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文内容,学习字词,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了解编钟的知识,学习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赞美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
抓住编钟的主要特点体会古人超前的智慧。
教学准备:
查阅编钟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乐器入手,分别给学生出示现代和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乐器,例如:钢琴、小提琴、缶、古筝,让学生听音观形,从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出读通读顺的要求,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检查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解决疑难的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思考汇报
这一次仍然采用朗读地方法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并把读懂的关于编钟的知识画出来,进行简单的汇报。
四、创设情境分析领悟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0xx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会迎来中外许多游客。假如有外国人看到了东周王城博物馆内陈列的编钟,他最想知道什么?
2、转换角色,设问采访
教师以记者身份采访学生,让学生站在一名不了解编钟和中国文化的外国人的角度说出最想知道的,趁机让学生以此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问题1、编钟是干什么用的?
问题2、编钟是用什么铸造的?它完整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问题3、编钟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问题4、编钟演奏的音乐好听吗?能不能听一下?
3、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让学生针对问题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为了满足外宾想听一听编钟演奏的愿望,让学生结合课文第5自然段制作一份曾侯乙编钟演奏音乐会的节目单,包括音乐会时间和宣传词,从中升华感情。
5、播放编钟演奏的音乐,然后让学生站在外宾、国人等不同的角度谈一谈心中的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赞美古人高超的智慧和先进的工艺。
五、拓展延伸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的其他乐器,选择一种抓住其特点完成一篇小练笔,进行简单的介绍,在全班汇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要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2。导入新课。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同读一本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科书,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收获。)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①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②你怎样评价主人公?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为什么?③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④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⑤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①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②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三、互动交流,汇报心得。
1。选定主题。(选择一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
2。交流读书心得的基本要求。(①可以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②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③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哪怕你的想法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
3。组内交流:根据选定的主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和同学讨论:在交流读书心得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4。评议谁最棒。小组评议,看同学说的是否符合要求,能否说服别人。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说说谁是最佳分享者。
5。上台交流,分享收获。小组内选定代表,上台交流读书心得。
四、欣赏范例。
示例:《夏洛的网》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小动物,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然而,一个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未来的命运竟然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绝望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说:“我一定会救你的。”不起眼的蜘蛛居然说它可以救一只猪,一开始我也不信,但看着看着,我终于相信了夏洛,因为夏洛真的实现了它的诺言!它用它的网织出了“王牌猪”“了不起”和“谦卑”这几个字。这几个字改变了小猪威尔伯的命运。然而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跟很多人一样,平时特别讨厌蜘蛛,但看了这个故事后,我就不那么讨厌蜘蛛了。蜘蛛夏洛说过:“你一直是我的朋友,我为了救你而死去,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是的,它渺小、瘦弱,但它有一个宽大的胸怀和一颗善良的心。它为了不让威尔伯成为熏肉火腿,那么努力,那么勇敢,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夏洛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示例:读了《夏洛的网》,我心潮澎湃。这本书主要写了小女孩弗恩救下了一只小猪,并给他取名威尔伯,当她把威尔伯养到父母不再同意养时,威尔伯就被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在那里,小猪威尔伯与蜘蛛夏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夏洛知道威尔伯的命运将是成为熏肉火腿时,义无反顾地编织出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救下了小猪。从此,威尔伯有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为了小猪,夏洛奉献了太多太多。当威尔伯孤单时,是夏洛陪伴它一起走过了无数个漫长、难熬的黑夜,给威尔伯带来了快乐;当威尔伯面临被宰杀的命运时,还是夏洛,用爱编织了大网,拯救了小猪……至今我依然记得夏洛在临死前编织的“谦卑”二字,它们正是赞美夏洛的语言。
五、小结。
办一期读书交流会。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内容
教学反思
1。本次口语交际主要以学生的表达为主,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改进表达,使表达更流畅、更有条理。
2。教师列举各类话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有章可循,发散思维,丰富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3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想象。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现状、构思作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作文指导
一、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1、情境导入。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已是公元20xx年。一天清晨,刚刚从睡梦中苏醒的人们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每日清晨播出的“地球广告”,突然,屏幕上闪过这样一则消息:从今日起,全球将停水一个月!伴随着消息的播出,家家户户的水龙头里再也放不出一滴水了。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50年后的那一天去看看吧!
2、揭示习作内容。
二、明确习作要求。
1、自读习作要求,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
2、相互交流,明确习作要求。
小结:写没有水的情景,人和其他生物的反应,出现全球停水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思考。
三、创设情境,创编故事。
1、引导学生想象没有水的情景。
学生自由想象、述说。
2、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指名学生说,教师相机文字具有感染力的方法。(是否关注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细节描写,是否将水资源充足时和没有水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
四、鼓励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作文修改与誊写
一.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1.学生完成作文后自己动笔修改。
2.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在修改进边读边改,注意漏字、多字和不通顺的地方。
二、赏一赏。
请两位同学读他们的习作,请大家认真听:故事情节是否合理,是否富于想象。
三、品一品。
对两位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主要从情节合理,想象丰富,语句通顺几个方面师生共同评议,感悟习作方法。
四、改一改。
(1)引导学生交流在点评欣赏过程中受到的启发。
(2)运用学过的方法修改作文。
第三课时
内容:作文讲评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本设计将“悟词情,品画意”作为研读目标,教学中努力体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思想。
1、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卜算子?咏梅》一词。
2、将绘画引入语文课堂,借助画面,再现梅之风姿,梅之品格。
3、通过对比阅读,解读梅花的两种形象,诗人的两种境界。
4、引导学生查找、搜集、拓展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通过组织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促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
我们已经读过几首词了,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词读或背给大家听。
二、自-阅读
今天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请同学们自己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处写一写。
三、交流讨论
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对毛泽东词中的梅花产生赞叹之情。
1、从“飞雪”“百丈冰”等词可以读出,梅花绽放于最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更何况“已是悬崖百丈冰”,可以想象大雪纷飞,天地间了无生机,梅花却不畏严寒,一花独放。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丛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1、梅花以其乐观自信、谦虚坦荡的品格,赢得了毛泽东的赞颂,让我们再来听一首赞颂梅花的歌曲(播放《红梅赞》)。
2、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赞颂梅花吧(学生放声练习朗读)。
3、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呈现的音乐和画面的变化,满含激昂之情、赞叹之情地诵读,教师相机引导示范。对学生富有个性的朗读给予鼓励,对学生动情的朗读给以表扬。)
五、对比阅读,感悟诗人的情感
1、阅读陆游咏梅词,简介创作背景。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职位。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作品里风雨交加的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正是陆游受打击后心境的写照。)
毛泽东在读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却“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乐观自信的胸怀。郭沫若在读了毛泽东的词后也和词一首,写道“曩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鲜明地写出了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形象与两位诗人的不同心境。
2、再读毛泽东的咏梅词,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景象,试着画一画,并给自己的画写上一个题目(如,寒梅傲雪、春的使者、凌寒独放、寒梅斗雪、一枝独秀)。
3、配乐欣赏画家为毛泽东的咏梅词所配的画;有感情地背诵咏梅词。
六、拓展阅读
1、课外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2、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然后组织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深入阅读,体会不同人士对于同一个故事的不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
教学重点:
体会不同人对于故事发表的不同看法。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从中明确由于职业、生活阅历、看待问题的角度等不同,对同一事物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的诗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则获得的结果也不同。那么一只狼在洞里把所有的洞口都不留余地地封住,最后自己被困其中,把自己送入虎口——这样的故事,我们能得到多少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故事的大意。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全文。
2、同桌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3、指名说全文的大意。
4、指名读生字,书写生字,教师指导。
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读文:
1、结合图示,复述故事。
2、多种形式读各界人士说法不一的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说说不同人对这个故事分别是怎么的?
3、体会狼追捕三种动物时的不同心理,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读。
4、同一个故事,为什么不同的人会不一样呢?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
一、拓展与运用:
读课后短文《关于盘子……》,说一说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堂
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怎样去看待问题?
板书设计:
不留余地,自送虎口角度不同
不留余地的狼
各界人士对故事的结论不尽相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