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体会众所周知是一种向他人阐述个人情感的文体,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记录下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发奋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1

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下个学期要及时记录教学点点滴滴,希望能在组里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与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2

20xx年5月17日,作为“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的我,有幸参加了新华区“戏曲进校园观摩课活动”。此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感受到了原来戏曲的教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当中进行戏曲知识的学习。

上午的第一节课由新华区建设街小学的朱倩倩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我们的国粹——京剧》这一课。朱老师声音甜美,思路清晰,本节课环环相扣,过渡非常自然,朱老师采用小猫“喵喵”的叫声让学生体会京剧的唱腔韵味,非常的新颖特别,也很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一下子就让学生融入本课之中。朱老师又引入了肢体动作,让孩子学习“兰花指”、“兰花掌”,重点让孩子感受体会,对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及时的发现和引导,并挑出来带领全班学生进行表演,这要比老师说教更加的生动亲切!课程的最后,是一段京剧大师的感悟视频。这种新颖的课堂小结方式的效果竟好过于教师用语言进行的总结,孩子们听得都非常认真。听完朱倩倩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对戏曲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戏曲课程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滔滔不绝的枯燥讲解,也可以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想要学习戏曲知识。

第二节课是由新华区团结路小学的赵阳老师针对五年级的孩子上的一堂《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本堂课程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光要会弹唱,还要有一定的文学底蕴和综合性的知识。赵老师在课程的开始运用了说书的方法进行导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用我们的河南话进行说书,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赵老师亲自进行对《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这出戏的演唱,并对河南戏曲中的越调、越调大师申凤梅进行了知识讲解及欣赏了越调大师申凤梅演唱的《四千岁你莫要羞愧难当》,让学生对本部戏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当学生们了解后,赵老师采用“口传心授”的方法对四句歌词逐句进行教唱,并着重强调了戏曲中的装饰音部分反复练习。课程的最后,赵老师对戏曲知识进行了拓展。艺术是需要传承的,而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去传承我国的艺术,这就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上午的两节课程结束后,由韩群老师为我们进行了评课,并给我们讲了《中小学戏曲教学有效性》。韩群老师针对朱倩倩老师和赵阳老师的两节课一一进行了点评,韩老师的点评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两位老师所讲的课程,特别是将两位老师的优点及缺点逐个进行了分析,让我们更好地去查漏补缺。然后韩老师对我们现阶段戏曲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更深一步的讲解,分别从:是什么?教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我们的教学中,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备这节课,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要围绕使学生体验、感知、表现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对我们今后的教学目标作出指导,既音乐的核心素养:(1)感受体验——体验音乐元素;(2)艺术表现——运用音乐技能;(3)文化理解——音乐与文化的交融。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拥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拥有一定的综合性知识,要涉及多学科知识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专家引领

下午的观摩课是由新华区教研员、省级名师韩群老师为我们带来河南坠子《小猫钓鱼》的戏曲观摩课,会场上座无虚席,韩老师的精彩讲解更是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有许多县区的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课堂上,韩老师以她那亲切风趣的语言开始本节课的教学,教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在教授本节课教学难点时,结合简板的演奏,很轻松的就解决了问题。到歌曲的结束句“甩腔”的教学时,结合歌词,幽默风趣的比喻更是让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该怎么演唱“鱼”字,韩老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能力无不彰显出中原名师的名师风范。她井然有序的课堂组织,精心巧妙的课堂构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

下午的第二堂课是由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崔凯老师教授的《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曲之美丽邂逅》的专题讲座。崔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音乐知识清晰的解读深深的折服了我们,在座的每位听课老师都对崔老师报以崇拜的目光。通过崔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韵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对我们以后进行新学堂歌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课程的最后,崔老师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听的带有经典诗词的歌曲,如: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黄绮珊的《定风波》等。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汲取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摸索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加“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有感

六月十五日,小学音乐聂慧娟名师工作室举行了“河南坠子专题活动”,来自叶县龙泉实验学校的张艳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张老师一早就来到活动现场,她不仅积极参与,还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感想,下面就是张艳老师的感言。

六月十五日下午,很幸运我能参加这次专题活动,听完郭淑菊老师的课,感触很深很深。很感谢魏老师能给我推荐这次学习机会,使我能走进中心路小学,近距离接触省级优质课教师,一睹郭老师风采!

中心路小学校园环境很美好,我是第一个到达的,我渴望学习,渴望成长,遇此良机,我怎肯错过半分半秒!

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课件制作精美。

第二:地方特色浓郁。一开始郭老师用河南地方口音去讲述故事,我感觉真的很好。我也整天说地方戏曲,地方戏曲,可是我讲课的时候也没注意这一点,我真的需要去学习。

第三: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郭老师讲一段故事,一个简短的片段,一遍一遍的读词,很细心,然后用地方口音教学,这也是魏老师给我提的建议,感觉很受益。

第四:基本功扎实。郭老师不但河南坠子说得好,钢琴弹得也是真好,郭老师用钢琴去弹奏河南坠子的旋律,顿觉自己很渺小,真的应该好好的练习练习自己的基本功了。

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太多太多,加油!努力成就明天的自己!

感动于张艳老师的学习精神,同时,也再次感谢郭淑菊老师!如果工作室的活动能为老师们带来收获,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3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4

盼望着,盼望着,“戏曲进校园――评剧专场”如期而至。在接下来的1个半小时中,我感受到了戏剧独特的魅力。

首先,侯顺成教授为我们普及了有关戏剧剧种,角色分类,戏剧的发展历史、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评剧乐团的编制也是丰富多彩,弦乐、管乐、弹奏乐、打击乐……还有中西合璧的乐团!年数已高的侯教授仍精神饱满,专注的神情让人动容,还时不时的唱几段小曲:河南曲调、山东吕剧……唱腔委婉,清脆且节奏鲜明,那手势也颇有气势,让人拍案叫绝!

接着,刘和军老师为我们演奏了笙,《晋调》笙声清丽飘逸、音色柔美亮丽,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尖锐,时而婉转;时而快,时而慢,把笙厚实、悠扬、响亮的音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场所有人都好像被笙声震慑住了,沉浸于其中无法自拔。

然后,马旭峰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二胡,它具有忧伤、低沉、欢快、诙谐等旋律。紧接着,他为我们演奏了《西游记畅想曲》《地道战》等耳熟能详的曲目。纯熟的技法,全面感情的投入,表现了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让我猛地发现,原来传统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原来戏曲艺术有着如此独特又平易近人的魅力。

活动很快进入了互动环节,小戏迷们跃跃欲试,跟着李焕芬老师学习了几个基本动作。同老师轻盈的步子,举手投足间的优雅自如相比,同学们略显笨拙,但我想他们一定感受到了评剧的魅力和精髓,并体会到戏曲表演的不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

最后,三位戏曲演唱者我们唱了新派评剧《杨三姐告状》《刘二巧》,白派评剧《小酸枣》,高雅的舞台气质,优美动听的声腔让人折服。在这期间,台上的演奏者,台下的同学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每个人的心灵都被戏曲的美妙洗涤,有了自信感。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了戏剧的独特魅力,我想中国戏剧必定还将走更远的路,作为一种美的表现,它一定会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璀璨!

戏曲课心得体会篇5

又一次看《霸王别姬》了,尽管对这部影片熟稔至及,可是当那昏黄的银幕一出现,我又再一次陷入影片情节去了,并深深沉溺其中,以至于当最后的那一束灯光一收,我还是难以从中回过神来。

?霸王别姬》呈现给我们的是另一个是时空的的故事,但它给人无比的真实的感觉 ,刺激着人们发出对人性的感叹。我很喜欢《霸王别姬》这部电影,在我看来,不管是电影里灯光的设置、场景的交换、情节的曲折、人物的错杂、情感的纠结等等,都给了留下了无以言及的震撼,我把《霸王别姬》当做一部传奇,一部不朽的传奇。

在这部传奇里,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电影中心人物程蝶衣的扮演者——张国荣,他让虞姬这个角色深入人心,让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另一个是导演陈凯歌,他拍出了从清末到--后的百态人生,让观众引发对人性的不同思考。当然,一部优秀的影片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导演的导演能力。没有陈凯歌,霸王别姬也不可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张国荣是一件银器,他演活了蝶衣,而陈凯歌擦亮了这件银器,他让哥哥在戏里能游刃有余地发挥,同时也很好讲述了这个故事。霸王别姬是从民国唱到--,时间跨度很长,但在陈凯歌导演的处理下,民国到--结束的几十年的故事却在两个小时的影片里,一点也不显得冗长。它是那么自然而然地盘脱出这几十年蝶衣的经历,像流水注入大海那般,有经过悬崖峭壁的急湍,也有平地淌过的和缓,但没有中断。另外,陈凯歌对影片人物的处理也别有特色,他不像其他影片样过分地丑化或美化人物,好像这个世界非善即恶,一点也不真实。霸王别姬里的每个人物都有他们可爱的地方,段小楼不介意世人眼光娶“风尘女子”菊香为妻;日本侵略分子头头却是个懂戏的人,尊重中国的戏曲文化;四爷也爱戏,懂戏,可为蝶衣出头,只是因为他尊重蝶衣是个真正的戏子。而主角蝶衣和小楼也有不可爱的地方,蝶衣的过分疯癫,小楼在--中的人情世故,都让这部影片人物真实而饱满。我喜欢这部影片,还有一个因素是陈凯歌给这部影片增添的社会思考,尤其是--时期蝶衣和小楼的遭遇以及影片结束呈现的那段场景-------结束了,蝶衣和小楼相见泯恩仇,摈弃了--时期相互出卖的仇恨,在最后一次演霸王别姬中,蝶衣自刎于舞台,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结局的意味深长,也颇引人深思。影片将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掺合了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兼具史诗格局与细腻的男性情谊,都无疑让这部影片成为不朽的传奇。

“人生就是在熬一碗稀粥,在岁月里闹哄哄一场,然后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声叹息。”《霸王别姬》留给了我们这声叹息。

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评课心得体会5篇

爱情课心得体会5篇

网课学习心得体会5篇

骨干课培训心得体会5篇

检修课心得体会5篇

演讲口才课心得体会5篇

脱贫课心得体会优质5篇

主题团日课心得体会5篇

印刷课心得体会5篇

出纳课心得体会5篇

戏曲课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