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舞的教案5篇

时间:
tddiction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游戏化的教案,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标准,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草地舞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草地舞的教案5篇

草地舞的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反思:

?金色的草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苏联作家描写的一个有趣故事。通过我和弟弟对蒲公英早晚变化地观察,认识到草地、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文章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这一维度,教学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根据本节课的课堂效果以及学生教师的综合表现,特做如下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就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渲染,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茵茵的草地,旨在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捕捉孩子兴趣的着力点,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让读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例如:指名读段落、教师引读、分角色读、多人次品读、默读重点段落等,让学生在每次读的过程中都有收获,如:扫清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悟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并且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和主人公一同走进草地,去感受在草地上玩耍时的那份快乐和欢愉,以及对草地由衷的喜爱之情。揭示草地变化原因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高 潮部分,首先我让学生带着疑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边找边勾画出草地变化的原因,最后请每组派代表到黑板上来,分别画出早晨、中午、傍晚的草地及蒲公英的花开放和合拢时的情景,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的权利回归给学生,同时我能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学习氛围,着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会认真细致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必备的能力。通过本文作者仔细观察而使自己有了新发现,作者抓住时间的变化,描写了草地和蒲公英一天的变化,特别是对蒲公英花瓣的描写更是形象,文章写得很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懂得细致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这样就非常自然地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的兴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力做到尊重学生,我始终用我的微笑来感染着学生。不放过每一个可以锻炼学生的机会,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这节课我至始至终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去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我能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目标更容易实现,从而去体会那份成功的喜悦。

当然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语言有些拖沓,还不够精练。教学环节之间过渡的还不够自然,有拼凑的痕迹。而且我还应该针对三年级的学生适时进行默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

当然这节课仍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进行锲而不舍的学习和实践,期待着有一天,语文课能因为我而多姿多彩,我也能因为语文课而魅力无限。

草地舞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教学难点】

抓住蒲公英在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课件出示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盛开玩耍喊打哈欠钓鱼而是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读准翘舌音“盛、耍、察、睡”,前鼻音“欠”,后鼻音“英、拢”。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合拢”“哈欠”等词语可以让学生做一做动作来理解。

(2)对于“引人注目”“一本正经”等词语可以放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3)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3)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4)“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5)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英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

盛:成+皿耍:而+女喊:咸+口英:央+艹

钓:勺+钅趣:取+走睡:垂+目蒲:浦+艹

组词扩展:观察视察哈欠欠条喜欢喜爱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蒲英察喜”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盛、耍”上下等宽。

“喊钓睡”左窄右宽。“趣”半包围结构,“走”的最后一捺写长些。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耍”上下结构,上下等宽,注意上面是个“而”,下面的“女”的一横要足够长。

“察”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左边是“夕”多一点,右边不是“又”。

“睡”右边部分的写法要注意,四横不一样长,第一横最短,第二横最长,最后一横第二短。两小竖插在第二个横上。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激发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加以巩固(课件出示7)

蒲公英盛开玩耍打哈欠钓鱼观察

有趣喜爱睡觉合拢引人注目一本正经

2.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地会变成金色的是因为上面长满了蒲公英。早上,蒲公英的花朵是合拢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蒲公英的花朵是张开的,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花朵又合拢了,草地又成了绿色的。这草地是多么的可爱,这蒲公英是多么的有趣啊。

二、精读课文,探究交流。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①指名学生学着“我”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来喊一喊。

②“一本正经”的意思是好象真的有什么事要说,没事却装着有事的样子。

(1)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也好想到那吹吹蒲公英。兄弟俩在金色的草地上玩耍的情景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他们笑得多灿烂呀!他们玩得多开心,多有意思啊!

(板书:寻开心)

(4)(课件出示8)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板书:新发现)

(2)(课件出示9)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3)同桌互相说一说。

(板书:碧绿金黄碧绿)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让学生伸开五个手指变为手掌表示花开,收拢五个手指变为拳头表示花谢。

(板书:合拢张开合拢)

(5)齐读本段。

(6)引读。(课件出示10)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可以、。花朵张开时,花瓣是的,草地也是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的了。

(7)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板书: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8)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9)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

三、教师小结,感情朗读。

1.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虽然它看起来是那么的不起眼。同学们,自然界还有很多东西像蒲公英一样随处可见,不被人们重视,可是它们对人类却非常有用。你知道哪些东西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实践探索。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草地舞的教案篇3

【设计理念】

设计时,着重通过朗读,再现蒲公英的美景,感受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通过仔细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蒲公英一天里不同时间的变化,体会观察的重要性。最后的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学情简介】

对于县城的孩子来说,蒲公英这种植物离孩子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孩子们之前并不了解这种植物及它的属性,是本文中理解上的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位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

【教学准备】准备稿纸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教学第一自然段

1. 同学们,我们的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我们还拥有多彩的课余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一起大声地齐读课题。

2. 生字词的预习怎么样了?谁领我们一起读一下课后的字宝宝?

老师又把字宝宝请到了老师这里,谁还能正确地读出来?(小黑板出示:姜太公用直钩钓鱼,可真奇怪呀![ ]-[ ]+[ ]=拢)

3. 同学们把生字掌握得很牢固,那么课文呢?谁能读给大家听。指名读。生评价。

4. 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通过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答案了,谁来说一说?你能抓住书上的词句来回答吗?(一大片、长满、盛开)这些词语说明蒲公英长得怎么样?(多)

5. 谁能读一读,把蒲公英的“多”读出来。

二、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兄弟俩是怎么玩耍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联系上下文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告诉学生,这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就是读句子,想意思。

2. 金色的草地给兄弟俩带来了什么?(板书:快乐)是做什么的快乐呢?(板书:玩耍)

谁来读一读,读出兄弟俩用蒲公英玩耍的快乐来。

3. 你平时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快乐吗?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全班交流。

三、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这片草地除了给兄弟俩带来了玩耍的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发现的快乐。(板书:发现)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出示小黑板)我发现了什么?(草地会变色)草地为什么会变色?

2. 全班交流。指名说“我”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早上绿色;中午 黄色;傍晚 绿色)

在理解原因时加上动作。边读边做动作。

3. 小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呢?(板书: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是我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一把金钥匙,同学们可要做一个细心的孩子。

四、 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 蒲公英可真有趣!小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读一读,读出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赞美。

2. 正因为这样,从那时起,蒲公英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为什么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早晨,当阳光洒遍大地,蒲公英就张开花瓣,就像我们睁开了朦胧的睡眼,所以说它和我们一起起床;晚上,夕阳西下,蒲公英会合拢它的花瓣,和我们一起睡觉。)

3. 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有感情地朗读。

五、 拓展练习

1. 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除了有趣的蒲公英,你还了解其他有趣的植物吗?指名说,师适当补充。(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碰它它就会合拢它的叶子。

猪笼草——捕食昆虫做食物

向日葵——托盘的背面害怕阳光,因此它总是把它的笑脸迎向太阳,这也是“向日葵”名字的由来。

睡莲——花瓣白天张开,夜晚合拢,被誉为“花中睡美人”。

六、 作业

今天回去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找找大自然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植物,回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2.金色的草地

玩耍

快乐 早上 绿色

发现 中午 金色

(仔细观察) 傍晚 绿色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特别适合孩子的口味。在写作特色上,描写细致生动,抓住了时间的变化,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读起来很优美。因此在教学中,用一“读”字为教学手段。通过本人的教学设想,学生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对文章的理解还是同步习作练习,都落到了实处。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中作了课前准备,对蒲公英的生长特点及性质作了些查找。特别是我们山村孩子对蒲公英的认识并不陌生,现在正是蒲公英快开花的时节,课前我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并找了些。这个过程学生本身就感到有趣,因此也乐于完成。孩子们都知道蒲公英可以做药,可以喂猪,牛、羊等动物都喜欢。味苦可以清热解毒,学生算是对蒲公英有了许多了解。于是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因此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要用不同的语调变化,把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体现出来,把草地上玩耍游戏的童真童趣体现出来,语气要轻松活泼,节奏速度较快。(在这一过程中,是本人在本课的阅读指导上的重点,给足时间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品读、跳读、引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让孩子们在平特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

引导学生阅读感悟写法。本文恰当地运用了打比方,比喻的手法。如“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的张,合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那么怎样打比方呢?(这是本人在这一知识点上的重点训练)通过出示一些较为深刻形象的例句。如,描写看报时,可以这样打比方:

1、看报就像喝果汁,“咕嘟咕嘟”地喝,不知是什么味儿;如果慢慢地喝,细细地品尝,就会感觉果汁原来是酸酸的,甜甜的。

2、时间像公平的老人,如果你能善待他,珍惜他,就慢慢地就能感觉他对每个人都不薄。

引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捕捉素材?这是本人在文本中的重点讲解与训练。(复述文中描写兄弟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唤起孩子的童心令人欲放的一幕。)在这环节中,我口头出示:孩子们,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吧,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采集植物标本,火红的枫叶让人倾心欲滴,招人燃起生命的火焰,去和小鸟一起唱歌,和蝴蝶一起翩翩起舞……让孩子们感到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师。在快乐的同时要用心去体会,写作文时才能把这种感受写得出来。比如:文中“我”无意中发现了草地颜色的变化,又发现了变化的原因。这虽然是偶然的,但却是作者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换作别人可能不把它当回事,或者是轻易地放过去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自然现象。如:要下雨时燕子低飞,蚂蚁搬家,冬天有许多动物为了生存要冬眠。(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凡事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观察,才会有更多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用一节课的时间安排了习作,训练素材较多,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也可以写一种植物,还可以写“生活中的小发现”写“观察日记”)等。

为了突破难点,再次出示第3自然段: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观察现象—提出疑问——找出原因。)出示:例子(我家种了几棵向日葵,我每天都去看望它们,有一天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字的认读与书写学生掌握比较好。

总之,学语文,无论用什么方法教学,只要学生有兴趣去读,有兴趣去写,那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方能体现语文的实质意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草地舞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具准备】

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词语搭配练习。

金色的(阳光) 金色的(麦浪) 金色的(童年) 金色的(草地)……

师:《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二、新授

1、同学们,你们见过蒲公英吗?说说你看过的蒲公英:

老师拿出事先准备的蒲公英,拿给学生看。

点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

课文中是怎么向我们介绍的蒲公英的呢?

2、自读课文,把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中批注:

⑴ 学生质疑:

老师估计学生的问题有:

① 乡下是什么地方?

② 为什么蒲公英开花的时候,是我和弟弟最开心的日子?

③ 什么叫不引人注目?

④ 我的新发现是什么?

⑤ 草地的颜色是做梦变化的?

⑥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⑦ 蒲公英为什么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后当时就解决。

⑵ 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草地的颜色变化与蒲公英有什么关系?

出示上面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直观上的不同。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⑶ 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老师行间巡视。老师把蒲公英的实物交给动手实验的这一组学生。

点评:老师没有过多地设计问题来牵着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到有相同兴趣的伙伴一起来解决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⑷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读书小组:直接读第三段。一个学生读书,其它学生补充解释。着重用书上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读到早晨、中午、傍晚的景色时,请画画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图画,并解释。

可以及时利用刚才出示的那两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随机出现蒲公英的课件。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动手实验组的同学来解释。可以把自己的手当做蒲公英来演示,也可以拿着蒲公英的'实物来说明。

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点评:从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融合在一起。

讨论:发现了蒲公英的这种开花规律后,我和弟弟有什么变化吗?

学习第二段与第四段,进行对比。理解第二段的“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随意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和最后一段的“从那时起,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引导、教育学生要爱护植物,爱护大自然。

师:蒲公英不仅是孩子的好朋友,而且,它还是药材呢。同学们在课下还搜集了不少有关蒲公英的知识、图片,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点评:通过展示、交流的 图片等 资料,激发了学生到课外去 学习知识的欲望,同时,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我和弟弟为什么能发现蒲公英的开花规律呢?

仔细观察。大自然有许多好玩有趣的现象,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能知道。

三、作业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花草树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随意揪 新发现 最喜欢

早 晨 中 午 傍 晚

绿 色 黄 色 绿 色

细心观察

【蒲公英的有关资料】

小小生命,处处生长,草丛中,石缝中,处处可见,那嫩黄的叶子,像小小的锯齿,白中带粉的根。整个身体紧贴在大地上,不怕风吹雨打,就像依偎在大地母亲怀抱中的玩童一样。在这个时候,也是采集蒲公英的最佳季节,它的身上长出一朵朵小黄花,在微风中,就像仙女一样翩翩起舞,有的花已经开完了,又长成一朵朵毛茸茸的小白花。在微风的吹动下那一颗成熟的种子离开了它亲爱的蒲公英妈妈,在祖国的大地上又重新生根发芽,就像我们一个个幼稚的玩童离开自己的父母,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一样。

你可别把那小小的东西不放在眼里了,它不仅是一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之功效的作用。而且,它还是农家饭桌上的一道美味,同学是们放学后,提上小篮子到田埂上、河滩里挖它,挖回来择土根和杂草,用水洗干净,放在开水中煮三五分钟,拌上香油,味精等各种佐料,看着那盘中绿茵茵的叶子,白生生的芽,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味,引得人们垂涎三尺,这可真是天然绿色食品。

有人还把它给小鸡吃,听说小鸡吃了,利于生长而不容易生病,我也想试一试,有一次,我把它挖回来。切碎在上面撒了些面。放在鸡笼中,小鸡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抢着吃,好像那些不懂事的小鸡也一下子领悟出那是家乡的天然绿色食品。

每当小孩子们脖子里出来疙瘩的时候(医生把它叫做腮腺炎),同学们就把蒲公英挖出来,连根带叶捣碎了,敷在疙瘩上,过不了三两天,疙瘩就消失了,而且再不会复发,这样即可以省钱又能免除打针吃药之苦。

这就是蒲公英──一种常见的草药和食品。

草地舞的教案篇5

课时目标

1、理解、感悟课文的第2。3。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3、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复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大意。

二、感悟第2、3、4自然段

感悟第2自然段:

1、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读、说、演。

“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3、想象、描述。

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学生描述。

4、感情朗读。

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5、齐读1。2自然段。

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

感悟第3自然段:

1、过渡。

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伞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探究这个奥秘。

2、学生读课文。

3、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4、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

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投影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花朵(),(),草地就();

(),花朵(),它是(),草地就();

(),花朵又(),草地就()。

5、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感悟第4自然段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师:自由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你能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感受到小作者对这片草地怎样的感情呢?(喜爱、喜欢、爱……)

2、潜心品评,多元解读。

你认为那一句话最能表达这种爱,就请你好好地读一读。

(1)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a、老师将这两句话改了改。读读这两组句子,你认为哪一组更能表达“我们”对这片草地的爱?(a、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b、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b、再读读第一组。作者对这片草地的爱是深还是浅?是浓还是淡,你体会到了吗?

c、过渡:是呀,可别小看了这两个“!”,它分明在向我们表达“我和弟弟”对这片草地那浓浓的爱呀!谁再来读读。

(2)它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a、请同学边读边体会,作者只是把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对待吗?(当作人来爱)

b、自己再读读,你能体会到“我”把蒲公英当作什么人来爱呢?读懂了吗?(把蒲公英当作人,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自己的亲人、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当作自己最要好的伙伴……)

c、过渡:是呀!作者哪里是把它当作没有感情的花草来爱呀!他分明是把这金色的草地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爱!再读一读这句话,把这份爱好好的读出来吧!(指名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潜心品评,在多元解读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与文本对话。】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作业超市

1、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的草地上去踏青,仔细观察你所看到的草地,通过你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你这次郊游所得。

草地舞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推荐5篇

语文教案模板优质5篇

小学信息课教案精选5篇

语言类优秀教案5篇

羊儿童画教案5篇

螃蟹舞幼儿教案5篇

幼儿园安全标志教案5篇

幼儿园活动教案模板5篇

安全记心中班会教案5篇

小班切萝卜教案5篇

草地舞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