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真实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启发其他人对作品的理解,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残奥会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1
中国队7日获得的1枚金牌来自残奥单板滑雪赛场,至此,中国队“解锁”冬残奥会全部4个雪上大项的金牌。
“00后”天团包揽冠亚季军中国实现雪上大项金牌全覆盖
拥有8枚金牌的残奥单板滑雪7日展开金牌大战。在率先进行的4个单项角逐中,中国“00后”天团包揽了男子障碍追逐—ul级的前四名。
此番中国队派出了6名选手参加单板滑雪男子障碍追逐—ul级比赛,其中5名“00后”。经过一滑、二滑、1/4决赛和半决赛多轮较量后,中国4名“00后”小将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张义琦包揽了决赛的4个席位,为中国队提前锁定冠亚季军。
最终纪立家、王鹏耀、朱永钢分获金银铜牌,这枚金牌是中国在单板滑雪项目上的首枚冬残奥会金牌,此番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冬残奥会上首次实现单项奖牌大包揽。“00后”天团中年龄最小的张义琦(17岁)位居该项第四名。
在单板滑雪男子个人追逐lli级决赛中,25岁的河北选手武中伟摘取铜牌,加拿大选手获得冠军。在另外两场决赛中,法国选手获得女子障碍追逐ll2级冠军,芬兰选手摘取男子ll2级金牌。
本届冬残奥会共设4个雪上大项。在前两天的赛事中,中国队已在高山滑雪、冬季两项和越野滑雪三个雪上大项上均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如今,单板滑雪再夺冠,中国代表团在冬残奥会4个雪上大项上实现了金牌全覆盖。
高山滑雪获女子全能3枚奖牌越野滑雪再收1银1铜
残奥高山滑雪7日产生男女全能的6枚金牌,中国女队三线告捷,收获2银1铜。
在分别获得女子全能—站姿和视障银牌后,20岁小将张梦秋和32岁的老将朱大庆均有3枚奖牌在握,其中张梦秋1金2银,朱大庆2银1铜。两人还将分别参加女子回转和大回转比赛,有望进一步扩大战果。
另一名中国选手刘思彤获得女子全能—坐姿铜牌,这也是刘思彤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收获的第二枚铜牌。斯洛伐克、瑞典和德国选手分别获得女子全能—视障、站姿、坐姿金牌。
残奥越野滑雪7日进行了男女长距离(传统技术)的4项较量,6日包揽越野滑雪两枚金牌的中国队再收1银1铜。
当日的这两枚奖牌均来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赛场,“00后”小将蔡佳云和33岁老将邱铭洋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金牌被日本选手收入囊中。
遗憾的是,在女子长距离(传统技术)—站姿和视障比赛中,中国选手赵志清和王跃均位居第四名,与奖牌失之交臂。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2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平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3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4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冬季两项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王跃和杨倩茹分获第四名和第五名。“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赛场上,中国运动员道出心声。
北京冬残奥会女子短距离(视障)比赛共有9名运动员参赛,其中有两位是中国运动员。根据比赛规则,视力残疾的运动员是在引导员的引领下完成比赛,运动员使用电子气步枪,通过感受激光射线的准确度,以声音频率作为反馈信号,指示运动员调整射击角度,完成最佳射击。
根据出发名单,中国运动员杨倩茹在引导员于洪顺的引导下第2个出发,王跃在引导员李亚林的引导下第5个出发。在和引导员的密切配合下,两位运动员顺利完成了比赛,王跃获得第四,杨倩茹获得第五。
“今天的表现比赛前预期要好,我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赛后采访中,杨倩茹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
2001年出生的杨倩茹是来自北京的运动员。刚进入北京残奥越野滑雪队时,身高一米七的她体重只有90斤,连完成训练都非常困难。为了变得强壮,她每晚睡前吃5个鸡蛋,为了追赶队友,她早晚各加练一堂课。终于,她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强壮,和他人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并在亚洲杯上夺得两枚银牌。
杨倩茹说,她要感谢所有支持她的人,尤其是引导员和教练。“他们当中缺了任何一个,都不会成就今天的我。”杨倩茹说,比赛过程中,引导员于洪顺一直在为她喊加油,给了她克服困难的勇气。
“我从来没选择放弃,我会比从前更努力,更坚定。”本届冬残奥会,杨倩茹还将参加残奥冬季两项中长距离项目的比赛。
22岁的王跃来自河北秦皇岛,接触冰雪运动时刚满17岁。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的道路上,王跃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但无论多困难,她都从未想过放弃。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王跃说。
残奥会心得体会篇5
当地时间9月5日上午,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残奥村举行升旗仪式。在代表团团长、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带领下,3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及工作人员参加了升旗仪式。本届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将有308名运动员参加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
升旗仪式以欢快奔放的巴西传统舞蹈表演拉开序幕。随后,在国歌的伴奏声中,代表团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全体运动员将不负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的重托,努力发扬残疾人体育精神,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残疾人的良好形象和风采。”这是中国残奥运动员的心声。在里约,他们将继续发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同时也将积极增进与各代表团之间的交流和友谊,彰显文明进步的风貌。
参加本届残奥会的中国选手来自社会各个行业,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年轻队伍。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运动员占46%,是队伍专业化程度、运动员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届。
里约残奥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举行,共设有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的22个大项、528个小项。
残奥会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