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备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语速和停顿,演讲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表情和表情,发奋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篇1
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久望而灼眼的皑皑冰雪……安静的让人荒芜。那里的一切,至无言,去亦不闻!
一回首,一俯仰,历史将让我们永远铭记20xx年的5月9日,同样的西藏,同样的珠穆朗玛,一只红色的队伍正在前行。珠峰已经泯灭了昔日的沉默,它因着这支队伍而蠢蠢欲动,难道你也在为这群挑战者们颤动吗?他们被厚重的登山服遮住了面颊,只露出一双双坚定的眼睛,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带着火炬,勇攀顶峰。9时17分,红色的祥云燃着奥林匹克圣火,出此刻世界的顶峰,8844。43米,从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到最后的次仁旺姆,人类最后实现了最伟大的攀登,中国最后完成了最光荣的使命。珠峰上架起了红色巨塔,祥云,火种,五星红旗,奥运会徽,倚在白雪与蓝天之间,一幅幅醉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
这一刻,只有一个声音:中国之声;这一刻,只有一种表情:热泪闪烁。无论峰顶峰下,近处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从内心燃起一个声响:我爱中国。为什么登山队员不畏艰险,登上珠峰?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特派记者承受着疲惫与高原反应仍然坚持采访?应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技术人员呕心沥血,倾尽所能,不辞劳苦?因为他们爱脚下这片土地。为什么每个人应对这壮举都饱含泪水?因为我们爱着土地爱的深沉。
火炬登珠峰的成功,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默默奉献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上。他们恰似一滴滴水,融入了祖国这片大海,方显出波澜壮阔。校园中亦是如此,我们从属于一个校园,就是校园中一个个不可或缺的分子。我们的校园是一个红色的校园。清晨,走进校园,醒目的屏幕游动着特有的温馨的红色字眼,使我们精神饱满的应对崭新的一天。办公楼大厅的红褐色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要沉稳,严肃,用一种谨严的态度应对各种任务。体育课上,我们踏入红色的跑道,尽情挥洒汗水,激起无限生机活力。闲暇时间,漫步在校园,廊边红色的蔷薇花伸出香气,调剂我们紧张的思维,染透我们的心灵。展现朝气的红色校徽,带有职责感的红色学生卡,在园中骈飞的红色“飞舞”,无不张显着十九中的无限活力,校园的红火,热情,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红色的五月,我们的校园愈发美得难以言状。
爱国很大,爱校是本。我们也许没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举,但我们能够努力上进,为学校争得荣誉;我们也许我没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气概,但我们能够遵守校纪,树一份职责在心中;我们也许没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济世情怀,但我们能够帮忙别人,和同学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
校园是我们阳光下的梦工厂,阴雨天的避风塘,是我们摇曳着期望与理想的一片净土。花开里有我们的崛起,鸟鸣中含着我们的失落。那里的一草一木,看着我们成长,见证我们长成。以前,我在那里走过三个五月,每一次都看着五月盛产的红色与爱弥漫了整个世界。去爱吧,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校园,让爱之歌奏响在这个红色的五月。
谢谢大家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篇2
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嗒嗒”的马蹄声;
曾几何时,冰封雪盖的夹金山上,驻扎着红军长征的营地;
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故事!
从岷山到草地,从瑞金到湘江,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完成了一次重大的战略性转移,剑锋直指日寇,血染华北,挽救民族于危亡。
在茫茫的沼泽地,多少红军将士相继倒下、却义无反顾,他们的信念从不曾动摇;枪林弹雨中,多少革命前辈扎紧伤口重赴疆场,勇往直前,他们的灵魂永存。
他们是英雄,是路标,他们是丰碑!我不能不被他们所感动和震撼。
万里长征路,是人类超越自身极限的经典。其中的血雨腥风、艰苦卓绝是和平年代的学子难以想象的。险恶的环境,粮食的短缺,后有追兵,前途漫漫。每一条都足以让人恐惧和绝望。红军从艰难险阻中一步步走来,走向了光明和胜利。
而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它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把目光投向自己,我们的人生不也像一次长征吗?它涵盖了很多层面:
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战胜自己的恐惧,挑战自我极限。
面对家庭,朋友,同学间的矛盾,我想:更应该从大局出发,以诚信为本,协调人际关系,舍弃小我,成就大我。
面对事业、成就、前途上的迷惑,必须坚韧顽强、勇于开拓,不达目的誓不退缩。 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一代代中国革命者前赴后继,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与时俱进、昂首阔步掀开了历史的崭新篇章。
90年的风雨,90年的追求,90年的缅怀,90年的奋斗。祖国已发生沧桑巨变,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万里长征,红色的经典,那英勇的足迹,深深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史册中,为红军的后人们永远铭记和传承;那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激励中国人民走向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领导、教师们、同学们:
今日我很高兴为大家讲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故事,那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仅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可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可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必须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并且他要实现自我向往已久的梦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走过白洋淀。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奸细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到达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能够把他的精神运用于此刻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此刻处在和平年代,更应当好好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我的故事讲完了,多谢大家!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篇4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有一位可爱可敬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雨来的的家住在还乡河上的芦花村,雨来最喜欢到还乡河里游水玩,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能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12岁的时候,爸爸妈妈把雨来送进了夜校,雨来学习的第一课就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家里就剩下雨来一个人,他趴在炕上看书,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刚要往外跑,进来一个人,原来是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跳进洞里,对雨来说:“快!把缸搬回原来地方。你就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雨来使尽气力,终于把缸挪回到原地。这时,十几个鬼子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抓住了雨来。
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假装温和地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扁鼻子军官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那个人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用力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使劲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的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大家都说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大家来到还乡河边,突然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雨来虽然年纪小,却非常痛恨鬼子,积极帮助八路军抗战,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们要永远记着他,学习他的英雄行为和爱国精神,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篇5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一首《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一代人,它诉说的就是抗日英雄儿童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二小喜欢马,常到骑兵连去玩,和八路军战士混得很熟。后来,二小加入了儿童团,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2年10月25这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二小甩着鞭子赶着牛要回家了。忽然呼隆一声响,二小一看,是鬼子兵踩响了南河滩上的石雷。鬼子扫荡来了。
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
鬼子要去狼牙口村,那里藏着粮食、枪支和弹药,还有八路军的伤员。
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
大个子军曹跑过来向高崎报告:“中队长!路不好找,在那边山上有一个小孩。”
高崎大声喊道:“快抓来!”
二小被军曹拽着来到高崎面前。
高崎问道:“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
二小答道:“俺是放牛的!”
高崎又问道:“小孩八路的在哪里?”
二小说:“俺不知道。”说完就要走。高崎一把抓住他:“你的不要怕。说出来八路在哪儿给你金票。”
二小半天不言语,军曹上来吼道:“小孩不说死拉死拉的!”
二小一看,不给带路不行了。心想,也好,俺们的队伍在崖口两边的山头上埋伏着呢,我路又熟,把鬼子带进……,想到这儿,二小装作害怕的样子说:“太君!俺想起来了,晌午的时候,有不少八路军开到南马庄去啦!”
恶狠狠的军曹举起拳头,两个小眼珠滴溜溜转,吓唬二小:“小孩你不要撒谎!”
二小生气地说:“反正俺看见了,信不信由你!”
高崎看天快黑了,急着说:“小孩你的带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在沙滩地上向西走去。
河滩上有好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几个鬼子踩在石头上,都摔倒在地上,哇啦哇啦叫道:“小孩你带的什么路?”
二小撅着嘴也大声喊道:“这圪塔就是这号路!”
二小领着鬼子兵绕过河滩向南走去。河的东面是石岭子山,西边是香炉山。两座山都有几十丈高,在这两座山岭上埋伏着我们的骑兵连,一排在西边香炉山上,二排在东边石岭子山上。
鬼子兵大摇大摆地走进了的山沟。这时,石岭子山上的八路军骑兵连的战土开了枪,子弹嗖嗖地射向敌人,鬼子中队长高崎气急败坏,连叫“上当,上当”。他一眼看见,王二小这时飞快地向西跑去,便拼命地追了上去。敌人掏出手枪朝二小射了过去,二小背中枪弹倒在南河滩上。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解放区的每一个村庄,感动着每一个乡亲们。王二小的英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永远鼓舞和激励我们,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王二小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_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_、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_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_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_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_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磻溪、康厝,于下午两点左右攻下福安重镇穆阳镇,最后,当天我闽东游击队员原路返回。今天我们站在这块碑子面前,就足以让我们揭开当时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序幕,开展重温阳谷北上抗日先遣队和闽东红军会师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对宣传革命历史,发扬红军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结束四年游击战后,还根据当时先遣队传达精神要求,闽东特委动员1600多人参军,经过一周后且动员了4000多人,挑选了1500名。经过军事训练后,于1938年开往前线,这支队伍就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叶飞任团长,阮英平任副团长。解放初期,这些队伍不是牺牲在抗日战线上,还是牺牲在_战线上,最后回乡的也只有12个老红军,迄今已全部不在人世了。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多读党史故事。了解祖国的发展史,学习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个寒假我看了很多党史故事,最难忘的是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江……我被红军战士那种吃苦耐劳,百折不屈的精神震撼到了。今天我要分享的《半条被子》的故事看上去是红军长征中非常普通的事,但是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变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爱民情怀。
?半条被子》的故事发生在1934年红军长征时期,中央红军主力部队长征途经汝城时,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徐解秀家境贫寒,只有一张用楠竹钉成的床架,床上铺着一层稻草和一张破席,盖着的是一堆烂棉絮和一件旧蓑衣。连一条完整的被子都没有,三位女红军在行军中丢弃了行装,只带着一条棉被,她们同徐解秀母子一起五个人横盖着这条被子挤在床上睡觉,徐解秀的丈夫朱兰方则在外屋为女红军放哨。她们同吃同住,共同劳动,大家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
三天后,三位女红军随部队长征出发,临走时,她们要将唯一的被子留给徐解秀一家,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推来推去,争执不下,于是一位女红军找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两半,留下半条给徐解秀。三位女红军对她说:“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生活。等革命胜利了,我们一定会来看您,到时候一定要送您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徐解秀颤抖着双手接过这半条被子……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无数的白衣战士、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纷纷坚守在抗疫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战胜病魔,中国人民以最短的时间控制了疫情扩散,恢复正常生活。不也是延续了这种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吗?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是什么支撑着她们走下去?作为小学生,也许我还不完全了解那段历史,但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延续这种甘于奉献,乐于分享的优良品质。
在和平年代,虽然已经实现小康生活,但还是有少量的山村地区物资贫乏,那里的孩子不能像我一样在宽敞的教室和图书馆学习,所以每学期的捐赠活动,不管是书籍,还是生活用品我都积极参与。在路上看见老人的橘子撒了一地,我毫不犹豫的帮忙捡起来。看见落单的小朋友摔跤了,我扶他起来,陪着他等待家人来接他回家……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是我现在能做到的。今后我依然会牢记使命,发扬革命精神,做一个心中有爱,阳光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8篇《学生红色故事演讲稿》,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讲红色故事的演讲稿5篇相关文章:
★ 讲信仰演讲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