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7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从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中提取心得体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会得到提升的,发奋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7篇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1

拉齐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牧民护边员。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2

2019年大年三十,面对着帕米尔高原上的漫天风雪,参加完升旗仪式的拉齐尼·巴依卡怀里揣上馕、挎上包,和边防军人一道向大山深处走去。今年春节他又行进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护边路上。

今年40岁的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一名护边员。那里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山区海拔高,终年积雪,环境非常恶劣。在大山深处分布着很多通往边境的山口,这些山口就是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

20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要去边关建立哨所,由于山路崎岖复杂,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成为当地第一位义务向导员,并主动和边防军人一起护边。20世纪70年代开始,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继续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护边员,一干就是30多年。

从2005年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开始,拉齐尼·巴依卡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雪山。他说:“我们是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边疆。”

过去近70年里,爷爷、父亲和他一家三代护边员的巡逻足迹遍布这里的每一块界碑、每一个山口、每一道河沟。

护边员们每次巡逻靠骑牦牛或徒步行进,拉齐尼·巴依卡和其他护边员出门时都穿着厚棉衣。他说,山里面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

夏季常常“一日过四季”,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大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巡逻一次需要一个星期,遇上差天气,则最起码半个月以上。

“护边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边疆和平,哪有我们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拉齐尼·巴依卡心里。

2018年,作为护边员的拉齐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拉齐尼·巴依卡去了很多农牧区走访。他说:“我们那里农牧民已全部住进安居富民房,每个村都有了幼儿园,孩子们能享受到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

谈到护边员的生活变化,拉齐尼·巴依卡说,10多年前护边补贴一个月只有150元,现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乡家里面有2个护边员,家里有了这个稳定收入也实现了脱贫。此外,现在县里所有护边员都享受到了国家惠民补贴、草场补贴、社保医保等,人们生活都有了极大改善。

一年下来,拉齐尼·巴依卡认为家乡的生态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这里有一些采矿场,灰尘特别大,很多牧场也被破坏了。现在根据县委的要求,矿场全都停产了,原来的采矿区都种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还参加了在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举办的观摩活动,与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交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说,这让他进一步认识到56个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互相介绍各自的民俗文化传统,我还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拉齐尼·巴依卡说,现在祖国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都充满信心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3

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一场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宣讲内容是拉齐尼·巴依卡舍己救人的事迹。诉者悲痛,闻者泪目。巴合提亚尔·其拉克眼眶湿润地向记者说:“他就是护边员的模范,是我今后做人的榜样。”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接壤。高原之上,山峰林立。一个个山口,则成为了护边巡逻的重点区域。这里,也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最牵挂的地方。

作为世世代代在帕米尔高原生活放牧的牧民,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祖父都是守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自然地,拉齐尼·巴依卡从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手中传承了“接力棒”,在帕米尔高原守边。边防线上的界碑、河流、山沟都留下了拉齐尼·巴依卡的足迹。

一家三代,戍卫边疆近70年,拉齐尼·巴依卡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为“高原雄鹰”。他生前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最美拥军人物等荣誉称号。而他对一家三代所做的事,却用再朴实不过的词句来形容。“是共产党和政府让我们这里的牧民过上了好日子,我们要懂得感恩,我们为国护边,是做该做的事。”

拉齐尼·巴依卡的脚步停在了1月4日。为营救落入结冰河水的孩童,拉齐尼·巴依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1岁。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边境派出所副所长阿布都贾米·龙吉克回忆起与拉齐尼·巴依卡共事的时光,感慨说:“他生前就是巡逻路上的‘活地图’,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今后,我会循着他的足迹,担起他的责任,继续为祖国守好边。”

与拉齐尼从小一起长大的麦富吐力·坎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小就是这样勇敢的人。”落水儿童的母亲陈晓琴说:“他不顾一切救我的孩子,他的恩情,我们这一辈子都还不清。”

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告诉记者:“失去儿子我心里特别难过,但他是为了救孩子牺牲的,我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我会把我儿子的事迹讲给我的孙子听,让他们一代代传扬下去。”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康厚强介绍,拉齐尼·巴依卡逝世后,社会各界的人士纷纷前往他家送去慰问。乡里的干部也去他家帮忙接待来访宾客,对其家人进行心理抚慰。目前,拉齐尼·巴依卡家人的心情已渐平复。

“高原雄鹰”虽已去,感人事迹永流传。连日来,塔县组织事迹报告团对拉齐尼·巴依卡事迹做宣传。不论是与拉齐尼·巴依卡生前熟络,还是初闻其事,拉齐尼·巴依卡默默奉献为国守边、舍己救人所展现出的品德和精神,都感动着每一个人,并将长存于世人心中。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4

拉齐尼·巴依克一家祖孙三代都是优秀护边员,他的父亲是红其拉甫边防连义务巡逻向导,拉齐尼·巴依克退伍后从父亲手中接过使命也成为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名巡逻向导。几十年来,慕士塔格峰和艰险崎岖的千里边防线见证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边护边的感人事迹。

驻守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红其拉甫边防连,有一条全军最长的陆地巡逻线。由于地势险要,只能借助牦牛巡逻,不能乘车。拉齐尼·巴依克十几岁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记父亲的嘱托,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护边员。2004年,当了38年义务巡逻向导的父亲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为将父辈爱国守边精神传承下去,父亲拉着拉齐尼的手说:“边防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给他们带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现在我走不动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续下去。”刚从部队退伍的拉齐尼·巴依克继承父辈使命,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

2011年11月,拉齐尼·巴依克带着巡逻的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吾甫浪沟。天气骤变,积雪厚度几乎可以将牦牛埋没。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突然从牦牛背上摔下来掉进了雪洞。周围冰雪还在垮塌,拉齐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动”,自己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他却被冻得不省人事,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性命。痊愈后不久,他又骑着牦牛给巡逻的官兵们带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处悬崖边,1名战士骑的牦牛突然四处乱窜,拉齐尼帮助战士们将牦牛稳住,他自己因为牦牛鞍子肚带断裂,摔倒在冰河里,被河水冲出十几米远。

60多年来,诚信和责任一直激励着拉齐尼一家默默无闻巡逻在祖国的千里边防线上。他们家先后有10头牦牛累死在巡逻路上,9头牦牛摔伤失去劳动能力,但他们家却坚持不要一分钱的补偿。

拉齐尼·巴依克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爱国拥军模范等称号。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5

3月3日晚21时,中共中央宣传部通过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楷模发布厅”,向全社会宣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三代戍边,谱写忠诚。红其拉甫,这个传说中躺着就是奉献的地方,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关,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

英雄托举,响遏行云。1月份,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冬日里,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勇救落水少年,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概!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每位干警。观看完视频,不少同志眼里已是满含泪水。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正是众多爱党、爱国、爱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付出奉献和建设美好新疆的一个缩影。在南疆大地,我们检察人员虽然不处在戍守边关的最前沿、第一线,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更加优越,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却同样重如泰山。要以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精神为契机,结合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等,秉承初心使命,砥砺奋斗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以“求极致”标准和工匠精神深耕检察业务,种好“责任田”、坚守“主阵地”,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抓好本职工作。用最好最优检察产品服务伽师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需求。

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用心用情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们学习英雄精神的最好实践。检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讲政治可以说是融入到每一位检察干警的血液中、灵魂里。组织有号召,人民有需要,就要带头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绝不能讲条件、谈要求。我将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书写无悔人生。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6

雄鹰远去 身后洒满阳光

白雪纷飞,诉不尽对英雄的痛惜与思念。1月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献出宝贵生命。令人悲痛的消息传来,大家纷纷在网上留言“英雄一路走好”“用生命守护生命”“雄鹰远去,英魂长存”……以发自肺腑的话语痛悼“帕米尔雄鹰”的逝去。

天气严寒,滴水成冰,听到落水孩子母亲焦急的呼救声,拉齐尼毫不犹豫地向冰窟奔去,这是一个纯朴善良的好人本能的反应。在冰冷刺骨的湖水中,他用尽全身力气托举孩子,直到自己失去知觉坠向冰冷黑暗的湖底,却把生的光明留给了孩子,这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用生命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

拉齐尼舍己救人的壮举并非偶然。回顾他短暂却光辉的人生历程,无论是克服艰难险阻在雪山深谷巡边;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抒发对党的热爱之情;抑或是跳进冰窟托举起落水的孩子……在他身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情感深沉而炽烈。也正因如此,关键时刻他挺身而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大爱无言,忠魂不朽。英雄的光芒不会因英雄的远去而黯淡,每当我们仰头看到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向着太阳的方向展翅翱翔时,我们会想起拉齐尼,他璀璨的精神光芒会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篇7

去年11月,我响应党组织的号召,选择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来到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4.1万人,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70-120天,年降水量69毫米,植被覆盖率0.0078%,含氧量也仅是平原地区的70%,外来干部高原病多发。

我在乡镇才工作了5个月,县委组织部就来找我谈话,党组织想把我借调到县委办,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我的内心很矛盾,乡镇上的工作强度本就比内地大很多,而县委办更是“5+2”“白+黑”,每晚两点下班,周末从没轮休,节日也不会休息,一年只有探亲假20天,而且去了县委办后,我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是个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也将直接影响我后面的提拔。

但我也明白,有时候做选择不能只考虑“好”和“坏”,得遵循自己的初心,只要道路的正确方向不偏离,走快一点和走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远离天府之国,来到这边疆苦寒之地,就是想不负青春,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点有意义事情,怕吃苦的话那我还来这里干什么?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服从组织的意志,眼下县委办青黄不接,急需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年轻干部充实进去,这个时候我应该担当,不应该讲困难,更不应该打自己的小算盘。

来到办公室后,我才发现这里真的是我家,因为吃住全在它。以前在周末还有一天时间出去拍拍照,还能写出点歌曲,在这里却只需要记住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意义。我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也有过退缩的想法,但这里比我年龄大的领导和同事都很拼,我根本不好意思退缩,领导出差回来后,总会在当地给我们买点特产来犒劳我们,也常常和我们坐在一起讲讲过去这里有趣的事,同事们也是时常在工作上帮助我、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心理上开导我,这让我很快就融入了新单位。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过晚饭后回到了办公室,副主任刚和他未满3岁的女儿开了视频,只有31岁的他正仰在椅子上揉着脖颈,上周去医院检查,他的颈椎和腰椎有几节被磨平了,腿脚也出了问题,他现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哎,老了,老了啊!一身都是病了”,我的心情复杂,抱起了旁边的一大摞材料,认真学了起来,我想尽快熟悉工作,多为他分点忧。

曾经的我也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小说家”“诗人”“演员”“作曲家”,这些都是我曾经向往的职业,也曾在这些方面有一些进展,但后来的我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于是做出了取舍,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将个人融入集体,想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当前我们县也正在规划旅游产业,很缺文化和宣传方面的人才,待今年脱贫摘帽后,我的特长也一定不会荒废,必有用武之地。

听同事讲,在2017年塔什库尔干县发生地震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塔吉克族老大爷站在废墟之上,小心翼翼地把粘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取了下来,这个故事在党员干部之间传颂,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正能量。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纯正血统的白色人种,但他们淳朴爱国,世代守边,古有库尔察克,抗击浩罕入侵者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今有拉齐尼·巴亚克,一家三代人为祖国巡逻守边,当我佩戴党员徽章走在街上时,也总会有很多塔吉克族群众微笑着向我致意,现在的我只想努力守护好他们的笑容。

去年春节我没有回家,那时我正在喀什地委党校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接受着岗前培训,晚上回到宿舍后,屋内灯光冰冷,独自一人,屋外寒风呼啸,白雪皑皑,我打开电视,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电视里的小品却没一个让我觉得有趣。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哥哥打来了视频通话,画面里一家人正在老家的堂屋吃着火锅,我和他们聊着聊着,视频却突然挂断,后来却怎么也连不上了,第二天哥哥给我说,奶奶和母亲哭了,他们不想让我看到。

家人想念我,我又何尝不想念他们呢?可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家的,而且我身虽远离故乡,脚下却仍是祖国,我们的祖国虽然繁荣富强了,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相对落后,这些地方需要年轻人的热血来浇灌,需要新时代的支边青年来守护和建设。我家中兄弟三人,后顾之忧较少,前来守边也是合适的,身处祖国发达地区的同志们,千万要更加努力啊!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而我:愿为边疆胡杨树,守望家国繁花处。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

指导教育心得体会7篇

党课领导心得体会7篇

作文讲座心得体会7篇

巡礼记心得体会7篇

乘电梯心得体会7篇

规划生涯心得体会7篇

读左耳心得体会7篇

道法律心得体会7篇

铁纪律心得体会7篇

脱贫心得体会7篇

拉齐尼.巴依心得体会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