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完善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和家长沟通,提供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有趣味性的教案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熟练笔算。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推理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用“五入”法试商的方法并能笔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初商后需要调商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小嘉宾皮卡丘出示考题:
1、(
)里最大能填几?
60×(
)<262
50×(
)<368
60×(
)<417
30×(
)<206
80×(
)<453
90×(
)<641
2、完成下面的竖式。
32
1
5
6
62
589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4:
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列出
算式:
197÷28=
(2)引导学生试商、调商,得出结论:除数看大,商容易变小,往往需要往大调。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
准确的商。
26
227
48
394
27
246
89
448
2、完成下面的竖式。想一想:当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我们应该怎样求商?
31
270
23
196
52
302
6327
496
38
270
39
196
57
302
69
496
通过学生计算,小组讨论得出: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四舍”试商时,商可能会大。“五入”试商时,商可能会小。
3、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39
312
47
405
17
163
58
524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得出: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并且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小),则这些数的商是(8)或(9)。
四、课堂小结:
通过皮卡丘的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及竖式的书写格式,能正确 熟练地进行笔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确定首商、估商。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主体调动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舍五入”法试商,首先一 起来回顾一下试商的过程。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汇报。
2、板书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二、基本练习
1、下面最大能填几
20×( )t;84 30×( )t;140
40×( )t;307 50×( )t;410
(1)实物投影展示,让学生独立完成。
(2)个别汇报,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小结得出:这些题对我们做除法有什么帮助(板书商), 把几十年作几个十,想几的乘法口诀,想乘做除。(强调 这也是试商的过程)
2、说一说下面各题商的最高位写在哪一位上?
70÷3 71÷50 362÷90 174÷2 600÷70
(学生同桌间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回答后,
小结: 对于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时,首先要确定商的位置, 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则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就 写在哪位的上面)
3、男女生比赛 198÷23= 396÷58
二、综合练习。
错例分析
火眼金睛
也可根据学生的前测及作业上的错题,让学生学会在错误中来学习知识。展示错例,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及应该怎样去改正。
(小组内讨论,分析错因及如何改正。提醒同学们在笔算过程中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3题。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9题。
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列式计算。
教师讲解,全班集体订正。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3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材是按照“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思路进行教材编排的,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以前,已经学会了运用五入法进行试商,同时,学生在运用四舍法试商时,发现初商偏大,知道要调小,有了这些知识基础和方法经验作为支撑,学生在解决今天的例题时难度不是很大。本节课的难点在于:
1、学生在做“五入调商法”这一类题时,速度相当慢。
2、当“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放在一起时,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针对这一难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也有了较好地突破,在实际教学中,效果也较好。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2、 使学生通过四舍调商法和五入调商法的对比,体会到初商偏大要调小,初商偏小要调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3、 使学生在探索地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出“五入法”的调商方法。
【教学难点】
调商速度很慢,与四舍调商法混在一起,部分学生搞不清调大还是调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 (创设情境)同学们,四(2)班的两位小小图书管理员去图书馆借书了,我们我和他们一起去图书馆看看吧。(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该如何列算式呢?为什么用除法?
2、 (独立解决)提问:252÷ 36等于多少呢?你能在自备本上算一算吗?
3、 (产生矛盾)在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余数和除数一样大)
4、 (互动交流)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使余数比除数小,请你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交流)请一位同学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解决问题)接下来,你会做了吗?请你把这道题做完。(学生做完以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如何做的,教师板演过程,完成单位名称,答句。)
6、 (强化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仔细观察这些竖式的初商,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准确的商是多少?同桌相互说一说?(集体交流)
设计说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思维含量不高,但是本片段在充分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解决------产生矛盾------互动交流-----解决问题-----强化练习,这几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使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问题,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较好地训练。
二、 回顾反思,对比归纳
1、 回顾我们今天学的竖式计算,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试商?(五入法试商)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怎么样?(偏小)为什么?(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偏小怎么办?(调大)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2、 出示“四舍调商法”例题,回忆一下,“四舍法试商”的过程,你能象上面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说一说)
教师板书:五入法试商-----除数看大了------初商可能偏小----初商调大
四舍法试商-----除数看小了------初商可能偏大----初商调小
3、 出示“四舍试商”和“五入试商”两道例题,你觉得哪道题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四舍法在检验时就可以看出初商是否合适,而五入法要在余数算出来以后才能看出初商是否合适,所以四舍更容易看出初商是否合适。)
4、 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在用五入法试商时,也能在检验时就看出初商是否合适呢?同桌讨论,交流。
设计说明:用五入法试商时,可以采用“初商+1”的办法进行试商。例如,252÷36,初商时6,我就直接写商7,如果7合适,那正好,如果7不合适,在检验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偏大,再调小1变成6。
设计说明:五入法试商采用“初商+1”进行试商,有这样两个好处:
1、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学生在检验的时候就可以看出“初商+1”的那个商是否合适。
2、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简洁的认知结构,采用“初商+1”法试商,出现的问题都是在检验时被除数不够减,说明“初商+1”的那个商偏大,调小就可以了,这和四舍法试商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体现了知识与知识、方法与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 出示想想做做第三题,提问:这里的竖式都要采用什么试商法?(五入法),五入法就可以采用“初商+1”法进行试商,运用这个办法,试一试,方便吗?(每人选择两题算一算。)
2、 想想做做第四题。
3、 说明:用“初商+1”法试商的确很方便,但是,在用这个方法之前你一定要看清楚这个题是否适合“初商+1”法,这是关键,那什么时候才能用“初商+1”法呢?(五入法)
四、 归纳总结,提炼精华。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78~80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口算和估算技巧,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和估算,培养计算能力。
2.经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知识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估算。
3.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所学习过的口算,那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口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始,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学习本课的新知奠定基础。】
二、 探索新知
1.师:四年级准备要举行一次联欢会,买来许多气球,现在在分气球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例1(1)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师:你会列式吗?为什么用除法?
(3)师:口算80÷20,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指名不同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
2.(肯定学生可行的想法)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可以。但如果又买来了3个气球,大约可以分给几个班?你觉得怎么解决呢?同桌相互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3.师生共同归纳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结果。
4.完成书本79页做一做:
师:比比谁口算、估算学得好,完成下面的各题,并想想每组上下两题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首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计算基础去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三、发展新知
1.师:为了把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得更漂亮,他们还买来了许多彩旗,你们看!
(1)出示例1(2)情境图:
师: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师:怎样列式?怎样口算?(指名学生说不同的想法)
2.想一想:这两道算式怎样估算呢?尝试在书本上写一写再跟同桌说说你自己的想法。
3.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这些口算都有什么共同特点?(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
4.问:对于刚才的学习,还有什么不清楚、不明白的吗?
?设计意图:以分彩旗的情境为背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口算、估算。让学生独立思考口算、估算的方法,对于学生不同的方法,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了解。让每个学生有“说“的机会,提升学生对口算、估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巩固提升
师:那我们就来一次大比拼,看谁在这节课里学得最好。
第一关:书本80页第一题。
第二关:书本80页第二题。
第三关: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第四关:口算乐园,走迷宫。
?设计意图:在“综合运用,深化认识”这个环节,注重趣味性、综合性,让学生在“乐趣”中综合运用,在自主中深化认识。整个练习阶段,通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识。最后的开放题,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交流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查漏补缺。】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个) 120÷30=4(个)
想:20×4=80 想:8÷2=4 想:12÷3=4
80÷20=4 80÷20=4 120÷30=4
80+3=83(个)
83÷20≈4(个)
(80)
80÷19≈4(个)
(20)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合理进行算法优化,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线,先以谈话引入,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从而发现灵活的试商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说学法。
根据学情我设计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习方法。在算法交流,分析比较这一环节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讨论:把除数看做哪个数试商?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各自的想法,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的目的,并在后面的练习中进行实践应用。
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你知道有哪些农作物是在秋天成熟的?直接引入信息窗4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二)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这一环节充分放
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灵活的试商方法,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1、红点问题的教学。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学生先学。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20÷24=(板书算式)
教师提出问题:你会算吗?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想一想,做一做。
课前预设: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
(1)估算:120÷24≈
(2)根据口算求商:24×(5)=120120÷24=5
(3)把24看作整十数20试商
(4)把24看作中间数25试商
第二步:集体交流
教师提出问题: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学生回答,师依次出示并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如果学生想到把24看作25试商的方法要及时鼓励,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这种方法,师可以出示第4种方法,让学生研究这种方法的道理和好处。
(在学生说出第(3)、(4)种方法的时候相机板书:整十数试商、中间数试商)
第三步:小组合作讨论
(1)观察比较:把24看作20或25来试商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把24看做20试商需要调商,看作25试商不需要调商,计算简便。(板书:调商大↓)
(2)根据学情深入讨论:还有什么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和28看作什么数试商快?
引导学生发现:24、26这样与25相差1的数可以看作25来试商,22、28应看作整十数试商。
第四步: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与讨论,我们发现了:像24、26这样的数看作25来试商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在自主学习中发现数学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根据学情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比较几种试商方法,从而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
2、绿点问题的教学。(出示)
教学方法同上。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指着板书36)把除数看作40试商,商小了,需要调商(板书:小↑),体会把36看作35试商不需要调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具体问题。
3、想一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何试商?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比较口算、估算、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或中间数试商的方法,鼓励学生选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整数除法的完成和提升阶段,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就是试商方法,通过学生回顾总结,便于学生理顺方法,鼓励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简便方法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设计,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1、()里最大能填几?
()×25<18014×()<72
2、□里能填几?
□04÷32(商是一位数)□04÷32(商是两位数)
3、第81页自主练习3
4、分层练习,划线的题目要验算。(学生任选一组完成)
(1)84÷14450÷25
(2)336÷24546÷26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土木并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通过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练习。
相同品牌包装的大米:a超市364元14袋,b超市650元26袋。去哪家超市购买大米划算?
?设计意图】这一练习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使他们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a、第81页自主练习1
b、第81页自主练习4、5
c、计算下面各题,并探索试商方法。
128÷24362÷72210÷42191÷38335÷64273÷52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了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练习的教学原则。c组练习想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商是5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整十数试商大↓
调商小↑
中间数试商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讲了灵活的试商方法,并把这种方法与整十数试商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发现这两种方法的不同,并灵活选择进行计算。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能够熟练地笔算,初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灵活地掌握试商方法。
3、教学关键: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关键在于试商必须熟练。试商的方法很多,多数采用四舍、五入和口算翻倍数的方法。当除数的个位是1、2、3时舍去;当除数的个位是7、8,9时进1;当除数的个位是4、5、6时,先看作个位是5,再翻倍数,如16看作15,再想2个15是30,3个15是45等等。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外,还要辅以口算的训练,口算训练的针对性是很重要的,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在试商时总是用一个数去乘除数,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试商的能力。
1、口算除法
(1)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数整百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上的内容,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30÷3 36÷3 60÷6 900÷3 80÷2 48÷4 84÷2 240÷2
840÷4 480÷4 42÷2 420÷2 63÷3 880÷8 550÷5 600÷6
结合学生的口算过程。让学生讲述:30÷3 42÷2 63÷3
480÷4的口算方法。
2、学具操作。
全班学生练习;把3捆又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可以分得几捆几根?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学过了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但仅限于被除数的每一位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如果遇到被除数每位上的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怎么办?这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1。口算42÷3
(1)学生试分小棒:把4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
当学生碰到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教具示范演示。
突出:4捆3等分,剩下1捆怎么办?与2根合在一起为12根,再3等分。
教师边演示边归纳操作步骤: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根的,后把整捆与单根的合起来。
第一步:3捆3等分,每份1捆;
第二步:(剩下1捆拆开成10根,与2根合在一起是12根。)12根3等分,每份4根;
第三步:把1捆与4根合起来是1捆4根。
接着,全班学生在座位上完整地操作学具一遍。
(2)引导学生理解口算过程。
42÷3=?
①30÷3=10
②12÷3=4
③10+4=14
(3)指导学生学会看第36页教科书的分小棒示意图,让学生复述口算过程。
3、练习。完成第37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板演:32÷2=?
①先操作学具:把3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②再口算得数。
③后复述口算过程。
(2)独立练习其余两题。
4、教学例2。口算:420÷3=?
(1)审题,例2与例1有什么异同?
(2)讨论:怎么想?
①把420看作42个“十”,42个十÷3=14个十,就是在14后面添一个0。
②把420分解成300与120:300÷3=100,120÷3=40,100+40=140
(3)归纳:两种解法都对,但第一种更为简便。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7页例2下面“做一做”题目。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7×50=6×3=20×5=24÷6=8÷2=
12÷3=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80÷20=4
方法二:8÷2=480÷20=4
方法三:80÷2=40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生独立完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估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20×3= 7×50= 6×3= 20×5= 24÷6= 8÷2=
12÷3= 42÷6=
二、创设情境。
学校要最近举行数学节,打算装扮学校。
(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2)有150面彩旗,每班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根据每小题的两条信息,你能提出数学的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引出意义:为什么这两道题都用除法计算?(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
三、探究新知。
(一)探索口算方法。 1、80÷20=
(1让学生自己先想一想,再把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生汇报交流,重点说一说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20×4=80 80÷20=4
方法二:8÷2=4 80÷20=4
方法三:80÷2=40 80÷20=4
方法四:8个十除以2个十等于4,80÷20=4。
(2)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有意识的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试试,比一比到底哪一种才是最简便的!
2、150÷50=
(1)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互想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集体汇报方法,适时表扬。
3、总结,揭题。
总结:上面两题,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口算除法有相同的地方?(都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解决)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除数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的除法)得出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二)巩固练习。
教科书p71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计算方法。
(三)探索估算方法。
1、运用80÷20=4,尝试解决83÷20≈ 80÷19≈
学生尝试计算,说出方法。
2、运用120÷30=4,尝试解决122÷30≈ 120÷28≈
3、拓展:由120÷30=4你能联想到哪几道估算的题目呢?这些题目的想法都一样吗?
4、总结估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教科书p72相关的“做一做”。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2、计算问题。(练习十二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2、乘船问题。(练习十三的第5题)
师分析题意,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算法。
3、估算。(练习十三的第6题) 生独立完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