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匆匆》教案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是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重要因素,教案的设计应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匆匆》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匆匆》教案5篇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读准字音。

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

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提出疑问。“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

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

(2)学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在犹豫、徘徊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洗手、吃饭、默思、遮挽、睡觉、睡醒、叹息等)

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课件: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学生汇报读书感悟。

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指导朗读。(读出无奈、感慨)

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这句话有什么妙处?(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游丝样的痕迹”指什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指导朗读。(读出沉稳、坚定)

讨论: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 (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拓展,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布置作业。

(1)认真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3)办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设计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只有徘徊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

教学反思

初读环节,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九义教材人教修订版第十二册第十六课

学生视角:

作者为什么以“匆匆”来作为文章的题目?什么是“匆匆”的?这样的文题在小语教材里几乎从未出现过,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呢?

教学难点:

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

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

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4

一、自主朗读,感悟体验

(一)自主阅读,组内交流: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出示课件)

2、和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理解和感受。

3、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

(二)集体交流:

1、读出文中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日子从我们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们不注意时不知不觉地流逝了。)

指导朗读:体会时间短暂易逝。

作者细心地发现日子在洗手、吃饭、默默时,在我们不注意它时悄悄地过去了,除了以上的例子你还能想到其他的方面吗?引导学生从文章内容中想开去——(聊天时,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时,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晒太阳时,日子从身上一闪而过)

(2)“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作者想留住时间,但时间还是匆匆地过去了,作者只能掩面叹息,而时间又在叹息里闪过了。)

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想留住时间的迫切以及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

(3)过渡:是啊,岁月如梭,时光飞逝,时间在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飞快地闪过,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就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把握住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跟时间赛跑,不要让时间白白地匆匆地流逝,以至于感叹、惋惜。

二、找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交流、朗读: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3、细读课文,画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课件出示)

(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感受?

(2)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a理解:徘徊罢了,匆匆罢了。

b问一问自己能做什么?

c问一问想问的人能做什么?

d写话练习: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我能做——,我还能做——。

三、回读全文,懂得惜时

1、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课件出示)

2、齐读、共想(课件出示)

3、总结(课件出示)

4、赏析从语言、写法、修辞等角度谈谈(课件出示)

5、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课件出示)

四、友情倾诉,共享格言(课件出示)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把一句有关惜时的格言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

五、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2、读与写

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板书设计

匆匆

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逝去如飞珍惜时间......

六年级《匆匆》教案篇5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六年级《匆匆》教案5篇相关文章:

老师六年级作文通用5篇

抒情六年级作文5篇

悔作文六年级700字5篇

六年级作文《泪》600字5篇

难忘的春节六年级作文5篇

《忙》六年级作文500字5篇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总结5篇

教六年级作文精选5篇

读书六年级作文最新5篇

六年级妙作文500字5篇

六年级《匆匆》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