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技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读后感可以成为一个有益的学习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术成绩,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一粒沙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粒沙读后感篇1
我很高兴能和我的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童话阅读节,重读了德国安妮。默勒写的《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再次读这本书,俄日二世和儿子一起阅读的,我又有了不同的感受。
书中讲述了当我们人类想旅行时,有火车、汽车甚至飞机。而植物却没有这些交通工具,似乎哪也去不了。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在一些出乎意料的地方发现它们坚强的身姿,比如:石头缝里、广场的角落里,或是高高的房顶上……难道植物也有腿,也会坐汽车?坐火车?原来,植物传播种子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它们都会把自己的种子送上旅途。有些种子等保护罩成熟裂开就落进泥土里长大;有些种子是乘着风飞向四方;有些种子附在小动物身上搭乘免费的动物公交车远行;还有些植物可以靠自身力量把种子投射到远方。植物种子的旅行真是很神奇,我们感知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真是大开眼界,精美的绘画更是让我和儿子爱不释手。
看完这本书后,我和儿子进行了交流:我们不仅对这些植物为了生存下去“想”出来的办法而惊奇,更加敬佩的是作者的观察能力,连这些细节都能很清楚地描绘出来!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的神奇现象,需要我们有一双探索和发现的眼睛,去了解更多大自然的秘密。对于像我有个二年级儿子的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上的启发更多。对于我的调皮儿子,我一直才去的“盯梢”策略,因而儿子回家完成作业就“等妈妈”,依赖心理严重,只要我不在家,阅读就成了口号,我也很疲惫。只要我管的紧些,成绩就上去一点,只要我稍稍放手,就马上下降,儿子在学习方面的责任感较差,没有学习的动力。“种子”的努力,植物的“放手”给了我很多启发,现在我应该做的,就是告诉孩子应该走自己的路,因为路是他自己的,学习也是他自己的事,一步一步地和他形成共识,接受了这个“没有妈妈和约束也可以自己走好”的观念时,孩子才会主动学习,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我想对于儿子的教育,只要留心观察、努力付出、智慧过招,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也会和孩子共同成长!
一粒沙读后感篇2
暑假,妈妈和我一起去宜兴新华书店买了好多书,其中我最喜欢《一粒种子的旅行》。
这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一本关于植物的生命奇迹的精美绘本!这本书真的很奇特,它让我了解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它向我们介绍了各式各样的植物种种的旅行方式。它们不管落在哪里,都会不断地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美丽怡人的植物点缀着奇妙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我真的很佩服它们!
人类想要旅行,可以坐车,乘火车,乘飞机……植物想要旅行,就得靠种子,种子没有脚,但是它可以翻山越岭,到达世界的'各个角落。比如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蒴果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弹开,种子就会洒向四面八方;有些力气不大的植物就需要靠风的力量帮助种子旅行;像紫丁花,报春花等,她们的种子不想在空中飞,喜欢坐“出租”。她们的种子上有一种含油附着物,是一种蚂蚁很喜欢的食物。蚂蚁搬动着种子,边走边吃,把包裹在外面的含油附着物吃掉,把种子就随便扔在了地上,也完成了旅行。
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王国趣事多多,如果我们做细心的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从生活去发现科学,我们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每一个种子都是生命的播种,播种下生命的种子,将会创造更美妙多彩的生活。少先队员们,让我们像种子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创造自己多彩的生命吧!
一粒沙读后感篇3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一粒种子》。
从前世界上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听说如果把种在土里就会长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出的花就更没啦,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他。并且它还有浓郁的香味,不论是芝兰,桂花,都比不上他,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因为世界上这样的种子只有一个。
国王知道啦,就让他的下人去找这粒种子。终于找到拉那粒种子,国王用白玉盆子来种这粒种子,可是一年,两年过去啦,那种子还不发芽,国王想了想,感觉这一定是骗人的,于是就从白玉盆中把种子拿拉出来,扔进拉皇宫的池子中。
后来种子随着池子的水流进拉小溪中,被一个捕鱼的老人捡到啦,老人见到了种子一看觉得是一个珍宝,于是就把种子卖给拉一个商人。
商人为拉好好种这颗种子选出拉三个人来轮流看管这颗种子,但是种子还没有发芽,商人生气地把种子给扔啦,种子像长拉翅膀一样飞起来。
他飞到拉一个农民耕的地里,农民看他特别的可爱,就把它种进土里,农民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方法,用的还是以前种麦田的肥料,过拉几天,这颗种子发出拉嫩芽,农民看到他脸上露出拉甜甜的微笑。又过拉几天,一颗活像碧玉的粗芽从土里钻拉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小树开花啦,花瓣是红色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花蕊是金黄色的,而且还散发出拉新奇的香味,过路人不管是谁都要停下来看看,闻闻,走时身上还带有迷人的芳香。
是啊!我们就像那颗种子,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颗,我们的爸爸妈妈就像文中说的国王和商人,他们一心只想把我们养大,总是溺爱我们从而使我们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而老师才可以使我们长成大树,因为老师就是文中的农民,用最适合的方法让我们成长,那就是给与我们智慧,智慧就是我们长成大树的肥料,严厉的对待我们就像用剪子剪去多余的枝条,这样我们就可以成长为大树,就像文中的农民种的那颗种子一样成长为奇异的花卉。
一粒沙读后感篇4
很少阅读绘本,在老师的要求下和孩子共同阅读的这本书,感受颇深。在我眼里类似于我们孩堤时代的小人书,却用这么唯美的画面、这么形象生动、通熟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述了关于种子的自然知识。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那么丰富多彩。
人类的旅行靠自己的先天条件———双腿或者借助飞机、火车等工具就可以去旅行,到达我们想去的地方,那么种子呢?我们在屋顶山、悬崖下甚至石头缝里看到的傲然挺立的植物,他们是如何到达的呢?绘本的题目就给了孩子们无限的遐想。通过绘本孩子了解到原来身边的植物有这那么多秘密。
种子旅行社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的靠自身的力量。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会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去。我们爱吃的草莓,它的种子直接附着在果实的表皮上。它还利用自身的匍匐茎进行传播,匍匐茎向外延伸,它们的尖端长出新的根和叶。当匍匐茎接触到地面后,根会牢牢地扎在地里,长出一株新的草莓。
有的是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比如利用风的力量,蒲公英、大树他们的种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还有的是依靠第三方的载体。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后把种子仍在某个地方。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会很快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
通过这个绘本我们发现种子是多么的聪明。是的生物都是智慧的,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着这个自然界的平衡,尤其是物种之间的平衡。我们了解了动植物存在于共同的生物圈,我们热爱自然最重要的是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平衡,这样地球上的生物包括种子和我们人类才能互相依靠、和谐共存。
一粒沙读后感篇5
不知不觉,孩子已经上一年级了,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现在起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旅,他那兴奋、激动、好奇的心情,我全看在眼里,感觉他已经长大了。
从孩子两岁开始,我就坚持每晚读《睡前故事》给他听,经过几年的坚持,他已经爱上了阅读,有事没事自己看书,还经常要求我带他去逛书店,每次都要买上三五本。
今天,我又从书店买了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当他回家看到这些书时,两眼放光,欣喜地抱着这些新书不撒手。
我们一起打开了《一粒种子的旅行》这本书,孩子读得津津有味,从了解什么是种子,到后来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种子有趣的“旅行”。孩子觉得这些种子特别神奇,比如种子靠风、蚂蚁、小鸟等去旅行,这一切都让孩子觉得无比神奇。
读完后,儿子不由得感慨:“人类真幸运呀!如果我们想长途旅行,可以坐火车、汽车、飞机,如果短途旅行,可以骑电动车、自行车、穿溜冰鞋,或者干脆走路过去,而所有这些种子都没有。”是呀,因为植物的根牢牢地扎在土里,尽管如此,我们还常常会在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植物的影子。
读了这本书,让我也大开眼界!真没想到一粒小小的种子会有那么多奇妙的旅行。希望孩子读完这本书后,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今晚做个神奇而又美好的梦!
一粒沙读后感篇6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舟说这是一个平凡女孩的故事,创作初衷是一个女孩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之后不想再搬家了。那个女孩也就是书里的主角之一,叶昭觉,确确实实是平凡的女孩,但是她身边的人并不都是平凡的,所以才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所以她的人生要经历这些沉痛的变数。
我想说的是,命运从来就无从选择。很多时候我并不相信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这些生活在这个浩瀚世界里的小尘埃可以掌控的。或许你们会说这是悲观主义才有的想法,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多么悲观的事,只是觉得平静自然。
叶昭觉一直都在说自己穷,说自己很喜欢钱,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想着赚钱,这大概是世界上许多穷人的想法。他们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是为了钱而选择去做的,钱就是他们唯一的目标,甚至有许多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肮脏的活计都可以忍着屈辱或者抛弃尊严接下,只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像乔楚。当然这样换来的钱不会让他们多么开心,很多遗憾和后悔都是时过境迁的事,在命运安排好一场场风雨之后,洞穿了事理。但即使时间能倒流,让他们重新选择未必不会再选择走那一步。大多数人在窘迫的生活面前所做的选择都是被逼无奈。但是,或许是因为我没过过那种捉襟见肘图穷匕见的生活,我仍然不能赞同这样的想法,我不认为穷人就一定要这样生活,每天为了钱不断地拼命,舍弃自己,舍弃身边的人,舍弃许多他们所认为的虚无的东西,比如理想,比如尊严,比如爱。在我人生观里,钱是很重要没错,但仅仅只是在物质层面上给我提供保障,满足我那些小小的需求。我不需要太多,我也无法理解那些身价百万亿万的人要这么多钱去干什么,又有什么必要。我想要的东西,能用钱买的其实不多。跟简晨烨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眼睛里只有现实,而当他离开了我,我能看见的只有黑暗和痛苦。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事,无力挽回只能心痛和遗憾。 等到简晨烨要去欧洲的时候事情才算是全部铺陈开来,原来那个时候简晨烨还想挽回,可是一切都像是命运安排好的一场闹剧一样,阴差阳错地就成了两散的结局。他们在一起那么久了,彼此都非常了解对方,可是却同样偏执和倔强。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哭过很多次,但是不可否认,其中是掺杂了自己的其他感情。看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眼泪这样的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号入座不是矫情。
其实我并不知道我哭得那么用力的原因是为什么,除了替故事里的人难过之外,我似乎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悲伤。 可是我就是想哭。经常会这样莫名其妙地想哭。我真的想不通我那么多莫名其妙地伤感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有正常情绪。我说出来,可是我得不到一个同频率的回音,我觉得就算我对着全世界这么多的人说也不会有人作出同拍的回应,最后只留下一串渐渐减弱的回声。这整个故事现在重新想想其实真的没有什么特别轰轰烈烈的大事,故事是缓慢地顺水推舟地进展下去。唯一让我觉得错愕的,就是邵清羽对叶昭觉的感情竟然是那样的让人心寒,如果真如乔楚说的那样的话。 刚开始的时候我把她当成康婕或者是李珊珊那样的人,对自己的好姐妹程落薰是两肋插刀,不会暗藏那样的心机。
但是重头回去看看又发现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由于故事是在成年人之间开展的,所以整部小说都充满了一种稍微沉重的`现实感。就像叶昭觉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现实,处处为自己的人生考虑,不像以前的程落薰那样一腔孤勇。因为成年人了,要懂得迂回,也要懂得隐忍,懂得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叶昭觉说过这么多年了,她长大了,可是简晨烨还是那么纯真。所以越来越多时候他无法理解她,也就越来越多的争吵,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所以叶昭觉说:并不是每一次握手言和,都能够抚平伤害。我们都深知这个道理,只是我们都一样无能为力。 在乔楚跟叶昭觉清清楚楚地说齐唐喜欢叶昭觉的那段,我深刻地体会到叶昭觉的那种感受。其实我不是很清楚叶昭觉对齐唐的感情,现实中的我也不清楚。 齐唐是很好,对叶昭觉也很好,可是我总觉得叶昭觉还是得跟简晨烨在一起。或许是我太死脑筋了。就像我认为程落薰应该要跟林逸舟在一起一样,但我并不敢想象他们真的在一起的话会是怎样,所以有时候觉得,林逸舟死了这才是最好的结局。 故事后面的情节发展得很快,看到最后我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这本书我们大家都等了很久,热切的期待并没有被辜负,我在这本书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舟舟。我想我们终将长大,我们终将与现实接轨,有充足的能力和足够的勇气去接受一个成年人的世界。
但我仍然想在内心深处保有自己的一份纯粹,即使只有自己看得见。我想,舟舟也一样。最后我想借用小说的最后一段话来结尾。:我像一粒小小的尘埃,漂浮于浩瀚的宇宙,我生在水里,我长在树上,我从来没有这么自由过。
一粒沙读后感篇7
最近我看了叶圣陶爷爷写的童话故事——《一粒种子》。故事说的是:
世界上有一粒种子,像核桃那样大,绿色的外皮十分可爱。凡是看见它的人没一个不喜欢它。听说,要是把它重在土里,就能钻出碧玉一般的牙来。开的话呢,当然更美丽。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还是菊花,都比不上它。并且有浓郁的香气,不论是芝兰,桂花还是玉簪,都比不上它。可是从来没人种过它,自然也就没人见过它开的美丽的花,闻过它的花的香气。 有一个国王听说有这样一粒种子后,叫人把种子取来,把它种在一个白玉盆里,泥土筛了又筛,浇的水是用金刚盛的,天冷了,就放入暖房,可就是不开花。就把种子扔了。 有一个富翁捡到了,把它种在一个白金缸里,还特意雇了四个有名的花匠,但花儿仍不开,又把种子扔了。 有一个商人捡到了,把它种在了商店门口,可花儿还是不开。 有一个士兵捡到了,把它种在了军营旁边,一年过去了,花还不开。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扔到了很远的地方。 种子落在了一片麦田里,一个农妇发现了,把它种在了麦田里,该浇水时就浇水,该施肥时就施肥。过了一年,花竟然开了。 一开始我觉得很奇怪,同样很精心地照顾,为什么花却在农夫收下开了呢?现在我才发现国王想要它是为了让人认为他最有权力;富翁想得到它是为了炫耀自己;商人想要它是想发财;兵士想要它是想升官。而只有农妇不象他们一样贪心,只是一心一意地照料好种子,种子才会发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贪得无厌。
一粒沙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 魔戒的读后感7篇
★ 二单元读后感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