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战读后感800字5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后感不仅是对文字的评价,更是对自己心灵成长的记录,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对书籍的深层理解,提升阅读兴趣,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持久战读后感8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5篇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篇1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领袖人物,他的才华不得不让我佩服。仔细读了他的《论持久战》,感触颇多。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面对这种局势,1938年5月,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论持久战》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稿。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

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这篇文章拨开了笼罩在人们头上的云雾,对人们当下最关心的问题给出了科学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了轰动。在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建议下,《论持久战》被油印成册,在党内传阅,在传播到各个根据地后,成为我党我军树立信心、指导抗战的纲领。论持久战一文发表后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都广为流传。即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产生很大影响,蒋介石也对《论持久战》十分赞赏,并将其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同时,《论持久战》的提出还产生了深刻的国际意义和生机活力。受到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了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弱点,科学地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为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喻为“犬牙交错”的战争。透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劣,阐述了“犬牙交错”的几种形态:内线与外线,有后方与无后方,大块与小块,局部与整体,包围与反包围。毛泽东同志精当地运用了“犬牙交错”这一成语,以富有辩证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动地巧抒胸臆,使人们明白了“长期而又广大的抗日战争,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错’的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既驳斥了速胜论,又痛斥了亡国论,使全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前途,增强了必胜信心。论持久战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还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

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说: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迅速地前进和迅速地后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这就是大规模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一切重要的军事地点,对于这些地点,只要有利,就应配置阵地战。但是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然要是运动战。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种的方针。

在地理上,战场这样广大,我们作最有效的运动战,是可能的。日军遇到我军的猛烈活动,必得谨慎。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在一个狭小的阵地上作消耗战的抵抗,将使我军失掉地理上和经济组织上的有利条件,犯阿比西尼亚的错误。战争的前期,我们要避免一切大的决战,要先用运动战逐渐地破坏敌人军队的精神和战斗力。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论持久战》为中国的抗战胜利的道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成为了中国抗战时期的指导纲领,引导中国的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读完这本《论持久战》,我深深地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更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并且一定要努力奋斗!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篇2

毛泽东的很多东西都是大实话,用在哪里都合格的,比起他的后任们的几个代表之类的浮云要实用多了,用在商战上也是一样

战略防守阶段,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小公司想和大公司在商场上过招,先要做的就是忍耐,利用手中的高新技术给大公司提供一些服务,以换来生存和发展空间,逐步成长

,忍字当头,否则,大公司只要一个抬手,公司就死于非命了.

战略相持阶段:敌来我走,敌疲我扰,敌走我追,进入这个阶段的公司,有了一定的客户和固定收入,不必要完全依靠大公司来进行业务,本身的核心东西趋向于保守,对大公司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反抗,在某一业务上会产生分歧点,但总的方向上还是要忍气吞生.借大公司的流量和渠道暗中铺自己的路

战略反攻阶段:小公司羽毛以成,业务渠道及社会方面的人脉网搭建完成,资金渠道不成问题了,核心团队人员稳定,技术上成熟,这时就开始考虑脱离大公司的品牌来创建自己的品牌

但是这个时侯大公司绝不会放肥肉溜走,兵戎相见在所难免,主动出击方为上策,先炮制出有利于自己的社会风向,利用社会人脉来制造大公司的丑闻和负面新闻,同时向大公司的商业对手暗送秋波,想办法在法律上和道义上占上风,制造一个口实来摆脱大公司展翅高飞.

要点:

1:问:在什么条件下,小公司能战胜并进而瓦解大公司的行业垄断呢

答: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社会行业技术层面自由化的局面迫在眉捷;第二是国内外市场及行业需求的增加;第三是大公司内部人员矛盾的激化

打击它,瓦解它,最终达到废除垄断.

2:主要战略战术

1;运动战

1:小公司本身实力不足,如果在正面与大公司进行战略对抗,无疑是自杀行为,采取运动作战和流动作战的方针,在大公司照顾不到的二线三线地区进行宣传和铺广,采取反复宣传

定时宣传,接力性宣传等手段来提高知名度,在人手不够的条件下,可以在全国多个地区分阶段,分时间,分内容的宣传行为,来打击对手的产品

2:空隙战,所谓百密一疏,再大公司的产品难免会有出问题的时侯,抓住这个机会,制造口实,用控制的一些媒体来发表一些混淆而含糊不清的文章,中国百姓和民众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遥言这个东西没有比在中国更有力量的了,只要谣言满天飞,再确实的搞些质量评定一类的东西,大片的市场就都空出来了.

3:消耗战

此战法只用于成长起来以后的中型公司或在某一方面有绝对技术优势的小型公司,在产品上不厌其烦的推出新功能和新技术,做到精确,精细,精巧,完美,新功能推出一定要快速而有效,迫使大公司抽调专业技术开发人才来进行对抗性资金和人力消耗,而小公司则牢牢占领市场一线,必竟第一印象远远大于仿造者.

4:计谋战

采取36计中的任意一计来打击,削弱对手,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一切计策都要在法律规定以内进行,否则很容易出问题,我相信可能一时不会出事,但是纸包不住火

过份采用非社会手段解决问题,总会有败露的一天。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篇3

?论持久战》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它是毛泽东主席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此稿发表之时,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历史上也将是伟大的抗日战争已爆发了近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受战争灾难,为着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奋斗的每一个中国人,无日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经发表,无论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域都广为流传,使更多的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那么,《论持久战》究竟有怎样的魅力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看完了《论持久战》之后,我找到了答案。

?论持久战》一文,首先让我清楚地意识到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什么中国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当时在国内存在着两种观点,使许多爱国志士感到忧虑和烦闷,即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但是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这两个观点是错误的。在文中,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深入而精辟地分析了中日交战双方的许多的相反的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有利地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具体而言,日本方面,日本的长处是其战争力量之强,而其短处则在其战争的本质的退步性和野蛮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国际形势之寡助;中国方面,中国的短处是战争力量之弱,而其长处则在其战争的本质的进步性和正义性,在其是一个大国,在其国际形势之多助。因此,他的《论持久战》,给了当时的爱国人士一剂强心针,坚持抗日战争,坚持抗日统一战线,中国必将取得最好的胜利。同时,我也不禁为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的远见卓识和独到精辟所深深折服。

此外,论持久战不仅有力地批判当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还科学地预见了这场持久战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此后的抗日战争趋势,更是强力地验证了论持久战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令更多的人为之折服和膜拜,也奠定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在世界军事史上的独特地位。

读完论持久战,我想到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地度过一生,也没有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成功?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坚定信心,全面地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充分地运用自身的长处,同时努力克服自己的短处,去打败漫长人生路中的一个个“对手”。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篇4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潜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潜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

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透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状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地预见到战争中敌我力量互为消长的总趋势,中国由劣势、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保守到退却。这样,毛泽东就得出了抗日战争必然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态势,正确地预见了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

日本敢于侵略中国,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趋势。毛泽东用他的正确的、科学的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对于我们这天的学习生活也起着必须的指导作用,只有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篇5

发表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鼓吹“亡国论”“再战必亡”,为投降日本做舆论准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军队的节节败退以及大片国土的沦丧,也使得一部分群众对抗战产生了悲观情绪。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常常鼓吹“速胜论”,他们把抗战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外国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国迅速打败日本。在共产党内,一些人也有轻敌思想,以为依靠国民党200万正规军就可以使抗战速胜。党内党外都有人轻视游击战争,以为游击战争不值一提,抗战的希望在于国民党的正规军队上。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澄清混乱思想,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中国抗战能不能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研究会上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讲演。

1.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全面地考察和论证了中国能够、也必须经过持久战取得抗战胜利的客观依据。他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日双方之间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其中,第一个特点决定了日本的进攻能在中国横行一时,中国不能速胜,中国抗战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极为艰苦的历程,后三个特点决定了中国不会亡国,而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各种战争资源的加速消耗,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2.“亡国论”和“速胜论”都是没有根据的。亡国论者夸大了敌强我弱的矛盾,并把它当作考察中日战争的惟一根据;速胜论者则夸大了其他矛盾,而忽视了敌强我弱的矛盾。他们是战争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

3.(4.)毛泽东科学地预言到,持久的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他明确指出,通过这三个阶段,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中国必将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而日本则必将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其中,相持阶段是最艰苦的,时间也最长,然而它是持久抗战转到最后胜利的“枢纽”,中国的抗战力量的生长主要是在这个时候。经过相持阶段的努力,中国的力量将转弱为强,使敌我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时,抗日战争就能够进入收复失地的反攻阶段了。毛泽东指出,在相持阶段,游击战将成为我方主要的作战形式,而运动战和阵地战是辅助形式。在第三阶段,运动战将成为作战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在抗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描画的这个战争过程的轮廓是对于战争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他对持久战特别是相持阶段种种特点的论述,起到了战略指导的重要作用。

5.毛泽东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为了实现总的战略方针,必须制定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这是包括正规战争和游击战争在内的整个抗日战争所应该采取的战略方针。这是在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需要实行的战略方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日益壮大,由劣势到优势,由弱方到强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现在国家在统一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挑战,而其中之一便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和阻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重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我们能想到什么呢。我想起码我们应该有毛主席等革命家的那种高远的眼光,认真分析实际的情况。比较狠衡量今日中日的国情和一些情况,及时做好各项的准备。到底怎样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挑战,以什么方式解决。在这些问题上,我想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都给与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模式。毛泽东主席的这篇著名论断在今天的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巨大的学习意义。

为了完成作业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了一些别人的真知灼见。《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史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论持久战》用客观和全面的哲学方法论分析中日战争,辩证地阐述了中日战争的形势,毛泽东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典范,他引用了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对中日战争的作如此分析:“(中国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要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他指出:“由于日本社会经济的帝国主义性,就产生了日本战争的帝国主义性,它的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毛泽东用客观的和全面的观点分析和比对中日战争矛盾双方的基本特点。(1)敌强我弱:日本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能力较强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则是一个军力、经济力和组织能力较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2)敌退步我进步:日本帝国主义从事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目的在于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霸占中国领土,这是日本必然失败的主要根据;中国则与日本相反,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日战争是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必然取得胜利的主要根据。(3)敌小我大:日本是一个小国,其人力、军力、物力、财力均感缺乏,战争是在先天不足的条件下进行的,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中国则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广土众民,能够支持长期战争。(4)敌寡助我多助;日本帝国主义由于是侵略,必然受到国内外坚持正义人民的反对,失道寡助;中国则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必然得到国内外大多数坚持正义人民的支持,得道多助。论持久战》还阐述了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范畴。比如,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此外,《论持久战》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5篇相关文章:

《茶馆》的读后感800字8篇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8篇

《红日》读后感800字7篇

米读后感800字优质8篇

米读后感800字通用8篇

米读后感800字模板8篇

感恩读后感800字8篇

爱的教育800字读后感7篇

童年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6篇

大国崛起读后感800字6篇

持久战读后感800字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