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心得体会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内在世界,你知道吗?只有发自内心的心得体会才能更打动人,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近代史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近代史心得体会8篇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1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中国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中华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斗争,以数千万先烈的牺牲为代价建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一直在勇往直前地进行探索,不屈不挠地抗争,不断进取,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的东方大国重新屹立在世界的舞台上。但历史经验又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中国必须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地实现振兴。而今天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为祖国日后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一段历史清清楚楚地让我们懂得近代中国的演变。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到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从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中国的人民群众一直走在保家卫国、捍卫民族利益的道路上。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百年来,我们在曲折中摸索着前进。但我们中国人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粉碎了外国列强灭亡中国的阴谋,推动了我们中国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而中国人民的团结和行动的力量,是我们打不垮的砝码。人民觉醒的唤起,是近代史中最伟大的成就。

作为年轻一代,作为大学生,我们应使强国富民为己任,认清我们在新时期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我们更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不懈,使我国保持飞速发展。我们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重任,把未来图上五彩缤纷的颜色。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2

当我们翻开一本中国近代史的书籍,阅览之后,难免会百感交集。那是一段列强侵华的屈辱史,更是一段中国人民不懈寻求救国道路的探索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将中国推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起,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废止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走向独立,自主,自强的新道路。我觉得,整个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由排斥走向主动交融,由迷惘到坚定,并不断确立人民主体性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地位的历史。

从这学期的历史课中,我了解到,中国近代史可以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发展阶段。在旧民主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列强侵华,向中国输入鸦片,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俄罗斯趁火打劫,抢占了中国北方大量的土地。这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灾难。以慈禧太后等人为首的地主阶级想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洋务运动等以引进西方先进器物来维持统治局面。湖北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学堂,北洋水师舰队,江南织布局等等也是纷纷出现。可是,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慈禧太后的60大寿将海军军费全部花光,甲午战争大败于日本,以导致全盘皆输。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也因为缺乏正确的思想纲领和强大的武力储备,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被绞杀。民主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也先后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恶劣本质,导致要么被镇压,要么革命果实被反动派窃取。向西方学习,以强国终究是个美好的梦想,开拓者的鲜血洒满了抗争的史册。在科技和制度的不断转换和尝试当中,人们深刻的明确了,只有一种新思想和理念,才能正确的拯救中国。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同一时期,俄国进行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上台,推翻了封建腐朽的旧政府统治,把人民从水深火热的战争泥沼中拯救了过来。李大钊等人把共产党宣言的册子译为中文,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人类必将实现共产主义与解放的真理。在水深火热的旧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很快便得到了认可并且在广大知识分子中间广泛传播。采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救国,以苏俄为师,成为了当时知识分子一个新的奋斗历程。中国也即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1年,为了躲避法国租界巡警的搜捕,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红船上,10多名有志青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上宣读了党的纲领,对今后的决策和发动工人运动的内容进行了详细部署。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此后,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和人数不断扩大,在历史的多次考验中,它不惧艰险,勇于对抗妄想颠覆政权的强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合作痛击了北洋政府的吴佩孚,孙传芳的部队。使得中国共产党声名鹊起。

14年抗战是一场中国的血泪史。日本人在中国烧杀抢掠罪行罄竹难书。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无不记载着人民的苦难。共产党的游击战,从农村到城市的战斗纲领,以及百团大战的成功,也是中共走向胜利的一大保障。1945年,日寇在同盟国正义人民的打击下日薄西山。外敌受到清算,解放军已然成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王牌之师。宜将剩勇追穷寇,面对蒋介石的美式部队,中国共产党硬是凭借劳苦大众箪食壶浆的支持,打赢了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彻底粉碎了蒋家王朝统治,赢得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至此,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果在中国得到了彰显。

历史仿佛一面镜子,它映照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近代以来,不同阶级在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但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只有受到正确的思想理念的引导,外加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会百战不殆,最终带领全民族得到解放。这是我们学中国近代史要参悟的第一要义,以史为鉴,让中国梦在当代伟大复兴。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3

1840年随着广东珠江口的英国舰队一声炮响,中国近代的黑暗历史正式拉开帷幕。由于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绝,没有先进的武器,并且清政府好大喜功,腐朽愚昧,使得英国的侵略者势如破竹,直攻入南京。最终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作为弱者,我们需要赔偿其2100万白银,割香港,开放数处通商口岸。英国得了便宜,美法两国居然要挟中国签订同样条约。可当时的清政府目光短浅,不重用剿夷派大臣,以致英法等国不断压榨我国收益,收割我国土地这些条件都给中国人民带来野蛮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国不满于既得利益,发动了第2次鸦片战争,古老的落后的防御被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如摧枯拉朽般毁灭,并与多个国家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最终肯吸收外国的科技文化成就。可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20年时光,就这样白白的浪费了!中国也所以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尤其是沙俄,掠夺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里的领土。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书中写道,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循环套“每朝的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极薄,心中的奢侈标准是极低的,并且比较能体恤民间的疾苦,办事宜比较认真,这是内政昌明、立志澄清的时代。之后,慢慢的统治阶级的欲望提高,奢侈标准随之提高,所以官吏的贪污一大大的长进。”所以我认为每到了天下太平已久,人口增加很多民生痛苦的时候,官吏加多,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人民所受的压榨也更加严重。而清朝嘉庆年间正是到了这个循环套的最低点,此时清政府连铲除内患都不急,又何谈抵抗西方侵略势力呢,所以西方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抵抗力量薄弱之机,所以中华民族在近代遇到的难关是双重的。

读完中国近代史,我的心中有自豪,有不甘,有憎恶,有无奈,慨叹于1840年起这段灾难深重而屈辱的历史,这段饱受欺凌和侵略的历史。至今,因人民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中国走向光明共创辉煌,而此刻我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这个国家的和平和自由。我们仅有凭努力学习回馈社会,才对得起那些岁月用鲜血和生命堆砌起的今日。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4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此刻来到了大学,怎样还要学啊并且资料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剩余。教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此刻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必须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教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样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此刻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好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们再学一遍是合理的。他要我们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引申到我们身上就是:不求上进就会被淘汰!

这次学习,我暗下决心,必须要好好学!多了解些中国近现代史,做个合格的炎黄子孙。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5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了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在近几个星期的学习中我对学习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书记录了从1840至今一百年多年里中国历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这期间中国遭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中国人民也经历了各种磨难。其中有屈辱,有抗争,有懦夫,有英雄。有令人唾弃言行,也有大量的令人感动的为中华民族发展而不懈努力地人和事。

这些历史在今天看来就像一个一个的故事,但现今有些人觉得这段历史并不是那么的清晰与深刻,更有甚者公开对历史进行诽谤,诋毁英雄的形象,这些都是历史知识的匮乏所造成的。中国这一百多年经历的血雨腥风是绝对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的,它是中华民族的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百折不挠求发展的真实记录。在这一百年的历史也为我们今天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值得我们去挖掘。同时这不平凡的一百多年也使得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和升华。

所以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历史的学习,而且我们应给努力把它学好,在学习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爱国品质以及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自己的历史责任感,学会利用历史这份宝贵的财富为我们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这一远大目标提供借鉴。总之学习历史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增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我们学习历史态度要端正,要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历史,努力学习好历史,并在学习中深刻总结中国历的所得所失,以史为鉴,并牢记自己的责任,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继承先辈们的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一份力。

总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更积极与老师配合,共同完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过程,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6

一向以来,我都喜欢古代史。古代的中国格外辉煌,以王者自居。最不喜欢的是近代史,近代的中国不停地割地赔款,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

近代历史给人一种感觉是近代的屈辱都是软弱的皇帝和一帮妥协的大臣造就的。读《中国近代史大纲》后,我意识到也许我所学到的历史并不全面。基于多重因素考量,历史书的编者才编出来了这样给人以指向的历史。

作者蒋廷黻以超出个人的境界来再现当时历史,分析出现那些局面的原因。重点从外交的方面入手。对李鸿章、琦善等当时主和的大臣深入剖析。在他笔下主和的大臣求和事出有因,他们超越了一般的民众对事物的认识,综合利弊得出最有利中国的结论就是求和。并非他们贪生怕死,投降。相反他们外交本事突出,才在当时能够与外国拟定和签订条约。

我固有的认知此时好像所以变的更加客观了一点。以后我也许会尽量避免带有任何主观偏向讲解历史事件。我要做的可能是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还原当时的历史,是非功过,自有人内心评说。

书中还说到每当出现无法解决的事情,清政府总设法使他成为悬案。书中还详细披露了东北出现争议的根源和过程。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而从这之后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

这本书书名给人一种纯理论知识的错觉,其实资料却十分具有可读性,作者的个人见解无时无刻不显现期间。确实是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7

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部全面总结,它记录了中国晚清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研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更好地认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首先,研习中国近现代史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晚清以来中国的发展历程,从晚清以来,中国经历了外族的压迫,抗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改革开放等等,这些历史事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国从封建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艰辛历程。

其次,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从晚清以来,中国不仅经历了政治上的改革,还经历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走向一个工业社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这些发展成就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最后,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为我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毅力,同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经历,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面对复多.杂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应当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研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以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近代史对当今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当珍惜这段历史,努力学习,吸取教训,以更加明晰的认识,更加积极的态度,继续开展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代史心得体会篇8

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2012年3月第6次印刷),是我在书店发现的颇为重要的好书。

蒋廷黻是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书写于1938年,在民国销量颇大。本书反映出作者受到过严格的现代西方历史学的训练,并且观点颇为新颖。作者最独特的观点是:假如林则徐没有被免职(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由于不能摆平英国人,被道光免职),估计他会在广州和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惨败,那样他的一世英名将被毁掉,而对清朝却是一件幸事,因为清朝惨败之后必然会提前开展洋务运动20年,我们也将比日本早发展20年,以后就不会有甲午惨败了。

这个观点很新颖,尤其是在林则徐早已被捧为民族英雄的情景下,更是颇吸引眼球。但我仔细想想,觉得经不起推敲。因为:(1)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不是没和英国打过仗,英国顺着长江快打到南京了,清朝最终受不了了,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如果英国在长江三角洲的胜利不能警醒清朝,难道在广州打败(如果不被撤职的)林则徐,就能警醒清朝吗?(2)即使洋务运动提前20年,如果不能从制度上做根本的改变,真的能战胜日本吗?

所以作者书生气颇重。

该书毕竟写于1938年,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作者来说是“现代史”,所以对孙中山、蒋介石歌颂颇多。这也是我不赞成的。此刻我看中国近代史,逐渐构成了以下(可能比较独特的)观点:

1、落后国家要发展,尤其是东方落后国家,必须要经过一段集权、独裁时间。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经过这段时间,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发展。好好看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乃至新加坡的发展,无不如此。

题的关键是:(1)很多人认为一步跳入美国或英国式的民主,才是对的。(2)经过独裁或集权之后,必须要过度到民主社会,而不能停滞不前。两者缺一不可。

东方国家,不走(1)而直接进入(2),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至今没有先例。所以必须走第(1)步,绝不能因为(2)而否定(1)!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必须及时过度到(2),否则仍然会落后,会挨打!

2、在近代史上,李鸿章、孙中山的地位过高了。

实际上,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已经几经反复。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的名声就臭了,一向臭到民国。然后梁启超等人为他翻案,说无论是谁,当时都不得不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和李鸿章没有太大关系。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也为李鸿章说好话。到了1949年之后,大陆再次把李鸿章丑化,但1990年之后又逐渐为他翻案。总之,此刻李鸿章基本上是个正面主角。

但我认为,李鸿章还是被大大高估了。孙中山也一样,国共两党对他的评价始终很高,都有历史原因。但真正细观历史,我认为他被严重高估了。算了不展开了,重要人物总是充满争议。

3、有些人的地位过低,比如左宗棠。

左宗棠收复新疆,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此刻,我们都认为左宗棠是民族英雄。我越看近代史,越觉得左宗棠的见识极高,远远超过同时代的中国人。可是,我国对他的宣传还是远远不够,甚至很多人都不明白在收复新疆时还有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民族英雄刘锦棠(有兴趣的能够看我的《刘锦棠收新疆》系列)。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在我国(包括大陆和台湾)的地位这么低,他的知名度远低于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甚至邓世昌,也低于曾国藩和李鸿章。

蒋廷黻对左宗棠的评价同样不高。他认为:假如不是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当时清朝肯定有更多的力量建设海军,琉球就不会归于日本了。而琉球归属中国之后,在朝鲜的影响力也将更大。作者显然认为琉球比新疆,东面比西面重要。

对此观点,我同样不表赞成。难道左宗棠不收回新疆,李鸿章就必须能收回琉球,清朝必须能战胜日本吗?几乎不可能的。李鸿章一贯忍辱求和,不可能为了琉球和日本开战。而新疆的重要性,作者显然没有认识到。

4、近代史严重低估了一些媒体思想家(“公知”)的历史贡献。

具体地说,梁启超和胡适,他们不仅仅是文人,是公共知识分子,是思想家,并且极大地左右了历史进程。我们似乎只是在戊戌变法时才会谈到梁启超,并认为胡适只是民国时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这都大大低估了两人的历史作用。

近代史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品行品德心得体会8篇

改作风心得体会8篇

防线心得体会8篇

义工心得体会8篇

感恩主题心得体会8篇

三牛心得体会8篇

期中心得体会优秀8篇

中队委心得体会8篇

有关孝心得体会8篇

组装课心得体会8篇

近代史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