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深自己躲事情的印象,写心得体会是不错的方式,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1
最近,抽空看了前段时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山的女儿》,没看全,却记住了黄文秀遭遇的两场雨……
第一场雨:百坭村的枇杷成熟了——这可是乡亲们脱贫的“金枇杷”啊——急等着运输出去的时候,却因为暴雨损坏山路,车辆进不来,眼瞅着30万斤价值超百万元的枇杷就分文不值了。
黄文秀几个询问、一个决定、一个相当有魄力的举措扭转乾坤: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需要多久?一个框能背多少?我们能动员多少群众参与进来?这几个问题很快有了答案:从枇杷存放点到车辆停靠点步行一趟需要一个小时,一个筐能背60斤,我们能动员近千名群众参与。“如此一来,五个小时我们就能搞定30万斤枇杷,干!”
可是,在下雨;可是,是山路;可是,是夜间;可是,还有很多年迈的老人也主动参与进来,必须要考虑到他们的安全!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仍然不忘通过手机拍摄照片、视频上传网络、朋友圈,更多的第一书记看到了,纷纷动员邻村的党员同志前来支援!
“像长征!”“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看着崎岖的山路上,手电亮成了一条龙,黄文秀感慨地说。是啊,脱贫攻坚路,就是一条长征路,蜿蜒、崎岖、百转千回……
说句实话,看到这里时,我流泪了,不仅仅感动于黄文秀的魄力,更感动于群众们的积极无私参与。我在想,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没有魄力做这样的决定,就算做了这样的决定,能不能动员上千名群众无私参与进来?
我也想提几个问题:我们村的书记敢这么干吗?我们村的群众会积极参与吗?我并不怕我们的村书记看到这篇文章,我也不怕我们的群众看到这篇文章。
我们村的书记、我们村的群众:你们敢回答我这个问题吗?
第二场雨:明明知道会有暴雨,还是义无反顾地“偏向虎山行”,因为那一刻,她的内心里装的是百坭村的群众,而恰恰没有了她自己。
母亲在挽留,同事在劝阻,乡亲们在担心……一路上,她还在通过电话解决乡亲们的问题。也许,那一刻,她已经预料到了危险,可是,她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我又想起了我们的工作状态,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外出要请假、报备,遇到突击性工作、临时性任务的时候,不允许玩“失联”——包括电话不接、微信不回,包括不在本地等等。谁不想有个周末,谁不想陪家人呢?可是……
如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然是基层的重要工作,从稳定就业到环境整治,从就医就学到产业发展,从信访维稳到权力公开,所有的一切仍然离不开乡村干部。
怎么才能干好?
用心、用情、用力就行。
将人心比自心,如果这个独居的大爷是你家亲戚,怎么对待他?
将亲情融入乡情,如果那个来上访的大娘是你的母亲,你会怎么处理?
将压力化作动力,如果这个为学费发愁的姑娘是你家侄女,你怎么来帮她?
乡村干部依然奋战在一线,“黄文秀”们依然在岗在干,我们最亲的群众们也依然在努力为自己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拼搏着……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2
当下,央视一套在黄金时间热播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主人公黄文秀的事迹催人泪下,感触良多……
一心为民,把扶贫路当“长征路”
黄文秀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的家庭并不富裕,父亲身患重病,重重压力之下,黄文秀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她刚上任时,发现现实情况比想象的更复杂: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74人,贫困发生率22%,是深度贫困村。百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居住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山头,对于她这个不熟悉地形的“新手”来说,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全村贫困户的详细情况,是非常困难的。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仍然坚持深入的开展群众工作,常常脱下外套帮贫困户家扫院子;贫困户不让她进家门她就去两次、三次;贫困户不在家,她就去田里,边帮他们干农活边聊天。时间久了村民们见得她多了,开始慢慢地接受她。
经过两个月的摸底,她基本掌握了全村概况,百坭村共有472户20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95户883人,2017年未脱贫为154户691人,因学致贫和因残、因病致贫占比最高。
驻村一年,她把全村所有的贫困户访了一遍又一遍,在“扶贫心得”中她写道:“在我驻村满一年的那天,我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我简单地发了一个朋友圈:‘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
先忠后孝,把贫困户当“自家人”
在一次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因该贫困户是一个醉汉,常年一人在家喝闷酒,村两委的人谁去做工作都油盐不进,难以沟通。
这次黄文秀来到该户,他又在墙落里喝酒,黄文秀想尽办法想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就是找不到突破口。
该醉汉指着酒缸说:“舀一碗酒喝了,你问什么,我就答什么?不然别想在我这知道点什么。”
没法子,黄文秀拿起碗,就在酒缸舀了一碗酒,艰难的喝了下去……
就在此时,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告知她爸爸检查得了肝癌。
作为女儿,听到此消息,如晴天霹雳,一下子就懵了,一串串晶莹的泪水犹如断了线的珠子从她脸颊上滚落下来,她拼命地想擦去,可是无济于事。
村支书匆匆的送她回家,得尽快送父亲去医院看病。
车在崎岖的山村公路朝她家的方向疾驰。
黄文秀的手机再一次响了,贫困户家里出现了矛盾纠纷,让第一书记前去处理。
她让村支书停下了车,略微沉思含泪道:“支书,掉头,我们回去吧!”
“不行,村里的事情有人会处理,你还是尽快回家。”支书说。
黄文秀:“不行得嘞,这样我走了,也心里也不安呀!还是回去吧!”
支书只得掉头,回村处理矛盾。
作为女儿,在听到父亲得了那么重的病,第一时间本是见见父亲,让父亲立即入院治疗。但黄文秀仍把村民的事情放到优先处理,然后才去处理家庭的事,这种“先公后私”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正是党员干部好好学习的地方吗?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
人的一生或璀璨或平凡,虽然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拓展生命的宽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有的把热血和汗水倾注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有的却将年轻的生命终止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
他们是祖国和人民的骄傲,而黄文秀则不正是广西百色人民的骄傲吗?黄文秀的事迹,在广大干部群众中间广为流传,她的精神,早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扶贫干部心中的一道标杆,激励着为民奋进的脚步。
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承载使命,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和工作中去,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扎实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解决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为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3
?大山的女儿》作为脱贫题材剧,无论是人物造型,故事场景还是人物表演都返璞归真,让观众赞不绝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学质感。没有美颜、没有美白、没有磨皮。剧中人物皮肤黝黑,穿着朴素,都以真实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非常接地气。崎岖的山路、绿色的大山,美丽但也贫苦,去一趟村里就要十几公里,不开车根本不行,村里也是萧瑟破败,当时广西百坭村的风貌也在剧中真实呈现,有着鲜明的“粗粝”感。
此外,杨蓉饰演的黄文秀戴着眼镜,梳着马尾辫,跟原型非常像。说着广西普通话的杨蓉,既有原生态的味道,又有当代大学生的气质,更演出了黄文秀的神韵,尤其是她被刘奕君饰演的农战山误会的.那场爆发戏:我黄文秀不是来镀金的,是带着乡亲们脱贫的,可谓信仰坚定,张力十足。在刘奕君生活化演绎下,农战山烟一点,眉头一皱,广西话一出口,一个土生土长的广西乡村本地干部的形象跃然荧屏。众多观众点赞:“《大山的女儿》各种小细节很积极,全民说广西方言,特别是黄文秀说的那句‘不得噢’,很亲切,太有感觉了。”“农战山一脸正气却封闭固执,刘奕君将这种矛盾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全剧可谓自然真实,“土”味十足,这不是贬义词,而是乡土,是接地气。”
不精致、不夸张、不做作!讲实事、说方言、诉真情!有剧评人评价:“这部电视剧采用了较为纯粹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质朴当中透露着真实感。”有观众表示仅看前两集,就已经感受到这部剧的浓浓诚意与质感,“土里土气的剧集细节,让人感觉无比真实,给人一种沉浸式观感,同剧中人共情,感受乡村
扶贫的不易。”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4
?大山的女儿》这部剧是根据真实事迹创作,讲述黄文秀从乡村走出来,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
该剧细节方面真的很打动人心,看到预告的那句“总有人要回去啊,而我,就是要回去的那个人”时就已经泪目了。为了人民,黄文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一条艰辛路,她凭着一颗炙热的心,迎接万难,来到基层,为脱贫攻坚战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反复观看黄文秀的.事迹,只愿未来的某一天,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5
?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播出后,黄文秀的事迹和精神不仅感染了普通观众,更让黄文秀的母校师生以及广西百色市干部群众深受触动。
很多北师大师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儿》。一位北师大二年级同学表示:“以前通过新闻了解过黄文秀学姐的事迹,现在看了《大山的女儿》很骄傲,也很受感动,她是我们北师大学子的榜样,我也要成为她那样的人,向黄文秀学习。”“文秀师姐的精神力量影响着每一个北师大人,我们要争做黄文秀式好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6
近日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文秀为原型而创作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该剧讲述了生于贫困家庭的黄文秀,在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都市优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毅然回到家乡最贫困的乡村,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动人事迹。贫困的乡村面貌渐渐焕新,而一次突如其来的灾害让正值芳华的文秀画上了人生的句号,这样的结局令人无比伤痛,但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扎根山区的青年党员教师,我深知不论基层扶贫工作或是基层教育工作都各有各的不易之处,她的故事就是广大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基层是艰苦的,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该学习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
“芳华虽短,但灿烂地绽放过,馨香永存!”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教师,应当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初心不改,努力奋斗,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灿烂绽放青春之花,铸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之魂。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脚踏实地,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7
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观看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不禁热泪盈眶、思绪澎湃。伴随着荧屏上“时代楷模”黄文秀平凡而又非凡的人生历程的艺术再现,感受着这位“大山的女儿”精神不断升华的轨迹,我为荧屏成功塑造了黄文秀这一艺术典型、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点赞。
这部关于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的影视作品,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如剧名所示,《大山的女儿》浓墨重彩地为“时代楷模”、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原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树碑立传。如果说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培育和引领了一代又一代青年投身革命事业,那么,《大山的女儿》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以精彩的故事、生动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塑造既有理想又脚踏实地、既有精神高度又有文化内涵的新时代青年黄文秀形象,再次唱响了青春之歌。
黄文秀的形象已经出现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同题创作,《大山的女儿》充分发挥电视连续剧的独特优势,着力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荧屏上,黄文秀的艺术形象真实可信、可亲可学,既具思想深度又具感染力度和人性温度。全剧对黄文秀一生的表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从黄文秀出生到求学,主要凸显党和人民、社会和家庭对她的培养。她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放弃留京,主动申请回家乡,到艰苦的农村当驻村第一书记。此后,她真抓实干,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提升精神境界。剧中,她翻山越岭走访住在山上的残疾人黄美沙与韦平雨一家,目睹了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联系落户和医保事宜,维护了他们的自尊,使他们看到了希望。上级组织为让黄文秀安心照顾患癌的父亲,提出将她调回市里工作,但她仍坚守在一线,要与乡亲们一起让百坭村永不返贫、共同致富。其家国情怀、忠孝情结,感人至深。荧屏上的黄文秀形象,知行合一、立体丰满。她从乡亲们那里汲取智慧和营养,也向乡亲们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和新理念。
电视剧对于黄文秀驻村第一书记形象的塑造,桩桩由“事”入手,件件着意于“魂”。她不仅帮助乡亲们从经济上脱贫,更可贵的是引领大家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从精神上脱贫。村两委班子连同几位扶贫干部,都在她的影响下思想得到了可喜的升华。从龚福洋到黄元军、从双应姐到班小班,再到以龚连升为代表的中小学生,也都在黄文秀的言传身教下转变成长。饰演黄文秀的青年演员杨蓉,表演朴实自然、感人至深。经由杨蓉的动人演绎,榜样的形象、楷模的形象,绽放出光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青春之歌。“大山的女儿”黄文秀,她的青春之歌是如此壮美动人,让人铭记在心。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篇8
6月26日晚,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改编创作,雷献禾执导,杨蓉、刘奕君领衔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在cctv-1黄金时段开播。
观看后,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身边的“时代楷模”黄文秀不仅是百色老区人民不可忘却的怀念,更是激励着一批批新时代青年奋勇前进的精神灯塔。
一、“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
作为一名党员,文秀同志以她秀美生命的巨献,以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农垦人学习终生、仿效终生、参悟终生。
(一)励志爱民
许慎《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志”有个生动而准确的解释:“志者,心之所之也”。文秀同志考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生后,本来留京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可她几乎没有考虑过留京的问题,自始至终都在关心和参与有关广西的人才市场和跟扶贫有关的就业信息。投身扶贫工作后,即使父亲病重急需照顾,她心里更多的还是想着百坭村如何脱贫。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她的心志片刻也没有离开过贫寒的家乡人民,片刻也没有忘记养育她的那片土地。
(二)献身扶贫
报告团里文秀同志的同学同事回忆她生前的点点滴滴,没有一个不说她爱美爱笑,可自觉自愿地肩负起扶贫重担之后,她把飘逸的披肩秀发扎成一绺朴实的马尾,她把鲜丽亮眼的裙子收藏起来,一身劳动者的装扮,投身到了群众身边,将全部的贫困户标上了地图,跟他们称兄妹、喝土酒,打成一片。在我们看来,她已经把自己百分之百地摆进了党的扶贫事业,没有半点保留。
(三)死而后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文秀同志的辛勤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事迹和成果。在她的带领下,原本破烂不堪的道路和水渠修好了,百坭村的水果大面积种植、大量畅销成功了,88户417名乡亲脱贫了。而心心念念村里的灌溉水渠连夜冒雨回村的她,突遇山洪献身了。
二、忠诚纯净的至善品质
(一)灵魂深处感党恩
文秀同志在扶贫日记中引用一位名人的话:“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随后颇有感触地说:“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这番话并没有空谈大道理,却情真意切地披露了文秀同志的心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好党员。
(二)务实担当践初心
(三)先人后己忙奉献
堂堂华夏,美女如云。为什么有的人我们初见觉得很美,可一交谈、一接触,很快就觉得她并不美呢?原因就在于她有的只是外在的肌肤之美,缺乏心灵之美的魅力,其美便不堪一击。可是,看到黄文秀,特别是熟悉了她的先进事迹之后,我越看她的照片和影视形象越觉得她非常美,而且非常地耐人品味。她的美带有一种无以言表的魔力,在震撼着我的视觉和感觉,似乎有一双天使的翅膀在扶持着我,不由自主地参与到她先人后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与她同呼吸、共进退,跟着她丢弃那些私心杂念的糟粕、向上升华。似乎剧情中的她有多忙碌,我的心也有多忙碌。作为观众,我被她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受教育,原来是这样的美好。
三、踔厉奋发的粉丝愿景
大美无形,润物无声。黄文秀的美,美在骨髓、美在亿万人的心中。她对我们这些粉丝的震撼力、感染力是无穷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将激发出气势磅礴的奋进力量,鼓舞和激励我们奋力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加快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建设壮美广西的动人乐章。
(一)树好“三观”校正人生坐标
自治区党委号召我们学习黄文秀精神,并不是教育年轻人简单模仿文秀同志冒雨牺牲的行为,而是为了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要大家明确,该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立场和人生坐标,人该怎样活。我们要以黄文秀为榜样,荡涤灵魂、找到初心、砥砺担当,校正自己的人生航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二)胸怀“大我”蓄积巨大能量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我们肩负着中国改革发展攻坚的使命、责任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而负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满布,或许还有不理解、不接纳,但这些在理想信念的“大我”那里算得了什么,我们要学习文秀同志,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存“大我”,投身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安排、认同的工作,心中有了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三)对标对表何妨吟啸且徐行
黄文秀生前好友陈丽美曾说:“生活中没有了文秀,伤痛会长久地陪伴着我们;生命中有了文秀,我们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力量!”文秀走了,我们来了,循着楷模的足迹,需要涌现出一大批的继起者,这就是对文秀最好的告慰。毫不犹豫地接过文秀的“接力棒”,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农垦的`长征路,奋力书写打造现代一流食品企业崭新篇章,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既定目标,推动农垦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山的园小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 防线心得体会8篇
★ 义工心得体会8篇
★ 三牛心得体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