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享观后感,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共同探讨影片主题,通过写观后感,我们能够更深切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多重意义,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创青春观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
创青春观后感篇1
终于看了赵薇首次执导的致青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中有笑有泪也有你我青春的影子。这部影片让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共鸣,如此高的票房纪录也证明赵薇的青春没有虚度。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如今的我觉得青春就是一笔财富,每个人一开始都有一笔相同价值的财富。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各人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财富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会从一开始就懂得珍惜这笔财富,然后认真的管理它,使其逐渐增值;大部分人会觉得这笔天生就可得到的财富得来太易,不知不觉中就挥霍了所有而不自知;剩下一部分人在获得财富后自然而然地先尽情享用,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他惊觉原来财富已经不见了一半,于是开始顿悟,如果不去好好珍惜管理它,注定有一日财富将被用尽。
也许这就是你我的故事,它足以证明为何社会上的精英总是属于那么一小部分人,因为从一开始就有头脑有计划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凡人如同你我,对于财富所带来的种种诱惑总是难以抗拒。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们绝少去想像用尽财富的后果,因为那样的生活还太过遥远。
然而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当有一日你不再满足于现状时,就立刻行动起来去改变它吧。也许你曾经努力在先,所以现在可以开始享受生活;又或者你曾经挥霍了青春享受了生活,现在就是要努力的时候了!所以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创青春观后感篇2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旋着欢快、美妙的律动。有人说青春是一支舞,摇曳着瑰丽、绰约的姿态。今日,我们恰逢盛世,正值青春,在这个如火的年纪正应该用拼搏去照亮青春,用青春去谱写责任。一百年前的今天,是每个青年心中不可言喻的伤痛,跨越一百年的光阴,隔着历史的山水,我们看到了当时的故事。
1919年5月4日,3000余名北京高校的学生走上街头,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为拯救民族危亡奔走呼号,中国近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在中华大地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危难之际,学生,商人罢市,工人罢工。中华民族全体儿女以高涨的爱国热情,点燃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火种,为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百年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责任与使命已经在青春的脚步中产生了萌芽,可是反观我们自身,拥有优越的成长环境,但是内心的五四传承精神已经大不如前人,甚至有些人已经淡忘了百年前的历史灾难。每一代青年或许都有过这样的追问――那就是青春岁月到底应该怎样度过?其实这个最为困难的话题也最为简单,因为它的答案,就蕴藏在近代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历程中,就在这百年历史的缩影里。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人要勇于担当,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人,青春的幸运,莫过于个人目标与国家命运同向而行。这就注定了当代每位青年的努力都不同寻常,这份努力既是青年人对历史的续写,同时也是历史对青年人的期待!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需要懂得,青春就是用来拼搏的,唯有拼搏才能成就梦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个人的成功紧密相连,这必将需要建立在个人拼搏的基础上,所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需要继承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一面永远不会过时的旗帜,在新的时代它有新的内涵,需要我们共同谱写。
时至今日,祖国昌盛,山河无恙,岁月静好。“五四运动”已作为光辉的一页载入了中华民族的史册。然而,“五四运动”绝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那飘动的旗帜、那紧握的拳头、那冲锋的身影、那激昂的呼喊,早已被定格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传承,成为当代青年永恒的精神追求。
创青春观后感篇3
我相信很多人在赵薇要拍这部电影之前都看过这部小说,很不幸,由于拖延症我一向没看完整部小说,但看完电影之后,我还是有兴趣再去把小说看一遍。
看完电影之后,给我的感觉是这个青春不是小说作者写的那个青春,而更像是导演赵薇的青春,电影中郑薇大学的年代被赵薇提前了,提起到了一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大学生活,这样的改动是我不喜欢的,也许这样的大学生活赵薇更加熟悉,拍的更得心应手,但这样时代的提前却造成了与大学毕业后的时代落差感,给我一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毕业就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感觉。
整部电影的学校时代是拍的很好的一个部分,学校的生活,郑微的感情,同学之间的友情,从入学到毕业,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笑料不断,当陈孝正对郑薇说出那句“你神经病啊”,配合赵又廷的动作更是爆笑全场,赵薇对学校时代的把握的却不错,情节顺畅没差错,也比较贴合小说的节奏,碍于审查,赵薇把多处少儿不宜的地方都改动了。
到了毕业后,赵薇在剪辑上就没有处理好,过于林乱,韩庚这个主角不够饱满,毕业后的剧情应当很催泪,但实际效果并不好。
演员的选择上赵又廷表现不错,韩庚碍于戏份差一点,杨子姗就是一年轻版的赵薇,也不失望。
最终对于赵薇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我想说的是赵薇很幸运,她比其他第一次拍电影的人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但很多地方对于赵薇来说也是没有做好的,比如电影中的配乐,比如后半部分的剪辑。
创青春观后感篇4
今天我们观看了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紧紧围绕着爱国,家风的'传承这两个主题。每个故事都扣人心弦,让我们感触颇深。
一开头便是赵一曼写给儿子宁儿的家书映入眼帘,每一个字都包含着对儿子爱,和毅然决然参军入伍的不悔。遥想当年,赵一曼把对民族的大爱展现得淋漓,将自己伟大的母爱藏在心底。1982年赵一曼成为了一位母亲,但赵一曼要在民族和儿子中做选择,为了民族存亡,赵一曼只能奋不顾身的投入事业中,但作为母亲,母爱永远没有消亡和减少。她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写下了这封热血家书,似乎在告诉儿子,不要为母亲的牺牲而善感,要快快长大,把国时刻放在心中!
再来说说家风,杨启发老人一家三代都在艺术画画方面进行工作,这不就是家风传承,这不就是艺术接力吗!
家风靠我们传承,时代靠我们接力!
创青春观后感篇5
这是一部由题为“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的小说拍成的电视剧,共24集,花了我整整12个小时看完了,那可是我宝贵的睡眠时间啊,不过真的不错,虽然通宵了一夜,也挺值的,它不像那些青春偶像剧,看了第一集就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了,它是一部关于爱情的悲剧,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
李然,周蒙,杜晓彬,主要是讲这三个人吧,李然,一个摄影记者,爱好漂泊的生活;周蒙,是一个清纯的大学女生,爱上了李然,李然也爱她,两人有着轰轰烈烈的恋爱,而在他们爱的深刻之时,杜晓彬也疯狂的爱上了李然,不管李然到哪,她都跟随在他身后,最后终于和李然结婚了。
对于爱情,周蒙和杜晓彬的追求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周蒙对爱情选择的是相信和等待,她始终爱着李然,也始终相信李然会永远爱他,在她身边,虽然说爱是自私的,但是周蒙的爱我认为是无私的,在李然选择和晓彬结婚后,她没有去追求,只是默默的流泪,在心里流,她放他走了,而这种爱的方式只会让自己受伤;晓彬对爱则是大胆的去追求,无论李然在何处,她都跟随着去,即使李然不爱她,她还是坚持着,她是有心计的,这就是爱的自私吧,不惜拆散鸳鸯,用尽一切方法让李然和她结婚,和李然上床,骗李然怀孕了……她想获得李然的爱,自己却受伤更多……
其实看这部电视我也是迷迷糊糊的,很多东西都弄不明白。为什么李然会和杜晓彬上床,难道男人都这样吗?自己原本心爱的女人不在身边,就经不住身边的诱惑?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有要爱上之前的人,以至伤害那么爱着他的人。为什么李然会选择和杜晓彬结婚,是因为责任?还是他对周蒙的爱已经变质、消失?他和周蒙之间的约定呢??他没有想过吗?他只想到他自己,我恨这样的人!!
周蒙是最可怜的,原本很幸福的她,拥有父亲的疼爱,拥有李然的爱……可是一夜之间,她同时失去了两个至爱的人……父亲因为脑癌动手术不成功而去世,在此之前,李然却和另一个女人结婚了,完全忘了自己的承诺。一朵原本生活在温室的花朵却遭到如此大的打击,看着受伤的周蒙,我的心也痛了……但是她其实也有错的,面对爱情她不舍得放弃一些东西,也比较自我,她缺乏追求的精神,这和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吧!
对于李然,我说不出是什么感觉,至少不是喜欢,在他和周蒙恋爱的时候我还是喜欢他的,因为那时候他对爱很肯定,而和晓彬上床之后,我完全对他失望了,他对爱的不确定使我讨厌他,他的失言让我对他很是失望,如果不能确定自己的承诺能够实现,为什么当初又要那么轻易的承诺……因为他,我对所有的摄影家都很排斥,并不会排斥他们的作品,而是对爱,他们漂泊不定的生活会让他们走到哪爱到哪。对于杜晓彬,李然是不负责的,他的爱比不上晓彬对他的爱;对于周蒙,他更是不负责任的,曾经给过的诺言都没有实现……李然是个混蛋!
我不喜欢看悲剧,可是人生不可能永远只有喜剧,就像我以为在剧中至少戴妍和葛俊是幸福的,虽然工作不如意,但他们至少拥有真爱,拥有彼此,可是最后,葛俊还是走了,死于很突然的车祸,就在和戴妍分手又和好之后的几秒钟,“你回去好好睡个觉等我啊”,这是戴妍和葛俊的最后一句话,就这样,葛俊永远的睡着了,带着对戴妍的爱,沉睡了……戴妍眼睁睁看着葛俊的车祸出现在自己面前,那一瞬间,她的眼泪定格了,吸不进去也留不出来,呼吸也快没了……爱情真的就如空气啊!!可以说这部电视里没有一个幸福的人,好像就表明真爱是不能永存的,相比之下,杜晓彬比周蒙要幸福一些吧,虽然身在监狱,至少最后她还是拥有李然的等待,也许李然对她的爱没有对周蒙的爱那么深……
戴妍带着葛俊的骨灰离开了让人伤心的北京……周蒙在小山村支教……杜晓彬在监狱……李然带着自己的小女儿走遍了云南,边走边等待晓彬的出狱……这样的结局很是让人深思……
创青春观后感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