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开阔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出色的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细致地品味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风格,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斗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北斗观后感篇1
小时候我曾经崇拜过一为伟大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她甘愿让酸碱侵蚀她柔美的双手,她甘愿让烟气熏黑她洁白的额头,她曾经拿奖杯给孩子当玩具,也曾经为了筹集经费而奔波募捐。她身上具有的顽强、坚定的品质曾经深深打动了我。
如今,我长大了,我知道了更多优秀科学家的名字,袁隆平、钱七虎、于敏、屠呦呦……我被他们的科学精神深深折服。他们那神奇而辉煌的一生,似星星般耀眼的功勋,都让我们无限敬仰;他们那求真求实,创新奉献的科学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奠定了向科学进军的目标?是早年那孜孜求学的精神。无数科学家,从小就扑进了科海之中。的真菌植物病理学家邓叔群,年幼时总在劳作之余跑到学堂外听课,或翻看父亲桌上的书籍。凭着一颗不穷不辍的上进心,他年方13便以出色的考试成绩被清华学堂录取。少年时代的刻苦求学,为他走上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是啊,哪位科学家不是早年勤奋刻苦地学习?他们在启示着我们,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该如何把握好今天?
是什么令科学家们敲开了科学大门?是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的求实创新精神。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一些来帮助中国找油田的外国专家,轻率地给我国戴上了贫油国的大帽子。地质学家李四光没有被外国的权威结论吓倒,坚持认为我国国土辽阔,天然资源理应非常丰富。他和勘探队员一起风餐露宿,到可能含有石油、天然气的地区进行调查、勘探,终于找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一批特大油田,用事实证明了权威的结论是错误的。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不正是我们必须发扬的科学精神?
是什么令科学家对科学探索如此痴迷?是为科学,为人类甘愿付出一切的坚强意志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居里夫人在那个破木棚里,既是学者,也是苦工,她以惊的毅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忘我工作,从数吨的沥青油矿渣找到了新的元素钋;从3吨铀矿渣中犹如大海捞针般的提纯出0.1克镭。为此她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与健康。居里夫人这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多么令人崇敬啊!
是什么令科学家流芳百世?是那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两弹元勋王淦昌为了研制自己国家的原子弹、氢弹,放弃了许多名利双收的好机会,从1961年到1978年,隐姓埋名了17年之久,为增强我国的国防力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不分国籍,可科学家们却有自己的国籍。许多中国科学家都曾在国外留学,但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故土。因为他们的根在中国,情系中国。他们的中国心让我们敬佩,让世人称赞,更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向你致敬。你们的献身科学、奋力拼搏、坚忍不拔、契而不舍、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如今我们生长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致敬、学习?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和弘扬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
北斗观后感篇2
“科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无处不在,小至在我们的身边,大至在充满神秘的宇宙中。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科学的环境,怎能不被他吸引住呢?它隐藏着的奥秘吸引着你;不可思议的结果吸引着你;千奇百怪的谜题吸引着你……总之,她的诱惑力是你难以抗拒。我已经深深地爱上它了。
记得我9岁的时候,在乡下奶奶家做过一次科学小实验,那次的实验室使我更加的爱科学,那天的情景人历历在目……
那天,我一个人悠闲的躺在院子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温暖的阳光,看着我刚买的《科学100法》,这日子实在是难求啊!我看着——看着,突然被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想勾魂一样把我给勾住了——“用纸把水烧开”,这个实验吧我的好奇心从老李给放出来了。
不知不觉我已经搬来了桌子,把书上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的妥妥当当。我按照书上的格式一步一步来,不敢有任何差错,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实验,争取一次就成功!开始把架子搭好,然后把纸搭成锅的形状,再把火点上,我刚准备把水倒进去,眨眼间我的锅已经变成灰烬了。我的怒火涌上心头,破口大骂起来:“什么破实验嘛,根本都是骗人的,怎么可能把纸烧开嘛,纸一碰火,不就变成灰啦!我刚准备走,一只小蚂蚁吸引了我的注意,它正背着一个体积比他大2倍的食物向前爬,刚背上就掉了,我不屑的笑了笑,但他还是不肯气馁,它第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不知来了多少次,但它都不肯气馁,最终成功了。
我恍然大悟,连一只蚂蚁洞能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更何况我这个大活人呢?
于是,我又开始了我的实验,第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终于成功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的甜。
从这次的实验中我明白了科学的——真谛,科学中有许多隐藏的奥秘等你来解开,关键在于你怎么解开,有没有坚持不懈?有没有持之以恒?有没有水滴石穿的精神?探索科学就像吃饭一样,不在于你吃不吃,而在于你怎么吃?怎么去品尝其中的甜美。
我更深刻的爱上了科学,我还知道科学的奥秘只会等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这个道理我已领略。因此,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为现实。
北斗观后感篇3
北斗问苍穹 助力复兴梦
北京时间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此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全部到位,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古人对天空充满好奇,聪慧的华夏民族以北斗七星作定方向、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现在,我们继续以“北斗”命名,带着这份期待与思考,再次奔向神秘莫测、浩如烟海的宇宙,去继续发现宇宙的奥妙,助力我们探索全球的梦想。
“北斗”彰显的是中国智慧。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了无数文明成果。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我们探索太空的旅程,2003年神舟载人飞船让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2011年天宫空间站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家,2020年确定了我们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一颗颗北斗卫星从点到面再组建成网,为人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创新。即便被其他国家重重封锁下,我们依然用中国智慧解决了前进路上的难题,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也将利用“中国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出“中国方案”。
“北斗”传递的是中国信心。北斗的成功无疑为我们带来新的喜悦,让我们再次升腾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身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骄傲,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让世界为之喝彩。现阶段,面对疫情的影响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同样充满信心,我们坚信我们一定可以取得疫情阻击战的最后胜利,我们也一定可以克服种.种困难,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一定行,中国一定能”,我们并不是盲目的自信与自大,我们的信心来源于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将指引着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北斗”展现的是中国力量。航天技术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非大国、强国不能为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的时候,不要说飞向太空、探索宇宙,即便最基本的衣食温饱都成了问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工业和国防体系,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和硬实力。这份力量对于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企业依托北斗导航开发导航软件不必受制于人,老百姓也可享受导航带来的诸多便利。民用之外,依托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密定位功能,同样有利于国防安全。只有确保国家安全,我们才能持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助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北斗观后感篇4
“北斗导航”前路星耀不迷茫
脚踏实地、躬身实践,用好基层实践“助推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基层是人生剧目的原始舞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读有字之书,更要多读无字之书。“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深入基层磨砺,常在一线成长,围绕“学懂”下功夫,围绕“弄通”多思考,围绕“做实”见行动,突出问题导向,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获取活知识、学到真功夫、掌握硬本领,实现光荣与梦想,成就不一样的未来。
寻梦漫漫,行稳方致远。深处两个百年目标进程中,我们的每一步都是历史的回响,在奋斗的年代,严守初心,勇担使命,明确人生方向,坚定前行,前路定将闪耀光芒!
北斗观后感篇5
转眼间,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元”社会。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电视机、电子计步器、学习机等;就连小朋友的玩具都功能各异:可以一分为三的陀螺、可以手动加速的陀螺、用手抓住都不会停止旋转的爆旋悠悠球。
科技造福了全人类,也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外公望着我给他盛来的香甜可口的米饭,不禁感叹道:“现代科技多么发达呀!你们一定要好好珍惜这美好生活。我们那时,每天能喝到一碗稀粥就满足了,吃树皮树叶的都有呢!现在的稻谷和各种蔬菜、瓜果都种在大棚里,不分春夏秋冬,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营养价值高的食品。”
妈妈也很赞同外公的看法,连忙点头说:“是呀,我们小时候虽然比你外公那时生活条件要好些,但如果饿了,哪还有什么营养食品吃呀,冷干饭泡开水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了。哪比得上现在喝的牛奶都经过了高温灭菌,包装也用的是无菌的。我们当时想喝都喝不着呢!”听了外公和妈妈的一番话后,我也学着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体味生活。
那次,我去爸爸上班的地方――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参观。
一走进大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突然,非洲进口水果展销区吸引了我,也让很多人驻足留连。其中刺角瓜很有意思,外表长得像只金黄色的刺猬,可是果肉却异常细腻、鲜美。还有黄金果,又名五指茄,茄子形的身子下长着五个大“手指”,令我感到惊奇不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精心挑选的袖珍南瓜――非洲太阳果。口感面甜,还可以在中间加入冰糖、蜂蜜炖来食用。真是吃到嘴中,甜在心里。擦一擦我那流口水的馋嘴,仿佛自己来到了非洲,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大发展!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争做科技小能手,好好学习,善于发现和创造,将来为科技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章通过两件事来表明写作的主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很丰富,描写的也很细致。但是以后要多注意错别字,继续加油!
北斗观后感篇6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以前的钱币到银行卡,再到如今的微信和支付宝,无处不在的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古时候,人们出行只能骑马、坐船,不说骑马颠簸,乘船还很容易受到风浪的威胁,而且在短时间之内也很难到达远处,可如今只要坐飞机就能到达远处。去较近地方的时候,可以坐高铁、动车、地铁……比如说以前从福清到福州坐小轿车至少需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但现在坐动车,只需要一刻钟即可到达福州,科技使我们的出行方便多了。
科技不仅使我们的出行更方便,更使我们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手机已在世界各地普及。如今,手机的功能已被开发,如微信:它在办事时,可以直接发信息、语音、图片……使人沟通更轻松、更方便。当人们觉得家里少了什么的时候,也无需去超市选购,直接在手机上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当人们觉得饿了的时候,却又不想做饭,就可以打开手机叫外卖。省出更多时间工作、学习。而这,不也是因为科技吗?
科技不仅仅只有这些功能,科技也曾使饥寒交迫的人重获新生。之前,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上下都吃不饱。可是,还是因为科技,才解决了这场饥荒,袁隆平爷爷研发出了杂交水稻技术,解决了这场饥荒。从此,就再也不怕闹饥荒了,难道科技没有让生活更美好吗?当然有,生活中处处都有科技存在,而正是这些处处都在的科技,才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不论是交通、手机应用、杂交水稻技术,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需求,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科技。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科技必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北斗观后感篇7
“北斗”是什么?
是星空中指路的明灯,是国之重器。
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无时无刻不在便利着我们的生活。从手机上精确的时间,到电子地图中准确的导航,到软件里货物流通的信息,它距离我们好像很遥远,却又如此深入、直接地服务于我们,便利着我们。
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北斗导航卫星,但却能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小到手机上的时间,大到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地服务于我们每一个人。可是,同学们怎样才能切身感受“北斗在天边, 服务在身边呢”?在《夜空中最亮的星》一课,总班主任郭老师首先对话的是神秘嘉宾“北斗助教”,小小助教将与同学们“看图找应用”,在应用中了解北斗导航卫星的授时功能、北斗导航卫星的定位等功能,与同学们一起发现生活中的北斗。
在天上 精神闪?
同学们总能听到“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但是可能有同学并不了解其实它们不是单独的卫星,而是由许多颗卫星组成的定位系统。这三个定位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又能服务于多少人呢?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去年“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的北斗专题课《追梦》,很多同学也由此对北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课后我查阅资料,了解了北斗的许多故事。在这节课中,三位小小北斗迷将为同学们讲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过程。
从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20余年,44次发射,我们先后将4颗北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在浩瀚宇宙之中,织就一张不会迷失的“路网”。从落后于人到领跑世界,北斗人究竟经历了多少挑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冉承其将为我们讲述北斗的故事。
北斗观后感篇8
北斗“百分百”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北斗从此走向了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时代舞台。
“百分百”创新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唯有核心科技在手,方能紧紧掌控国之命脉。多年来,在400多家单位、30余万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实现北斗三号卫星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100%。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不断追求卓越。北斗的“百分百”创新,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
“百分百”速度
从1983年陈芳允院士提出了“双星定位”构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从2000年第一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到2020年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完成部署。中国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三步走”的建设历程,44次发射,先后将4颗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三号组网卫星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100%,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北斗的“百分百”速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行动力”。
“百分百”荣?
中华民族是充满智慧的民族,北斗系统的成功部署,为人类文明贡献出中国智慧,这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无限的荣耀。这份荣耀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在北斗系统的研发中,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解决了前进道路上的无数难题。这份荣耀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这种优势的指引下,我们将取得更多的荣耀!北斗的“百分百”荣耀,背后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强大支撑。
“百分百”精神
北斗立于苍穹之间,中国立于世界科技之巅。作为青年干部,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我们也应当追寻“新时代北斗精神”,仰望星空望璀璨北斗,脚踏实地以行稳致远,把自己“百分百”投身于祖国建设中,也定会获得“百分百”成绩。
北斗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