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教案的结构应合理,确保每一部分都为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慈母情深》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慈母情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2、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教学建议】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用深深的情写出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刻画出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看的母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样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去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阅读、感悟、表达感受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当然,教师应在学生阅读前提出要求,即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体会,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下来,与同学交流等等。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总之,在这课书的教学中,教师应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这三项阅读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慈母情深》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积累词语“失魂落魄”,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2、能体会“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和“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两句话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积累这两句句子。
3、能读懂文中几处省略号背后所蕴含的人物的情感,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之情。
教学准备:
预习要求:
1、阅读老师提供的材料——初步了解梁晓声其人。
2、理解“失魂落魄”的意思,分清“魂、魄”两字的字形。
3、想一想,作者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1、交流对梁晓声的了解。
2、揭示课题,初步了解梁晓声对自己母亲的情感。
4、补充资料,了解中国六十年代人民的生活情况。
六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家境艰难。多数工人的`每月工资不过二三十元,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
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的街道小厂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
——摘自梁晓声的《母亲》
二、从文章表达形式的特点出发整体切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1、反馈预习情况,指导区分“魂、魄”的字形,理解词义。
出示: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齐读)
l一起写一写“魂、魄”两个字,记住字形。
l反馈“失魂落魄”的意思。
2、抓住文章表达上使用了很多省略号的特点,提示学习方法。
三、深入学习课文1——31节,体会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1、分角色朗读1——31小节,想想这部分主要写什么。
2、交流板书。
3、联系环境描写、对母亲行为的描绘体会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作者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多处运用了省略号。
(1)第一组:“妈……”
“妈……
(以此指导联系环境描写体会省略号便是的是声音的拉长,延续,让读者体会到的是这里的环境很恶劣,噪声太大。)
(2)第二、三组:
l思考为什么我说回答妈妈的问话是吞吞吐吐的?体会一下,此时此刻我内心的情感。
(先自己思考,再同桌交流一下)
l交流、适时评点,引导体会文中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母亲行为有强烈的感染力,把作者那一刹那的震惊生动地表现出来。并有感情朗读句子。
l体会此时此刻我的心情——
(一时间百感交集,自责、内疚、难过、痛心全融会在这省略号中了。)
4、感受这次“要钱买书”经历对“我”的震动。
a)引读:
b)那一刻我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说说“我第一次:……”
5、联系前文内容将“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中省略的内容说出来。
四、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1、引读第二部分的内容。
2、引导运用前文环境描写和对母亲行为描写的语句体会“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的含义,
《慈母情深》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魄、挣”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碌”等12个词语,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古诗引入、揭示课题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就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媒体演示、配乐欣赏)
2、是啊,伟大而无私的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板书课题)(板书、媒体演示、齐读、)
3、作者简介(课件出示)。
(梁晓声,当代作家。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慈母情深》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晓声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赏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世界上只有一位最好的女性,她便是慈爱的母亲。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二、作者简介
梁晓声:男,当代作家,1949年出生,山东荣城人,当过知青,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从复旦到北影》、《雪城》、《年轮》、《泯灭》等;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祈祷()疥疮()怂恿()
毡()絮竹篾()龟()裂攥()紧桀骜()不驯
虎视眈眈震耳欲聋无地自容
失魂落魄无精打采一贫如洗
2、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哪两件事?
一是母亲为我讨回小人书,二是母亲给我钱买了一本《青年近卫军》
四、小声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1、课文在叙事过程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中,集中表现了慈母的深情,同时融入“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感激、崇敬与热爱母亲的情感,勾画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细细体会。如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相似的句子很多,如: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母亲的辛苦和钱来之不易)
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着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搂”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态度坚决。)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先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这是一个的母亲,这里用了描写”句式说话。
五、小结,板书: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第一个故事,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在母亲为我讨回书的过程中,“我”“葛里高利”和母亲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母亲的什么性格?
2、母亲为什么要如此坚定地帮我要回小人书?
(因为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失去它我就觉得“破产了”,我绝望得不想活,而母亲她爱我,要维护孩子利益)。
3、警察为什么会叫一辆小车把我们送到家门口?
(1)本来,对于孩子来说,小人书已经是生命了,可是在和警察对抗的情况下,孩子觉得可能不得不认输了。但是,并不把小人书当作生命的母亲却比孩子坚定;因为,小人书固然是由于在自己孩子的心目中重要,才在她的心目中重要,但是,一旦进入当下的情境,小人书在自己就多了一份含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她疼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挺身而出,代替孩子说了许多好话,可是无效;于是她就不再罗嗦,不再说任何话。这表现她很自尊,她不再求人,不因为疼爱孩子就委曲自己,作可怜相。她惟一的抗争姿态就是坚定地静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警察为这位富有尊严的母亲所感动。(2)被这无所畏惧维护孩子利益的母爱所打动。
3、分角色朗读。
二、熟读“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地方”到文章结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本文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场景忙碌、紧张,又脏、又累,可见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下文母亲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形成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慈祥,突出主题。)
2、文章最后说,“我鼻子一酸,摸着钱跑了出去……”,这与朱自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更动人?
(选取自己认为更精彩、更动人的作一分析。如:我觉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动人;我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深切感受到母亲挣钱的艰辛,却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读书愿望,给钱买书,实在令我感到辛酸、感动,更加感激、崇敬母亲。)
3、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为什么即使为母亲也不能买“任何别的东西”?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让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三、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其特殊意味。
如: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的那份儿喜悦。句中“第一次”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从来没有”意在突出母亲第一次给我一元多钱,强调“一元多钱”是个非同小可的数字,可见生活的贫困,可见对“我”热爱读书的支持。
四、词句品味、积累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可以采取换词比较的办法,如“像一只充血的独眼……瞪着我们”能否改为“像一颗耀眼的大红宝石,光芒四射地照耀着我们”?
(“像一只充血的独眼……瞪着我们”不能改为“像一颗耀眼的大红宝石,光芒四射地照耀着我们”。因为改后的比喻句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吻合。
如“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形象地写出了小胡同又狭窄又昏暗。)
2、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注意:讨回了书,取得了胜利,母亲没有笑容,也没说“谢谢”。
(“语调很平静”“昂然”表现出母亲讨回的不仅仅是小人书,更是做人的尊严。)
3、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客。
揣摩加点成语、熟语表达的神情或状态。
“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突出了我渴望有书的程度。
“震耳欲聋”可见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差愧难当”“无地自容”写出了“我”惭愧的神态。
4、体会文中“我想我不能再对……说——……”、“我想我没有权利……,无论为……还是为……”句式蕴含的表达力量。
“我想我不能再对……说一一……”蕴含着母亲无比坚定的意念,一定要讨回自尊。
“我想我没有权利……,无论为……还是为……”句式蕴含着母亲挣钱的艰辛。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如果不这样重复“立刻”,而把后面的三个“立刻”分别改为“马上”、“赶紧”“很快”,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品味。
连续四个“立刻”或排比句式,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母亲为挣钱而争分夺秒,可见钱来之不易。而改为“马上”“赶紧”“很快”,虽有动作迅速之意,但语势缓和。
五、拓展:阅读《母亲》,谈谈感受。
六、作业:给妈妈写封感谢的信。
《慈母情深》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3、把这些词语分两类板书。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反复品读,深入咀嚼文字,领会个中情感,感受母亲之苦。
(1)体会重点词语:
(2)出示补充文本,进一步体会母亲辛苦。
(3)学生谈感受,充分融入自己的体验,再读重点句子。
四、回读课文,拓展意象
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五、品读语言,感悟深情
1、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2、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3、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六、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出示课件:梁晓声简介
2、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4、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母情深》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