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奶牛教案6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清晰的评估标准在教案中能够帮助教师更客观地评价学生表现,教案的有效执行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与反思自己的教学,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奶牛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奶牛教案6篇

小奶牛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奶牛洛特和邮递员的情绪变幻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阅读单页多副画面

3.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活动准备

幻灯片ppt,音乐片段,早期阅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体验被惊吓的感觉,并说一说感受

师:听完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

如果有人总是这样吓唬你,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二、看图片阅读故事,并提问

1.观察扉页,介绍主人公奶牛

师:画面上有谁?从哪看出来是头牛?奶牛为什么要埋伏在那里呢?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p1~1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t;1>奶牛在看什么?那个蹲下来的人是谁?

?2〉画面上的牛是谁?它在干什么?躲在哪些地方?它的表情怎么样?

?3〉它鬼鬼祟祟的要干吗?吓唬谁?〈配合音乐翻开第三页〉

?4〉它每天躲在哪些地方?

?5〉如果你是农场主太太你会喜欢洛特这样吗?为什么?(第十一页)

?6〉如果你是邮递员你会怎么样呢?为什么?(第十二页)

三、幼儿自主阅读p13~19

?1〉教师介绍阅读内容,你们从这页看到最后一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幼儿自主阅读,了解故事最后部分

四、集中交流,了解故事后半部分内容

?1〉谁来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2〉他送包裹时路特在干吗?它躲在了什么地方?当邮递员过来时它怎么样了?邮递员怎么样?在路特后面的又是谁?

?3〉包裹掉的时候邮递员好象说了一句话,他会说什么?

?4〉包裹被压扁了,这个包裹是送给洛特的,洛特心情会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的?

?5〉经过这件事以后,你觉得洛特会有所改变吗?路特后来会怎么样?这是故事的结局吗?

五、教师带领幼儿完整阅读图书

?1〉教师介绍封面。

?2〉现在它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3〉送邮件,为什么?

小奶牛教案篇2

教师寄语:

只有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展现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生命的高贵和美丽。

学法指导:

1、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作风格结合起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漫长的旅途》等。

2、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的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小说必须具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希默兰的故事》(1898—1910)这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而写成的短篇故事集。在这些短篇小说中,他热情讴歌希默兰的农民,赞美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简朴但健康的生活,同时也描述了当地剽悍粗野的民俗乡风。《希默兰的故事》一共包括34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4、掌握生词。

撂下()锃亮()窘迫()

嶙xún()xiá疵()踌chú()

腼腆羞怯熙来攘往嘈杂旁若无人

蹭()翕动反刍找茬锱铢必较

惶惑死乞白赖刨根究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点。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一、自学导引:(我说课稿自主,我收获!)

聚焦目标一:

1、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注意交代清楚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说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本文为了刻画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并作分析。(例: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太阳,打着她的毛袜。通过神态描写说明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3、小说中对安恩的外貌描写对推动情节有什么作用?

4、本文还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你能找出来吗?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三、展示点拨(勇于展示,战胜自己!)

四、巩固提升(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

a、锱铢必较(形容很大方)踌躇(犹豫的样子)蹭(摩擦)

b、瑕疵(玉上的斑点)腼腆(形容很羞涩)撂下(搁下,丢开)

c、翕动(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惶惑(不安,迷惑)

d、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

2、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表达作用。

(1)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2)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身脸去往别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兴趣的东西。

3、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说说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第二课时总第课时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主人公淳朴、善良、慈爱的特点

2、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他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3、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一、自学导引:(我自主,我收获!)

聚焦目标一:

1、对前来买牛的几个人,安恩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课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2、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情节的波澜起伏,巧妙地设置了悬念,试着来分析这一手法。

聚焦目标二:

1、、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做了解释后,为什么没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收获甚多!)

三、展示点拨(勇于展示,战胜自己!)

四、巩固提升(目标实现,快乐无限!)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解读人物:

理解人物的最高境界就是走进人物内心。安恩的行为近乎伟大了,她对待动物不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也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安恩发现了牛的孤独,可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安恩能发现奶牛是孤独的呢?

可能会有同学说是安恩的”爱心”,可能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也是肤浅的。当我们再仔细地在文字中徜徉的时候,当我们把视角对准安恩的心灵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安恩也是一个孤独者,或许只有孤独者才能理解孤独者的孤独,你看,小说的第一节,花了二百多字写安恩的外貌:

“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除这几根针之外,在她的灰白的头发上另外还横插着一根。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

一个来市场买卖的人完全用不着精心打扮自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安恩显然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对自己的注意,作者也说“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注意她什么呢,也许是要别人来关注他,和她说说话,一个“腼腆羞怯”的乡下老太太的基本心理需求。

同样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最后,安恩这里连用了三个“我们”,在安恩的意识中,她早已把孤独的奶牛视为自己的同类,或许还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起码是相依为命。

“这头奶牛太孤单了!”这何尝不是她自己寂寞心灵的一声呐喊。

奶牛是孤独的,同样孤独的还有她的主人——安恩,记住这一点,安恩和奶牛其实就是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孤独”。

小奶牛教案篇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

2.把握本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

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

二、自主预习

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

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三、合作探究

(一)情节设计

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

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

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

(二)探究主题

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三)写作技巧

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

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是个善解人意的人。

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

四、板书设计

安恩和奶牛

安恩——淡泊、坦然的人

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

五、课外拓展

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

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

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

“它不卖的。”安恩平静地说。

“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

“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旧平静地说。

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

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

小奶牛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简述故事,体会小说构思的精巧,了解悬念手法的作用。

2、解读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读小说主题。

3、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和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小说主题的多角度解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奶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对人和奶牛的关系你有什么想法?

2、作者简介: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作者的《希默兰的故事》,这部故事集的出现一扫当时流行的无病呻吟、追求华丽词藻的时尚,为丹麦文坛输入一股清新的阳刚之气,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指名读字音,解释重点词语。

2、默读全文,准备概括故事内容,十句话左右。(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先自由说。

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开端)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发展)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这篇小说高潮就是结局)

3、你对后面发生的事有没有自己的猜想?有哪些是你没想到的`?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三、初识安恩

指名朗读小说的第1小节,语速要慢,要平静一些、舒缓一些。

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板书:朴素勤劳、历经沧桑、有爱心、沉静安详

四、走近安恩

1、随着情节的发展,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安恩。分角色朗读第3——19小节。

2、先后有几拨人要买奶牛?哪几拨?这几拨人的出场顺序能倒一倒吗?为什么?

四拨:锱铢必较者、屠夫、死乞白赖者、回头客(刨根究底者)。

不能颠倒,这四拨人一拨比一拨难对付。是根据情节发展的深入而设定的顺序。

3、通过安恩的回答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细节,你对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示例:从“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这句中动作细节可以看出安恩是个十分怜爱奶牛的善良的人。

结合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善良、慈爱、质朴等。

五、多角度解读主题:

1、安恩解释原因中的三个“我们”意味着什么?

2、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

安恩她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请以安恩告诉我为开头,把你得到的启迪写下来:

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孤独是痛苦的。能够读懂孤独,理解孤独,解除孤独,这样的人是伟大的。

2、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3、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人和动物都和谐了,那人与人之间呢?

六、小结布置作业

1、结构故事的方法:设悬——释悬

2、丰富内心世界:善待动物,给予它们精神关怀。

3、作业

小说最后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出解释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样的反应?请续写一个结尾。

小奶牛教案篇5

?课前学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体裁,作者,他是(国籍)小说家、诗人,曾经获得过奖,代表作品有

等。

?整体感知】

(1)请仔细阅读文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安恩为什么带着她家的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

(3)结尾交待安恩带着她家的奶牛来到牲口交易市场的原因,这在写作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阅读探究】

1、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刻画安恩的语句,分析安恩的人物形像。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

(1)找出安恩的衣着外貌。像是在给她画像。安恩一身旧衣:“”,裙衫依然带着“”,头巾“”。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安恩的生活处境。

(2)可是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作者对安恩精神状态的细节描写:衣服旧,“”;一双后跟已经磨平的旧木屐,但是“”;“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可以看出安恩是一个的人。

(3)“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头发”。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安恩特点。

作者着意写她的衣着外貌,是想让读者通过这些描写,并凭借自己的经验,去感悟揣摩安恩的形象:

(4)找出她的.神态的语句:在嘈杂的集市上,她“”,“”,“”。在“周围一片嘈杂喧闹”中安恩似乎并不引人注目,恰恰表现了她的性格特征。

2、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主要有:外貌(神情)、语言、动作、心理等。

3、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头奶牛?写奶牛对表现安恩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4、找出描写集市的语句,思考这与刻画安恩有什么作用?

5、作者为什么要写买牛人的种种表现?这与刻画安恩有什么作用?

6、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样,我们就到这里来了。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

明明是安恩一个人来集市的,为什么安恩却说“我们”?

(2)“安恩老太太还是用非常坚定的口气回答说:'不!’但是她似乎有些窘迫不安。”安恩老太太为什么会“窘迫不安”?

小奶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简单概括故事内容。

2.通过课文研读,能够说出安恩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3.通过探讨,能理清小说巧妙的情节构思,说出其对于塑造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安恩对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朴、善良、慈爱的人物特点。

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作家赵丽宏希望同学们走进文学之门,巴金老人引领我们走进了散文天地,冰心老人用隽永的小诗带我们漫步了诗的国度。今天我们将跟随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延森的步伐,轻轻地叩开小说之门,去感知小说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二、走近作者

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出生于丹麦日德兰半岛西岸的西玛兰。从小学起,他就迷恋书本,尤其喜爱丹麦古典文学和北欧神话传说。西玛兰教育了延森对时空的强烈感受,使他关注人类历史和命运并与大自然深深结缘。17岁时,延森到格陵兰上高中,三年后,到了哥本哈根念大学,结识勃兰兑斯等一些丹麦的著名学者和作家。1895年,延森在一份周刊上发表发表连载惊险小说《卡塞亚的宝物》,这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紧接着,他又写了一系列侦探小说。第二年,长篇小说《丹麦人》出版,由延森根据学生时代的经历写成。从此,延森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从1897年起,他陆续创作了30多篇描写家乡西玛兰风土人情的短篇小说,后来结集出版了《西玛兰短篇小说集》,该小说集连续再版达几十次之多,为延森赢得了世界声誉。

延森曾两度到美国旅行,并写出了小说《德拉夫人》(1904)和《车轮》(1905)。两篇小说均本世纪初的美国为背景,充满了讽刺、滑稽与悲剧色彩,较深奥难懂。延森的重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这六部长篇小说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具有史诗的宏大气垫和优美奇特的风格。其他作品有小说《艾纳?耶尔克亚》(1898)、《国王的没落》(1900-1901)、《鲁诺博士的诱惑》(1935),诗集《世界的光明》(1926)、《日德兰之风》(1931)和数量众多的散文及美学论文。1944年,由于他借着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闲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整体感知

1.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谁能准确读出下列词语?

干瘪 七皱八褶 撂下 木屐 锃亮 翕动

找茬 瑕疵 小犊 锱铢必较 踌躇不决

3.简要概括故事内容。(注意说清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学习新课

1.初识安恩

根据课文第1小节谈谈安恩给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从 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这句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人。

2.走近安恩

根据表格在课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并结合这些语句进一步分析、理解人物形象。(课件展示下表)

小组合作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对安恩这个人物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组分角色朗读11-19小节,再次感受人物形象

3.评价安恩

能否从奶牛的角度再来评价安恩?

五、拓展延伸

丁克家宠

近些年,随着丁克家庭的增多,很多丁克家庭在放弃生育下一代的同时,却又想享受为人父母的温馨与乐趣,于是他们养了宠物,把宠物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日三餐像对待孩子那样给宠物配餐,增加营养。每天要给宠物洗澡换衣服。闲暇时还抱着宠物逛街,旅行。还自称是宠物的爸爸妈妈。

安恩和丁克家庭,你更欣赏谁?说说你的理由。

六、小结:

安恩勤俭、淳朴、善良、热爱生活、富有爱心,她把奶牛当做和自己平等的同类,当做自己的老朋友,当做自己相依为命的亲人,给以精神的关怀,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心灵以震撼,让我们读到最后非常感动,安恩这一人物形象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

随着我们对人物的亲近和深入,心中的不解和惊奇被温暖和感动代替。安恩,这一平凡而特殊的形象清晰地走近我们的心灵,被她感动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自己的生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启迪人生,升华灵魂。

七、布置作业

以我对安恩说为题,写一段话,表达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初识:年迈、贫困、勤俭、自尊、安静、从容

走近:善良、 慈爱、有尊严、无私、淳朴

评价:把奶牛当做自己平等的同类、老朋友、亲人一样理解、尊重、关怀奶牛的精神世界。

人物形象真实丰满

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 语言、心理

侧面描写:从奶牛的角度

小奶牛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动物找尾巴教案7篇

小蝙蝠教案7篇

小火车的教案模板8篇

中班语言《小蛋壳》教案5篇

小狐狸的教案模板5篇

喜欢小动物教案参考7篇

小乌龟幼儿教案7篇

小兔子故事教案5篇

美术小斑马教案5篇

小蘑菇的教案最新5篇

小奶牛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