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心得体会5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体会是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改善的宝贵财富,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启发他人思考和学习,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日》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红日》心得体会5篇

《红日》心得体会篇1

一、活动目的

旨在让大学生加强疾病防范意识,了解在全球范围内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工作,通过红十字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支持__病的规划,以实际行动支持防___工作。

二、活动主题

处处为人人

三、活动时间

20__年__月__日下午16:00—18:00

四、活动地点

育才校区图书馆广场

五、活动对象

__全体师生

六、主办单位

__校医院

__大学生红十字会

七、活动内容

(一)、活动前准备工作

1、无偿献血办申请活动场地:图书馆广场;横幅摆放位置。

2、事业发展部借桌椅、帐篷,放至办公室备用。

3、宣传部制作横幅、拍照。

4、办公室准备工作服、工作证、签到簿、会旗。

5、将志愿者分为三组(①场地布置组②值班一组③值班二组),各组负责人负责本组成员的通知和签到工作。

6、志愿者负责将校医院的展板等工具搬运至图书馆广场,并在活动中妥善保管。

7、志愿者协助校医院工作人员布置活动场地。

(二)、活动中志愿服务工作

1、场地布置组于14:30到达红会办公室门口集合,搬运桌椅至图书馆广场,搭帐篷,拉横幅,并于15:30到校医院门口集合,与医院工作人员商量活动事宜。

2、值班一组于16:00——17:00在图书馆广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3、值班二组于17:00——18:00在图书馆广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活动后清理场地。

(三)、活动后场地清理及工作总结

1、值班二组清理活动场地,将展板等送回至校医院;

2、事业发展部负责归还桌椅等;宣传部整理照片;办公室清点财物。

3、志愿者总结志愿服务工作心得体会。

十、活动要求

1、各组成员须提前10分钟到场准备,各组负责人严格考勤。有事请假的须找人代替。

2、值班一组提前到场与场地布置组布置场地;值班二组在活动结束后清理场地。

十一、附件

(一)、活动工作安排表

_大学大学生红十字会

二〇__年__月__日

《红日》心得体会篇2

时代发展呼唤先锋教育

榜样示范检验师德效果

先锋不是口号,是具体行动,它需要在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提升师德的具体实践中来检验。这也正是红日学校先锋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该校校长彭红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一是带头履职尽责。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一个离校,她用行动为全校教职员工树起了一面“以校为家”的镜子;二是带头建设“书香红日”。每周推介一篇重点书目,班子成员在行政会上逐一交流读书心得,她把“书香校园”落到了实处;三是带头抓教育教学。对教育教学有欠缺的教师及时进行谈心谈话,对基础差、玩心重的学生每天抽空进行心理疏导、课程辅导,她把“心理辅导师”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该校校长彭红表示:“先锋教育不但点燃了一盏灯,而且照亮了一片人,不但温暖了一个学校,而且促进了一方和谐。”

《红日》心得体会篇3

“中国人的纯粹与烂漫融于冰雪纷飞。”时隔十四年,在壬寅年立春之时,通过冬奥会开幕式再次见证中国式的浪漫与诗情,我为生在中国而骄傲。

倒计时融汇中华文化,红旗相传传递家国情怀,五环破冰彰显时代精神,雪花引导牌凝聚世界力量,别样火炬点燃星星之火……开幕式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别样的浪漫,更传递了中国和衷共济,兼爱天下的胸襟。火炬台虽小,但生生不息。火苗虽微弱,但永不熄灭。世界各国团结在一起,用心击退寒冬,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冬奥会开幕式一展中国风情,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烟花绽放,爱国之情喷涌而出;国歌奏响,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此生不悔入华夏”,愿我们都能闪耀中国,愿冬奥会圆满成功!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从“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的体育强国梦已照进现实,冬奥春节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身为中国青年,我想高声宣告:有一种大美叫中国红,有一种骄傲叫北京冬奥。我骄傲,冬奥的冰雪画卷,展开了气象万千的中国图景。传承、创新,奋斗、贡献,身为中国青年,怎能不激动万分!我骄傲,“一起向未来”有中国的声音和故事。胸襟、格局,魅力、精神,身为中国青年,怎能不自豪万分!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更为世界体育赛事蒙上一层阴影,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人类追求梦想的努力,人类都没有放弃追求卓越的步伐。

有一种骄傲叫北京冬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北京冬奥,中国和世界“一起向未来”,逐梦!圆梦!

《红日》心得体会篇4

?红日》这部小说以1947年山东战场的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作为中心,讲述了共产党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的王牌军74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张灵甫所率领的74师是蒋介石用全副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王牌部队,他们发起了涟水战役,与华东野战军交锋。华东野战军的沈丁部队在涟水与敌主力部队二次交锋后,实行战略后撤,退到山东,休整训练。经过修整后的人民解放军在莱芜战役中,灵活运用毛主席伟大的战略战术思想,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五万多人,活捉了敌军中将副司令官李仙洲,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国民党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途穷计拙。1947年4月,张灵甫又以他所率领的74师王牌军,再一次向沂蒙山区的华东野战军大举进攻。经过三天三夜激烈的战斗,华东野战军英勇的战士们,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里的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和他的残兵败卒,统统歼灭。华东野战军经历了惊心动魄的艰难曲折的战争,经过了无数战士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毛泽东战略战术思想的正确指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援,人民解放军服从大局听指挥,团结一致,浴血奋战,用小米加步枪的简单装备打败了用清一色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蒋介石军队。由此,我想到上次学校组织广播操比赛。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一次次反复练习枯燥机械的动作,同学们重复着蹲、转身、弯腰……汗水湿透了同学们的衣服,长时间的运动使同学们的腿都在发抖,但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放弃。因为老师说过,我们是一个团队,是团队就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地抱成团,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比赛当天,同学们穿着统一的衣服,在老师的指挥下,整齐划一的动作赢得了全校师生的赞誉,取得了全年级第二的好成绩!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烈士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红日》心得体会篇5

7月15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成了“彝乡云”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上支教的方式为四川凉山州的彝族学生们讲述党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这个假期注定与众不同,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关于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学院组成了一支实践队伍。虽然很遗憾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办法与当地喜德中学的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但是通过网上授课等方式,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参加这次活动主要是想通过参与三下乡活动让自己了解这个社会最真实的状态,丰富阅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宣讲党史故事,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开拓眼界和思维。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其实很难真正去理解书本里、电视上说的那种翻山越岭几十里,只为了去求学。可能对于城市里的孩子而言,读书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大山深处,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无书可读,无学可上。据喜德中学的负责人所说:“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是超龄学生,可能有的17、18岁了还在读初中,但这已经是很好的了,至少在前几年,她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已经当妈妈了。”真正的亲眼所见带给人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贫穷是留给人最直观、最深层的影响。当你真正的融入到这个环境里的时候,就只有一个念头,“我要帮助他们,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可以。”

要怎么做才能帮助他们?这支教的几天,我们开会永远也绕不开这个中心。通过不断地调整宣讲的内容,采取视频加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知识。在宣讲结束后的时间里也和孩子们多交流,尽量满足他们对外面的好奇和憧憬。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给我们写的纸条上写着“我们能跟你们建一个群多交流交流吗?”他们渴望知识,也渴望外面的世界。大山再深再偏僻,也拦不住孩子们求学向上的心。

红色故事,点燃火种

要怎么让孩子们感受到党的力量和关怀,其实也是队员们一直在苦恼的地方。但经过交流,孩子们纷纷表示:“我们现在日子好过多啦,我上学妈妈也不会反对什么了。”“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够吃上肉,现在好多啦,隔三差五就能吃肉。”这就是彝族孩子们简单质朴的幸福,却真真切切地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已经在不经意间跨过了一个时代,从贫穷到了小康。他们比我们更加能够体会到过去几十年里,党的力量究竟改变了什么。我们通过一个个简单却发人深省的党史故事,去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会党的精神和伟大。通过国旗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到“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帮助他们坚定理想,奋勇向前。通过党员典型的树立,让孩子们认识到,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利的,是他们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通过彝海结盟的故事,让孩子们意识到民族团结方能成就更好的社会,在他们的心中埋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红日初升,未来可期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逝,我们的支教活动也到了尾声。回顾百年党史,时代大潮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将会由中华民族同心协力,共筑中国梦。通过这次活动让我留下最深的记忆是那一双双大眼中透出的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更让我明白了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教师的责任有多大。这是一个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真理亘古不变。但好在,有无数的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跟我们一样在行动,在付出点滴的努力,我相信这小小的涓涓细流必会汇集成奔腾的大海,推动时代大潮浩荡前行。(刘邓雨禾)

《红日》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

党心得体会作文5篇

关于邪教心得体会5篇

警示心得体会5篇

税务读心得体会5篇

出行安全心得体会5篇

四榜样心得体会5篇

钳工心得体会5篇

生命心得体会5篇

捏陶瓷心得体会5篇

母校心得体会5篇

《红日》心得体会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