)刘兰芝:具有多才多艺、勤劳贤慧、外柔内刚、忠于爱情、聪慧坚强的品质。她是一个德、才、貌齐美的人。她几无瑕疵,近乎完美,是美的化身、善的代表。作者把她塑造得越完美,她的毁灭越能激起人们心灵的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的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刘兰芝的形象特点,鉴赏铺排手法、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焦仲卿:具有温良、孝顺、外柔内刚、忠于爱情、消极反抗的品质。他虽没有刘兰芝那么完美,但他也有着美好的人格,他的毁灭也构成了“悲剧”。
4、诗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这段爱情的至真、至纯
(1)仲卿为兰芝求情。(第3节、第5节)
(2)夫妻对话。(第7节,第8节)
(3)夫妻誓别。(第11节,第12节)
(4)生离死别。(第24、25、26节)
(5)兰芝投水(第30节)
(6)仲卿自缢。(第31节)
5、是谁毁灭了这些“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四)深入探究,个性解读
1、过渡:一生一代一双人,相思相望不相亲!一对美好的人,就这样就这样被粗暴的毁灭了,读完这首诗后,老师还有一些疑惑,现在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2、ppt展示拓展探讨的话题:
(1)焦母为何态度异常坚决的要将刘兰芝遣归?
(2)刘兰芝注定要有被毁灭的命运吗?她有没有不死的可能性?
(3)结尾的“两家求合葬”,你认为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虚构?为什么?
3、结束语:“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中,我们感动于一对爱侣为爱与尊严所做出的抗争;徘徊中,我们震撼于他们生与死的抉择!正如元好问的那句名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愿这样的人间悲剧不再重演,我愿天下的有情人都能对对双双,终成眷属!
教学反思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汉民族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全诗357句,共1785个字。这首诗叙事曲折生动,矛盾冲突紧张激烈,诗歌极富张力;刻画人物手法多样,人物形象丰满突出;主题钩深致远,蕴藉宽广。除此之外,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典型用法和意义也是应该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以,这样一首诗要鉴赏的点特别多,在一节课中解决上述种种问题,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执教者必须忍痛割爱,大胆而巧妙的取舍。
究其根本,《孔雀东南飞》之所以打动人,还是源自于其浓厚的.悲剧色彩,所以我决定以“悲剧”二字作为解读诗歌、探究诗歌的出发点,以“毁灭”作为切入点,在理清悲剧情节的基础上,鉴赏人物,理解主题。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中,围绕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来设计。在梳理故事情节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章回小说回目的形式,让学生加以概括,这对于学生语言的构建与运动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训练,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这同时也是对学生较高思维品质的训练,从课堂效果看,学生是怀着较大兴趣参与了学习过程的。
在进入文本的鉴赏和解读中,我的教学设计力图抓住悲剧美的特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简化教学的头绪,以有驱动能力的主问题和探究话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创设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诗歌教学重视朗读应该是题中之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对读还不敢给予更多的时间,担心不能形成完整的课堂,这是“长诗短教”的一个比较不好处理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实践,不断探索。
孔雀画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
大家听完王倩丽的故事,我们了解到了梁祝这两位有情人最后只能化为蝶才能双双飞,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对就是封建制度,封建家长制是扼杀青年男女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一把利刃,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可恨的是婚后公婆或者丈夫稍有不满,就可以凭一纸修书将女子赶回家
这样的悲剧在古代不足为奇早在梁祝之前即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一对美丽的孔雀被活活拆散,美梦只有在死后才能实现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梳理情节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全诗可分为五部分:
(一)开端 1—6(兰芝被遣)写兰芝向仲卿倾诉,揭开她与婆婆之间的尖锐矛盾,并表示自己无法忍受下去,愿意被遣送回家仲卿向母亲求情,被母亲坚决回绝,兰芝离开焦家已成定??
(二)发展 7—12(夫妻誓别)写兰芝辞别焦家,仲卿送她回去,分别时两人立下盟誓
(三)进一步发展 13—21(兰芝抗婚)写娘家后,县令、太守先后派人来提亲,在哥哥的干预下,兰芝被迫应承了太守家的婚事,太守大事做迎娶的准备
(四)高潮 22—31(双双殉情)写成亲的那一天,傍晚时,仲卿赶来,兰芝、仲卿诀别,两人相约以死抗争夜里,兰芝投水而死,仲卿上吊自??
(五)尾声 32(告诫后人)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两人化为鸳鸯
四,探究阅读
话题: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一】关于铺排
1、朗读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2、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明确:严妆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铺排 即铺陈、排比 , 铺陈,即铺叙 详细地叙述
师:此时此刻,刘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请同学们思考,同桌之间可以交流
(刘兰芝出众的美丽,知书识理,有涵养她的自尊、外柔内刚她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同学们的讨论发言很成功我把你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她要用美,给仲卿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她要用美,彰显对仲卿最深挚的爱;她要用美,表示她的委屈与不满;她要用美,表现自己的坚强和自尊
本段文字也很优美,请大家结合刘兰芝的内心感受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明确:第二段,按时间顺序铺陈,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师:第13段有类似的内容,是不是有点重复?
明确:不重复更突出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并且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
3.学生读“交语速装束……郁郁登郡门”
对表现兰芝的性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极写婚事的热闹,反衬兰芝的痛苦、孤独和凄凉)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我们学习过的乐府民歌《木兰辞》中,这种手法也有运用能否想起来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课后同学们注意体会比较
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二】个性化的'语言
1,师生共同勾画刘兰芝自述身世的语言片段,一起深情朗读和品味
(1)“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个别朗读,点评)
读后思考:刘兰芝不舍得离开焦仲卿,但为何自求遣归?你看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分析:这完全是不堪忍受焦母的无理指责而主动要求回娘家的口吻,不等对方开口,便自请,维护了自尊这是长期忍让顺从后的总爆发,她的话里有委屈有不满,但又坚决有力,毫不掩饰,(从她的话里也可以看出她不是一个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
明确:焦母蓄谋已久,兰芝自求遣归是一种为求得自尊、自由而不得已为之的反抗行为
(2)“上堂拜阿母”到“嬉戏莫相忘”(两位学生分别读出兰芝与焦母和小姑告别时的不同语言,接着由同学品味前后语气上的差异)
和婆婆告别:态度上表面自谦自责,而她善良、温顺中别有一种掩饰不住的反抗意味的刚性,语气上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与婆婆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
和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既有与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的归的悲愤
(3)品读遣归之后兰芝与刘兄的对话
思考: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你能再现画面,推断兰芝当时的心理吗?
明确:她知道哀求无效,所以干脆地答应了,实际上她的内心是完全绝望了
(4)(课下)品读兰芝与焦仲卿的三处精彩对话
a.被遣之前
b.夫妇誓别
c.夫妇诀别
小结:
课文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刘兰芝那样的女性,在《孔雀东南飞》之前,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另外,诗中作者还运用了抒情性的穿插,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等诗句,有助于对人物的处境和心情的深入刻画
课文小结:
这节课我们最难忘的应该就是刘兰芝,难忘她的出众的外在美,难忘她高贵的内在美可是当我们看到美的东西备受折磨与摧残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痛的而本文的美就在于当美被泯灭的时候,又使我们获得了一种悲剧美,下一次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本文的悲剧根源及悲剧的意义
作业:
请同学们按照我们现代的思想观念为刘兰芝设计一种人生命运
板书设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铺排 美丽 沉着 镇定 有教养
兰芝
个性化的语言 不慕富贵 不卑不亢 反抗精神
?梁祝》故事
梗概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
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
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在朝廷做宰相的上虞名人谢安听说这一奇事,就奏请皇帝,敕封为"义妇冢"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表现出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反抗了当时旧时的封建制度,不被当时的各种强权的压迫它也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于爱情的执着,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也正是他们对于彼此的互相尊重、理解,在后来梁山伯死后,她竟下嫁给马文才,但是这却为她奠定了与梁山伯再次相逢的机会,这便可见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慕之情我在听完梁祝以后,感觉到“祝英台纵身投坟”比较激烈,这也为后面的化蝶奠定了基础使梁祝成为真正的感人的爱情故事
孔雀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傣族舞的基本手型、步伐和简单动作,并能跟随音乐轻柔、优美地表演舞蹈。
2.培养喜爱孔雀、爱护孔雀的情感。
活动准备
?美丽的孔雀》及《孔雀舞》教师教学资源、《金孔雀轻轻跳》音乐cd、孔雀头饰。
活动过程
1.观看《美丽的孔雀》教师教学资源,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孔雀开屏、梳理羽毛,以及孔雀尾羽、翎羽的样子,说说孔雀的特点并简单地进行模仿。
2.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感受傣族音乐的轻柔优美。
3.学习舞蹈。
请幼儿用手部动作模仿小孔雀。指导幼儿做冠形动作时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要尽量伸直。
4.游戏“小孔雀学走路”,练习舞蹈的基本步伐和姿态。
游戏开始后,幼儿扮演小孔雀边说儿歌《小孔雀学走路》,边抬头挺胸摆出孔雀开屏的姿态,并按照语言节奏跟随教师扮演的孔雀妈妈一起练习屈膝的动作。说完儿歌后“小孔雀”以此跟在“孔雀妈妈”身后练习屈膝走(行走路线可围着教室走一个大圆圈)。
动作熟练后播放音乐,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游戏。重点提示幼儿行走时保持好上半身的姿态。
5.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完整表演舞蹈,鼓励幼儿在每段最后创编一个孔雀造型。
6.幼儿戴孔雀头饰分组表演,互相欣赏,启发幼儿从表情、动作及结束造型灯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7.欣赏舞蹈《孔雀舞》,并跟随音乐自由表现孔雀的不同姿态。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阅读幼儿学习资源2第28~29页,可与爸爸妈妈共同装饰孔雀羽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金孔雀轻轻跳》,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仅较好的用语言表达出了对歌曲特点的理解,还能够用肢体动作来体现歌曲的美的意境。活动中,我以小朋友非常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乐曲欣赏环节,我采用了歌曲对比和利用纱巾亲身感受两种方法来让幼儿体验乐曲旋律的轻、柔、慢。比较有效的帮助大部分幼儿说出了乐曲特点,避免了上次试讲时幼儿感受到了但表达不出来的问题。在歌曲欣赏环节,我采用了由“点”到“面”层层深入的方式,让幼儿感受歌词的美,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利用动画视频将孔雀与小朋友一起跳舞的欢快场面展现出来,生动形象。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最后的拓展延伸环节,注重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用舞蹈的形式将课堂气氛推向**,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欣赏歌曲的快乐和愉悦。
本次活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在歌曲欣赏环节,由于借班上课,我忽略了幼儿对歌词很陌生这个细节,幼儿在听一遍后基本都无法回答老师的提问,虽然也灵活的加入了清唱和教唱,幼儿也基本说出了歌曲内容,但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尝试改变提问方式或分两课时进行。
本次活动与以往活动相比的亮点:本次活动利用了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比起以前欣赏教学中运用的图片和口头讲述,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引入部分,我经过了多次修改,最开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采用了音乐游戏“快慢走”,但发现气氛是比较活跃,对歌曲旋律的体验也有一定帮助,但根本没有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经过修改,我把引入部分改为了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准备让幼儿通过倾听来创设情境,试上后我发现对于才刚刚升上大班的幼儿来说,通过倾听比较抽象的声音来感受情境比较困难,大部分的幼儿都不能感受和体验。经过思考,我改用幼儿都非常喜欢的动画形式导入,直观形象,为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孔雀画教案篇4
1、了解孔雀的主要外形特征,感受孔雀的美;
2、在欣赏的基础上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的身体。
环境创设
孔雀图片若干,范画一幅,幼儿绘画材料。
能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
一、了解孔雀:
1、 师:“你们见过孔雀吗?你看到的孔雀是怎么样的?”
请幼儿谈谈自己见到的孔雀的外形。
2、 呈现孔雀的图片,请幼儿欣赏,感受孔雀的美:你觉得孔雀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作品:
1、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这是什么画,它用了哪些图案来装饰孔雀?
请幼儿欣赏范画,感受图案的丰富和美丽。
2、依次请几个幼儿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在黑板上,进一步感受图案的丰富。
3、感受重叠:
请幼儿仔细看孔雀的羽毛,看看范画是怎样将重叠的羽毛表现出来的。
三、幼儿绘画:
要求:能将孔雀的外形表现出来;尝试运用不同的图案来装饰孔雀,尤其是要将羽毛表现得丰富些。
四、讲评:
呈现几个幼儿的作品,请幼儿一起说说哪里画得好,哪里还要再改进。
孔雀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利用贝壳、自粘纸等制作、装饰贝壳孔雀。
2、尝试自己制作贝壳孔雀,体验装饰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贝壳若干、卡纸、彩纸、蜡笔、勾线笔等。
2、孔雀图片(9幅)。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一猜。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是谁呢?(幼儿:孔雀)
师:真是厉害的小朋友,瞧,孔雀来了。(出示孔雀图片)
喜欢吗?(喜欢)喜欢它的什么?(尾巴、头、羽毛)头是什么形状?身体是什么形状?若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说:猜猜老师喜欢哪一幅?(我喜欢开屏开得很大的。)开的屏那么大,像什么呢?(幼儿:扇子)
师总结:孔雀真是美丽,圆圆的头,三角形的身体,还有扇形的尾巴。
2、师:看,美丽的孔雀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礼物(出示贝壳),它想请我们用贝壳把美丽的样子制作出来,做成一只“贝壳孔雀”。
师:在做之前呢,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贝壳和孔雀的哪一部分很像?(尾巴)哪里像?(形状都是扇形,还有一条一条的花纹)仔细一看,还真的很像呢,那这个贝壳可以变成孔雀的(幼儿:尾巴)那我们把粘在贝壳后面的泡沫胶撕掉,将贝壳贴在卡纸的中间。贝壳孔雀的尾巴有了,还少了什么?(头、身体)
二、出示材料,想制作方法。
1、师:看,老师还准备了哪些材料?(贝壳、卡纸、彩纸、剪刀、蜡笔、勾线笔等)
孔雀的头、身体,我们可以选什么材料制作呢?(幼儿:纸)怎么做?
(先用勾线笔画,再用剪刀剪)
2、师:谁来教教老师,请一名幼儿说,老师照样子操作。
师:孔雀的头是什么样子的?(圆形)教师画一个圆。身体呢?(三角形)
师:还要画什么呢?(眼睛、嘴巴)师画好后,问:接着呢?(剪)
师:现在我会了,是不是在后面贴上双面胶,再贴在贝壳上呀?(对)教师得到肯定后再贴。
3、添画脚
师:可以了吗?(没有)还有什么?(脚)脚怎么做?(画、剪)我们选一个简单的(画),好,我们来画。
图片中的孔雀尾巴大大的,像扇子,非常漂亮,但这个贝壳有点小,我们可以把它变大一点,变成一把大扇子,然后添上花纹(还记得孔雀的花纹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说,教师画。
哇,贝壳孔雀终于完成了,谢谢小朋友的帮助。
三、幼儿制作,老师巡回指导。(音乐)
老师这里还有好多贝壳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制作贝壳孔雀吧。在做时,小朋友先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做的,先……
提出要求:制作的时候注意安全使用剪刀;制作完成后要把桌子收拾干净,材料放回原处。现在我开始播放音乐咯,待会儿音乐停了就要完成。
四、展示幼儿作品、评价。
小朋友,小耳朵竖起来,听,音乐停了!没完成的小朋友也拿上来。
桌上的篮子、蜡笔不要动,小椅子轻轻地转过来吧。瞧,美丽的孔雀聚在一起正在说瞧瞧画呢。你喜欢哪一只孔雀?为什么?漂亮在哪里?颜色呢?还是花纹?
五、延伸:
今天我们用贝壳做了“贝壳孔雀”,那贝壳还可以做什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用贝壳做了什么?
老师把贝壳放在美工区里,请你来动手试一试。
孔雀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体会大声吵闹与轻声讲话的不同效果.知道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
2.了解一些保护嗓音的方法。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一段幼儿平时大声吵闹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讨论大声吵闹的危害性,激发幼儿改变不良习惯的愿望
1.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听一段真实的录音,小朋友仔细听是什么声音。
师:你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乱糟糟说话的声音、大声喊叫的声音、吵闹的声音……)你们听到的其实就是你们平时发出的声音,老师在你们说话时悄悄录下的。
2.师:你们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觉?(乱糟糟的、很吵闹、听了不舒服、有点刺耳、觉得烦躁、不想再听了、耳朵里嗡嗡嗡的响……)
小结: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我们听了这种声音会觉得不舒服,不想再听了,我们把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刺耳的,嘈杂的声音称作“噪音”,经常处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不但会损伤我们的听觉,而且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时间长了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3.师:想一想,如果你经常大吵大闹或大声讲话,时间久了,你的嗓子会有什么感觉?(疼、干、红肿、发炎、嘶哑、声音哑了)
小结:经常大声喊叫或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就会感到嗓子疼、干,引起嗓子红肿发炎。声音嘶哑,说不出话来,严重的甚至会损害声带,以后就永远变成嘶哑的声音了。因此,为了我们的嗓音不受伤害,能不能大声吵闹呢?除了不大声吵闹,还应注意什么呢?(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尖叫,多喝水,不用嗓过度……)
4.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大家以后还想不想听到这样的吵闹声呢?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吵闹声呢?(小声讲话,不大喊大叫,不尖叫,不发出刺j耳的声音……)
二、做实验,引导幼儿进一步体会轻声讲话的益处
1.师:刚才我们知道大声吵闹有这么多危害,应该小声讲话,可有的小朋友会说,那么多人都在说话,我如果声音小,别人会听不清。果真是这样吗?咱们试一试。请幼儿小声交流:现在请你们用小一些的声音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话,看看你们相互之间能不能听清对方的谈话。(幼儿小声交流)师:能不能听见?能听清楚吗?
请幼儿大声交流:这次请你们大声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话,看看有什么感觉?
2.师:现在请小朋友比较一下哪种谈话方式更好?为什么?(小声说话,相互之间很容易就能听得见,而且也不吵闹,说话很省力:大声说话太吵了,说话费劲,听话也费劲:有时反而听不清,令人不舒服。)
3.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当许多人在同一地点同时交谈时,大声吵闹反而会使我们的交谈变得更费力、更吵闹,而小声说话会使我们更清楚、更省力地进行交谈,也会觉得很舒适。
4.师: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如果两人距离较远又想说话该怎么办?(应该找合适的机会走近一些再交谈,以免影响别人。)
三、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聆听方法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平常讲话应该轻声.特别是许多人一起谈话时,更应当轻声。那么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应当怎么做呢?(认真听、不插话、保持安静)
小结: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首先应该看着对方,其次应当保持安静,不吵闹,不插嘴,不乱动,不打断别人,边听边想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这样,才是一个会倾听的孩子也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四、游戏“你的耳朵在听吗”,训练集中注意、安静倾听的能力
师:下面咱们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你的耳朵在听吗”。游戏时,老师会用不同大小的声音来说话,谁听得最仔细、最清楚.谁就会得到一朵小红花。
老师面向集体或个人分别用大声、小声、气声等不同音量说话,请幼儿用相应的音量复述,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安静倾听的能力。
3、大班音乐活动孔雀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傣族舞,学会傣族舞中“孔雀指”“三道弯”的基本动作。
2.体验傣族舞优美的旋律和舞姿。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感受音乐)
1.欣赏教师舞蹈。
2.“你发现老师跳舞的时候像什么?”
“老师是怎么做的?”
3.请幼儿学习动作。
4.引导幼儿学习“孔雀指”和“三道弯”。
5.介绍孔雀舞的由来
小朋友你知道孔雀舞是哪个民族的吗?
“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不但许多人家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
6.看一下傣族人民的服装。
二.创设情景,学习舞蹈。
1.“今天,老师来做孔雀妈妈,也来跳跳孔雀舞。”(教师唱谱)小孔雀跟着妈妈散步。
2.孔雀是怎样散步的?
3.小孔雀们可爱比美了,他们的羽毛很漂亮。我们来看一下孔雀开屏的图片。
4.可以怎样理羽毛呢?
5.这一次,孔雀们要比造型,他们抬起高傲的头。
三.完整舞蹈
1.戴上头饰舞蹈。
“老师发现小朋友跳舞的时候像一只只美丽的小孔雀,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漂亮的头饰,请大家按着你标记的颜色来戴相应的头饰。”
2.请幼儿间隔站,面向圆上。
3.完整舞蹈。提醒幼儿比美时变成单圈面对面。
4.听音乐退场。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孔雀画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