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教案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反馈,教案是教师为特定课程制定的详细教学计划和安排,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听故事讲故事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1
第四单元的课文文体丰富,四篇各不相同,有说明文,有演讲稿,有通讯,还有记叙文。今天上午学习的正是这篇记叙文。内容不难理解,放手自学,辅以体会写法品表达,感悟道理写体会,简简单单倒也其乐融融。
把握内容。默读课文,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练简洁概括,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一部分,学生容易讲太多旁枝末节造成语言上的罗嗦。
关注词句。课文使用了很多四字词,写法上也很有特点。“一命呜呼”“苟延残喘”“罪魁祸首”等词句的理解体会,标点符号如“宠儿”“自由王国”以及分号应用,引导学生积累,关注使用的'效果。
复述故事。由默读看书概括走出来,再盖上书本复述这个故事,培养学生说记的能力。如果没有听过这个故事,请你为他人讲述,你会怎么说?所有的学生盖上书本,练习说听。
理解道理。课文最后一段写得很清楚。辅助以7.8自然的的图例,学生不难理解。在此基础上,补充资料《蛇与庄稼》,对这个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写写体会。道理揭示,资料补充,读后有何感受呢?在课的最后环节,学生结合最后一段写自己的体会,有的说要尊重客观规律,有的说不能凭着自己的善恶判断去破坏生态,因为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具体的故事了解,有读后的体会提炼。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遇到困难要会动脑筋。
2、学习其中的对话。
活动准备
如果可能,带小朋友去看一看哈哈镜。
活动过程
1、老师请幼儿猜一猜:一只小猫碰到了一头狮子会发生什么事呢?等小朋友猜小猫被吃了以后,老师告诉朋友:狮子是想吃小猫,可是,小猫很会动脑筋,他把狮子吓跑了。小朋友想听这个故事吗?
2、老师讲故事。
3、提问:小猫是怎么把狮子吓跑的?提倡幼儿向小猫学习,多动脑筋。
4、简单介绍哈哈镜和日常用的镜子的不同。
5、让他们回家给爸爸妈妈讲故事。
附:狮子照哈哈镜
有件事情真好笑,小猫和狮子比大小。
有一天,狮子抓住小猫,张开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猫“喵呜喵呜”叫:“你为什么吃我呀?”
狮子听了哈哈大笑:“那还用问,因为我大,你小。”
小猫说:“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
狮子听小猫这么一说,糊涂起来了。
小猫说:“你呀,眼睛只看见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对呀!”狮子想了一想说:“我看不见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小猫说:“我家有一面镜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
狮子从来没有照过镜子,他想,照镜子一定很有趣,就跟着小猫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猫家门口。
小猫家的镜子可奇怪,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来,反面凹进去,电钮一按就转一转。
“狮子,狮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还是小?”
狮子走进屋子,在镜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来的一面朝着他。他往镜子里一瞧,看见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猫说;“你看明白了吧,你的个儿有多大?现在你站到旁边去,让我来照镜子。”
小猫偷偷地把电钮一按,镜子转了一转,凹进去的一面朝着他。嗬,不得了,这镜子里的小猫比狮子还大呢。
“狮子,狮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还是比你小?”
狮子站在旁边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见镜子里的小猫这么大,这么高,嘴巴一张一张,真吓人。狮子以为小猫要来吃他了,转过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了。
你们看见过小猫家的镜子吗?这种镜子叫做哈哈镜。你们在凹进去的一面照一照,就会变成个巨人,可是在鼓起来的一面照一照,恐怕要变成一只跳蚤了。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书、发等6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火车的笛声和行驶的声音)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说说火车的样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火车的故事》,来了解更多有关火车的知识。(板书课题)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利用课件激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情境,有了学习热情,也就很自然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划出生字。
2、小组内借助生字卡片互相读,交流识字方法。
3、小老师教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教同学们认字。
4、通读全文,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学生当老师,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小组交流读。
3、比赛读。
(朗读是学生感受内容的基础,只有充分的朗读才会形成自己的体会,多种形式促进学生朗读,也促进学生的独特体验。)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名、发、成、晚认读,给生字找朋友。
2、观察,说说怎样写才好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让学生自己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这为学生写字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交流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火车有好几种,你能选择一种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吗?
二、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第一、二段,课件演示一下火车飞驰而过的样子。指导朗读。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4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科科目:语文
学段/年级:小学二年级
学习时间: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理解“立即、仍然”等词语。
能力目标:
1、通过读文,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质疑、探疑、解疑的能力。
3、通过小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4、通过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收集资料和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邮票(3张以上)。
(2)、观察生活中有齿孔的物品。
(3)、别针一枚。
(4)、了解邮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1)搜集有关邮票的一些知识。
(2)邮票
三、学习资源
1、邮票
2、教师推荐相关的资料:
(1)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是一个国家的名片,集邮是对邮票的收集和研究。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获得怡神的乐趣和美的感受,在研究邮票中丰富对邮票知识的了解。
邮票在方寸之中展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各个阶段,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山川江河湖海、军事、体育、政治、经济、文化无不在邮票中留下倩影。邮票是百科全书式的图片概况。人们在收集邮票的过程中,通过画面的故事,可以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
世界上第1枚邮票,1840年5月1日在英国问世,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图案是维多利亚女王18岁即位时的侧面像,由弗莱德列克·希思(frederick heath)雕制印版,承印者是派金斯。巴肯(perkins bacon)公司。面值1便士,用有王冠水印的纸印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英国发行的黑便士邮票,没有印国家的名称,因为那时别国家还没有发行邮票;至今英国发行的邮票还是不印国名,而以王冠、国王头像作为国家名称的标志。黑便士邮票是无齿孔的,因为那时邮票打孔机还没有发明,邮局出售邮票时,须用剪刀逐枚剪开,非常麻烦。
邮票齿孔的知识: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邮票齿孔发明因其形状、制作原理和所采用的制作设备不同,邮票齿孔也就种类繁多,特征各异。从形状上看,齿孔有孔形齿、线形齿和针形齿之分。其中针形齿采用缝纫针扎制而成,形状简单粗糙,不够精美,现在已很少使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孔形齿。线形齿也随国际上不干胶邮票的推广,使用得重新多了起来。
四、学习实施方案
学习内容:小学语文第四册《邮票齿孔的故事》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解疑
学习流程:质疑——探疑——交流。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知道邮票齿孔的来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品质。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目标:通过教师质疑,学生回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脑习惯,学会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形式:展示实物,教师质疑,学生解疑。
过程:
1、教师出示下载的邮票图案若干张,设问:
老师想将这么多邮票整齐快速地分开,你能帮老师想出什么办法?
2、学生发言:
a:用小刀裁??
b:用手撕??
c:用剪刀剪??
d:用别针刺??
3、教师评价:大家的办法都不错,但是有的办法用起来不很方便。100多年前英国发明家阿切尔用了一个好办法让大家能又快又好地分开这些邮票,想知道他想出了什么办法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目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
形式:自读课文,交流汇报。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认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三、自主探究,理解课文。
目标:让学生在读文、质疑、读词、小实验、谈体会等过程中了解邮票齿孔的来历和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形式:读文质疑、读词想象、实践体验,交流感受。
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问:(1)为什么以前的邮票没有齿孔?
(2)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
(3)邮票打孔机什么时候发明的?
(4)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
(5)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3、教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解决的问题:
课文中的答案:
补充的资料:
4、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回答“打孔机是怎样发明的?”这一问题时教师随机板书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
切想到:机器打孔
尔做到:研究造出
5、齐读动词,体会动作。
6、小实验:用别针给两张“邮票”中间处刺洞,然后沿洞撕开,再将中间没有刺洞的两张邮票撕开。
(实验时,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拿邮票,一人小心翼翼地用别针刺洞,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7、学生谈谈实验后的感受:
a:沿着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快,并且邮票很整齐。
b:沿着没有洞的地方撕开邮票很慢,还不容易撕整齐。
c:刺洞很麻烦,我的手差一点就刺伤了。
8、回答“为什么英国立即采用了打孔机?”理解“立即”。(生:马上立刻连忙)
9、回答“为什么现在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理解“仍然”。(生:还在依然依旧)
10、拓展:
a、因为打孔机打孔快,打孔后邮票能又快又整齐地分开,所以现在它仍然在使用,在为邮票打孔。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是1878年发行的,图案是大龙。
生:我国第一枚邮票上面有齿孔。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课后的“我知道”中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
b、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
生:1848年。
生:1849年。
师:板书:1854
生:啊!
c、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
生:在画图纸
师:那叫设计,随机板书:设计
生:找材料
生:拼装
师:对,拼装制造,板书:制造
生:试验
师:板书:试验
生:修改
师:修改也叫改进,板书:改进
d、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
生:面的票
生:电话收费票
生:卫生纸
生:旺仔小馒头的袋子
生:方便面的袋子
生:酒盒子
……
(学生通过观察,在同学的启发下越说越爱说,完全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大家说的这些东西因为有了齿孔,我们才很容易地将它撕开,我们应该感谢谁?
生:感谢阿切尔。
四、总结课文,探究人物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3、随机板书形容人物特点的词语。(会观察肯动脑勤动手)
4、总结。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切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难以产生学习热情的。《邮票齿孔的故事》这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虽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强,不够吸引学生。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很难完成本课的各项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进行教学,给他们说、议、做、读、谈的`机会,调动他们的手、耳、眼、口多种感官,在读中学,在做中学,在看中学,在说中学,在听中学。
二年级的孩子有了一点学习的积累,他们的表现欲强,一开课,我就设疑让他们帮老师想办法,学生在回答时得到老师的肯定,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学习劲头自然足。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我又满足他们爱问的欲望,让学生质疑。在理解课文时,又满足他们爱说的欲望,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此时学生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竭力在伙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爱动手是孩子的另一天性,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邮票有齿与无齿在撕开时的区别,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小实验,再谈感受,学生做得认真,谈得深入,为后文的理解打下了基础。讲完课文最后一段后,我对课文进行四方面的拓展:设计“你知道我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票面图案是什么,有没有齿孔吗?”这个问题主要是教育学生要学会学习,会灵活运用学习资料;设计“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什么时候发行的?”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联系课文发挥合理想象,学生回答1848年或是1849年都合乎情理,在学生尽力思考仍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时,我给出正确答案,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这时我又设计了第三个问题:“世界上第一枚有齿孔的邮票是1854年1月28日发行,与课文中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有近六年之久,这期间阿切尔可能都在做些什么?”课文中只是写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很快邮票打孔机制造出来了,没有具体写他如何研究和制造打孔机。我设计这个问题既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究课文,合理想象的能力,也是为了后面揭示人物品质埋伏笔。最后我设计“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有齿孔?”这个问题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齿孔”,了解生活中的事物,真正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四个拓展的问题是环环紧扣,学生由邮票联想到其它物品,体会到了打孔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对阿切尔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人物品质的探究不攻自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自动实现。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词:“大、缩”
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米皮皮的图片衣服、魔棒一根、米皮皮头饰一个、小苗苗、大苗苗图片、小胡萝卜、大胡萝卜图片、小蘑菇、大蘑菇图片,故事图片五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米皮皮的图片,这是一只叫米皮皮的老鼠,你知道吗?他今天可高兴了,他今天得到了一个宝贝,他帮助了许多的小动物,听一听他是怎样帮助的?请听故事《米皮皮的魔棒》
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1) 米皮皮得到了一个什么宝贝?
(2) 为什么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
(3) 他对他们是怎样说的?(长长长)
教师引导幼儿把对华说完整。他对小苗苗说:“长长长”。小苗苗就长大了!
游戏:幼儿用手指当魔棒,教师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导幼儿是用手指磨棒说:“长长长”教师迅速的出示长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萝卜和蘑菇的卡片,学习词语:“长、缩”
三、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再听一边故事。
教师出示故事图片讲故事
提问:(1)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
(2)狼叔叔捡到了魔棒、他做了什么?
(3)谁帮助了狼叔叔,怎样帮助它的?
四、学习游戏“米皮皮的磨棒”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我来当米皮皮,请小朋友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当我用磨棒指着问:“你是谁?”你要告诉我:“我是小苗苗”我说:“长长长”你就要扭扭身体举起手来说:“我长大了!”当我说:“缩缩缩”你就要扭扭身体蹲下说:“我缩小了!”
第一遍游戏老师来当米皮皮。幼儿当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
第二遍游戏清两个幼儿一组互相扮演米皮皮以及小苗苗、胡萝卜、小蘑菇、狼叔叔的角色玩游戏。教师指导幼儿边用动作表示边来说:“我长大了,我缩小了!”
五、结束:磨棒神奇吗?你喜欢米皮皮吗?为什么?他用磨棒做了什么?
教师小结:米皮皮帮助了别人,所以所有的小动物都很喜欢它,就向小朋友喜欢它一样。所以我们要多帮助身边的小朋友,这样你的朋友才会更多!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棒棒天使
设计意图:
绘本《棒棒天使》原为大班主题活动“相反国”中的一个教学内容。故事借助外表完全不一样的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种种相反的事情,引领孩子进入一个精彩的相反世界,进而帮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小班幼儿已有比较的意识,因此也具有了初步的“相反”意识。例如,运动时,孩子会说:“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排队时,孩子会说:“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后面。”当老师说“多吃饭长得高、力气大”时,孩子们会马上说“不吃饭长得矮、力气小”。在仔细阅读绘本之后,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对绘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的删减、调整,将本次活动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让幼儿自主发现和感受阅读的乐趣上。本活动由四个环节组成,即激趣、精读、完整欣赏、延伸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运用ppt(演示文稿)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减少了幼儿因翻阅图书而产生的干扰;设计自制小绘本,则巧妙地为幼儿提供了在摆弄中讲述的机会。这些教学手段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反义词:胖瘦、高矮、上下、多少、长短等,感知相反的概念。
2.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故事幽默的语言风格,乐意大胆讲述绘本故事。
准备:
1.大绘本《棒棒天使》一本。
2.选择绘本第7~8页、第1o~13页、第18~19页制作成ppt。
3.自制小绘本(与ppt画面内容相同)的背景图,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图片每人三套。
4.实物投影仪一台。
5.小绘本《棒棒天使》若干,放于图书阅览区。
过程:
一、激趣导入——寻找角色形象上的相反特点
1.观察pptl(绘本第7页),比较棒棒天使与胖胖天使的外形特征,引出主题。
师:今天,有两位可爱的天使来到我们这里。看一看,这两位天使长得怎么样?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这位天使长得瘦瘦的、高高的,像小棒一样,叫棒棒天使;她的好朋友长得胖胖的、矮矮的,像小球一样,叫胖胖天使。我们一起来向他们问好。
2.用肢体动作表现相反特征。
师:这对好朋友可真奇怪,长的样子正好相反。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他们的样子,好吗?
师(小结):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析:小班幼儿尚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的语言有赖于动作、形体的支持。根据这一特点,我创设了故事情景并引导幼儿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相反的含义,并初步感受画面形象的幽默感。)
二、随机设疑——寻找故事情节中的相反现象
1.缓慢连播ppt2(绘本第8、1o、11、12、13、18、19页),重复两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其中蕴含的相反的事情。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天天在一起玩,发生了许多有趣的相反的事情。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说一说。(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巡回指导。)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的周围有什么东西?一样多吗?
师:大象和小乌龟一样大吗?
师: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一样吗?
(析:教师利用简短的提问引发幼儿关注整个画面,启发幼儿积极思考,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大胆讲述,在讲述中逐步提炼多组反义词。自动连续播放的课件让教师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幼儿,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
2.观看ppt(将pft2中呈现过的所有画面放在同一个ppt页面上),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师:你发现了这其中哪些相反的事?请告诉大家。
师:谁能把这句话说得完整些?句子中要用上意义相反的词。
师: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意义相反的动作。
(析:幼儿在直观画面的暗示下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则适时提醒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讲述,并跟进提问,以帮助幼儿切合主题、准确讲述内容。教师在回应幼儿时有意识地运用故事原句,并用肢体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同时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讲一讲、做一做。这一切相关策略的运用都建立在对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把握的基础上。)
师(小结):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了一下手,但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3.给自制小绘本贴上相应的天使并自由讲述,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棒棒天使应该在哪里,胖胖天使应该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贴上去,好吗?在贴的时候我们可以讲一讲这里面的有趣的、相反的故事。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关注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反义词组,并用短句讲述四件相反的事,同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正确的表述。
(2)幼儿分享阅读,教师在投影仪上呈现1~2名幼儿的操作结果,并引导幼儿讲述故事。
(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培养讲述的兴趣是关键,养成大胆表述的习惯是重点。幼儿语言的发展需要反复刺激、不断强化,自主的操作和投影仪上的展示都能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想表达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表达的.愿望。)
三、欣赏原著——激发完整阅读绘本的兴趣
师:棒棒天使和胖胖天使在一起还发生了许多相反而有趣的故事,它们都藏在这本大图书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边慢慢讲述边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讲到ppt中的内容时,教师稍作停顿,以暗示幼儿一起讲,特别是讲到反义词时,教师适当留出时间,以等待幼儿讲出来;当发现幼儿表述有困难时,教师则适当运用肢体动作进行点拨。)
四、拓展延伸——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师:在刚才的阅读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新的相反的事情呀?谁来说一说?(例如: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师:图书架上有许多《棒棒天使》的小书,自由活动时你们再去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这个故事,不懂的地方可以问一问老师,好吗?
(析:当孩子跟着教师完整阅读未删减的绘本故事时,新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再次阅读的兴趣。适时将活动延伸到图书阅览区,可引导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
反思:
我觉得绘本阅读应是一个连续的教学过程,可以是多个高、低结构活动交叉进行的过程。在组织高结构的集体活动时,教师应多考虑幼儿接受能力的差异、活动有效时间的设定等综合因素,对绘本内容进行灵活的选择,通过有重点的引导,帮助幼儿把握绘本的中心内容和感情基调。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自由活动时间等组织低结构的自主阅读活动,以形成对集体教学的补充。这样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照顾到了绘本阅读活动的完整性和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附:棒棒天使
棒棒天使的身体,就像一根棒球棒。那么细!那么长!
棒棒天使的好朋友,名叫胖胖天使。他们两个在一起,就像球棒和棒球。
棒棒天使瘦,胖胖天使胖;棒棒天使高,胖胖天使矮。
他们都会飞。一个在白云上面飞。一个在白云下面飞。
他们的玩具就是天上的云。棒棒天使的云少,胖胖天使的云多。
胖胖天使用一朵大云,做了一个大象滑梯;棒棒天使用一朵小云,做了一只小乌龟。
下雨了,他们照样飞。横着飞,会淋雨;竖着飞,不淋雨。
棒棒天使不去晒太阳,身体是湿的。
胖胖天使跑去晒太阳,身体是干的。
他们比赛变魔术。棒棒天使一挥手,变出一条长长的彩虹;胖胖天使也挥一下手,变出的彩虹太短,不能用。
他们把彩虹放在水中,当作一条彩虹船。棒棒天使身体轻,船的这头往上翘;胖胖天使身体重,船的那头往下沉。
他们玩累了,两人都想睡觉了。棒棒天使说:“晚安,胖胖!”胖胖天使说:“晚安,棒棒!”
听故事讲故事教案参考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