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我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的总结,写好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作品中的美和哲理,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1
小时候,我就听妈妈给我讲过普希金的童话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现在我又重读了一遍,深深地被普希金所描绘的童话故事感动了。我感到,这小金鱼,不仅有仪表美——美的身姿,而且有心灵美——正直的、纯洁的灵魂。我想,我也应该具有小金鱼那样的心灵。
当渔夫把小金鱼放回水里以后,小金鱼为了报答渔夫的情谊,一次又一次地满足渔夫的要求,这是小金鱼对“善”的报答。然而,渔夫的老婆却贪得无厌,最后甚至要做海里的霸王,连小金鱼也得做她的仆人。小金鱼对于这种贪婪的女人,给予了惩罚——让她又回到了那只小破船里,这是小金鱼对“恶”的答复。小金鱼对是与非,善与恶分得多么清楚呵!简直象一位公正的法官。
这又使我想起电影法庭内外中的女法官尚勤。女法官尚勤,为了伸张正义,秉公拒私,将自己老上级的唯一的儿子——一个恶的灵魂,判处了死刑,捍卫了人民的利益。她和小金鱼多么相象呵!她们身上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都懂得爱,也懂得恨,都那么无私和严正。
重读这篇童话故事,我想起孩童时候的情景:有一次,妈妈给我讲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后,沉默了很久,才说:“小仪,妈妈叫你‘小金鱼’好吗?”我当时并不懂得妈妈的用意,只是高高兴兴地答应了。而现在我才领会到:妈妈是希望我象小金鱼那样,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分得清“美”与“丑”,“善”与“恶”,做一个正直的人。
是的,我应当做一条小金鱼,应当有她那样的思想,那样的品格。
我想,如果我们国家有许多象女法官那样的人,还有哪些坏蛋敢猖狂?如果我们大家都有一颗小金鱼的心灵。那我们大家就能团结友爱地生活在一起,而我们的家园,岂不更加和谐繁荣?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孩子,不也应该具有小金鱼的心灵吗?
现在,我只是一名少年儿童,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我要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常常想起普希金的名作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小金鱼,常常怀着一颗很美很美的心灵。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2
?普希金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一波三折,内容极为精彩,让我爱不释手。
在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有趣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刻的是大家颇为熟悉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合上书,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渔夫一次次唯唯诺诺走向大海呼唤金鱼的情景,仿佛感受到了大海从微微起着波澜到掀起可怕巨浪的强烈不满,仿佛看见了老太婆在欲望一次次膨胀时丑陋的神情。
她利用着金鱼神奇的魔力,向金鱼索取一个比一个贪婪的回报:从一个新木盆到一栋小木屋,从当一个世袭的贵夫人到自由自在的女皇,直到后来她甚至要做一个海上的女霸王,让金鱼亲自服侍她,随时听她的使唤。老太婆的行为让人生厌,老渔夫的选择同样让人嗤之以鼻。他不善于明辨是非,不懂得拒绝老太婆不合理的要求。当老太婆一次一次地要求他去向金鱼索取时,无论老太婆的要求多么荒唐,他都不敢违逆她的意思。这一切终于让金鱼忍无可忍,收回了给予他们的一切,让他们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如果那时的老渔夫能够坚持正确的原则,并能大胆地劝阻自己的妻子,开导她克服贪婪的欲望,那将会是多么令人欣慰的结局呢,至少他们可以过上温暖安适的日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许许多多像老渔夫和老太婆这样的`人。贪得无厌使他们永远不能满足于现状,每时每刻都痛苦地挣扎于各种贪婪的念头之中,无法自拔。即使知道孰是孰非,但不会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容易受不正确的行为影响,从而由好变坏,由对变错,由善变恶,与最初的想法背道而驰,最终酿成不堪的后果。
我们要懂得知足常乐,绝不能有贪婪之心,更要懂得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原则。我们要用自己正确的想法和行为去传递正能量,感染周围的人,让整个社会安宁和谐!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3
贪心的人,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善良的人,总会得到一些好的回报,而受人摆布的人,都是虚度人生,就像自己没有做过任何事一样。《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故事的内容讲述的是:一个老头和他的老太婆住在大海边,他们靠着捕鱼为生。一天,老头捕到了一条美丽的金鱼,金鱼哀求道:“放我回大海吧,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善良的老头没有提任何要求,就把它放回了大海。回到家,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太婆,老太婆发怒了:“为什么不向它要点什么?去,快去要只新的木盆来。”新木盆有了,她又要房子,房子有了,要当贵妇人,贵妇人不感兴趣,又要想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金鱼听她的使唤。每次金鱼都接受了老头的要求,并成全老太婆事业辉煌,可是最后一次,金鱼什么也没说。老头回去一看,金碧辉煌的宫殿消失了,仿佛一切事都没发生过一样。眼前仍是那破旧的小木盆,老太婆依然在门边,守着那破木盆……
这个故事使我深受启迪,一个人不能得寸进尺,贪图荣华富贵,一心想不劳而获,只有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在我身上也曾发生过这一件事,使我非常难忘,直到现在,我父母也不知道这件事,趁这次写作文的机会,我将它写出来,也算是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
去年暑假的一天中午,爸爸给我20元钱买复习资料,谁知营业员在忙乱当中多找了5元钱给我,我刚想把钱还回去,可转念一想:做好事又没人知道,是营业员的疏忽又不是我的错,这钱就归我了……我心里嘀咕着。于是我又将钱塞进口袋里,得意地扬长而去。
5元钱对一个小朋友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我仿佛一下子发了大财,那平日令我眼馋的巧克力、麻辣棒子、泡泡啤这时都钻进了我的脑海里。可是一想到爸爸妈妈那双严厉的目光,我的心中像是闯进了一只兔子,咚咚地跳个不停,刚伸出的手又缩了回来。
时间一天天过去,放在抽屉里的5元钱,想用却不敢用。心想,要是被爸爸妈妈发现了那就惨了。想来想去,还是自己的错,真后悔当初我要是没有贪婪的心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一心只想着不劳而获。咳,现在想后悔也没用了。
有一次品德课上,老师让我们讨论一个主题: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当时,我一想起自己做过的这件事,真让我无地自容……第二天,我只好壮着胆子趁爸爸妈妈不在家把这“宝贝”送回那家书店里。我拐弯抹角地来到那家书店,好像身后一直有人在盯着似的,进书店时,我脸红的像苹果一样,最终我把这钱的来龙去脉告诉了营业员,把钱还了回去,营业员还表扬了我,并记住了我的学校和班级。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觉得心里舒畅多了,浑身像松了绑似的,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所以,一心只想不劳而获的人,只要想想是否对得起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抬头还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篇童话诗,感受颇深。
这篇童话诗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渔夫捕了一条小金鱼,后来又无偿地将它放回大海。可是,他的老太婆却发怒了,她让渔夫一次又一次地去向金鱼索要木盆、木房子、当贵妇人,直到女王。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不满足了,想当海上女霸王,让金鱼来服侍她。可这回,金鱼却不再答应,尾巴一划,游到了大海深处。当渔夫回到家时,一看,没有了仆人,没有了宫殿,只有老太婆和那个破木盆以及茅草房子,仿佛一切都没发生......
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感想,可那个老太婆的贪得无厌最值得谴责。
贪,是在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小到一官半职,大到高官,都是因为“贪”导致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自毁前程。在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克制欲望,做到清白呢?如果真能做到廉洁奉公,确实使人敬佩!
古代春秋时期,一百姓挖出一宝玉,这本是件好事,可是他怕有人抢夺,便献给当时宋国一位重臣,从而想换取一官半职。那位重臣并没有收下,而说了一句话:“你的宝物是玉,而我的宝物却是廉。”这,就是成语“不贪为宝”的历史典故,可如今大小官吏谁又记得呢?他们追求的是“金钱宝”,却把“道德宝”遗忘在了心中的某个角落。
官场如果不治理,就正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海面一样,先是清澈,后浑浊,再阴暗,最后波涛汹涌。如今的官场虽不似古代用钱买官,但用金钱贿赂上级,以金钱谋私利的现象,不也常见吗?贪污受贿不可避免,可人数多了,就会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阴暗。“贪”就会成为潮流!
古人常说:知足常乐。虽然知足不一定会安乐,如果贪得无厌,就要去监狱里吃“自助餐”了。
明代的于谦曾留下这样的诗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我真希望如今的官吏也能留清白在人间!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5
我读过许多书,可是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渔夫和他的妻子在大海边生活。有一天,渔夫打鱼去。他竟然看见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对渔夫说:“只要你放了我,我可以帮你实现你的愿望。”于是渔夫把它放回了大海中,回家后渔夫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妻子听了,第一次让渔夫去要一只新木盆,第二次让渔夫要一座木房子,第三次让渔夫要贵妇人的名分,第四次让渔夫要女皇的身份,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她的要求。第五次妻子让渔夫找金鱼要做海上女霸王,让金鱼去服侍她。金鱼听了很生气,于是,她把实现的东西都化为乌有。渔夫还傻傻地呆在那,等金鱼的答复。当渔夫回去的时候,还是老样子,旧木盆,破房子,妻子……
读了这篇课文,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贪婪者最后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有知足常乐,才会幸福一辈子。”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买东西。看见有两辆车相撞,很多人来看热闹。一个车主已经对另一个车主说对不起了,而另一个车主仍然纠缠不休。说什么你钱赔少了什么呀,什么我的车子很贵的呀。我心想:“这个车主真烦,人家已经赔不是了,怎么还这样说,真讨厌!”另一个车主硬拉着他去警察局。当时,有许多人都在议论纷纷。突然,另一个车主脸红了,便说:“算了,给我赔维修的钱吧!”这场纠纷才化解了。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把钱看得很重,可是也有比金钱更可贵的东西。就是诚实、信任、友情,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6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很多的童话故事,俄国诗人普希金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主要讲一个老渔夫从大海里打捞上一条神奇的金鱼,金鱼为了生存,答应满足渔夫提出的任何要求。但是善良的老渔夫的妻子却是贪得无厌,不断向金鱼提出无理要求,最后终于受到了报应。我和妈妈一起感悟了其中的道理。永不知足的老太婆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一心想不劳而获是不对的,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财富;善良而又软弱的渔夫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平等的待遇时,应该发出内心的呐喊,学会反抗,学会坚强,特别是面对一些无理而又苛刻的要求时,我们更要学会拒绝;我们还要像小金鱼学习,知恩图报,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7
这个双休日我读了本书,名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它使我感触很深。
有一对夫妻一直都是靠捕鱼为生。有一天,老渔夫捉到了一条会说话的小金鱼,他的妻子知道后,就向小金鱼不断地要新木盆,小木屋,别墅,接着还要做皇帝教皇……。最后,他还妄想让小金鱼听他的使唤。那个妻子的要求这么过份,小金鱼当然不会答应。结果,他还落得个一无所有。象那个妻子这样,为了享受生活而得寸进尺的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学的。
有的人,为了赚更多的钱,得寸进尺,而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钱都投进股市,最后还是一无所获;有的同学,在双休日拼命打电脑,看电视,不做作业,到了周一得寸进尺,还沉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最后一无所获;而我有一次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得寸进尺,提出了过份的要求,结果却一无所获。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果你是这样的“得寸进尺”,那么肯定会像那位贪婪的渔妇一样一无所有的。
不过,我们在学习上应该有“得寸进尺”的精神。遇到不懂的题目就要想方设法弄懂它,还要刨根究底,不断拓深,这样,我们的学业就有收获。有时,我们考了一个好成绩,也不能沾沾自喜,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做井底之蛙,沉醉在满足之中,要不断的“得寸进尺”。要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还有我们不能只学习课堂上老师教的知识,要象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地吸取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使我们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得寸进尺”,我们不但不会一无所有,还会大有收获。
读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得寸进尺”也有正反两方面的解释。当然,我在生活上可不能“得寸进尺”,而在学习上却要“得寸进尺”,甚至“得寸进丈”。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篇8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渔夫老爷爷在海边捕鱼时捉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求老爷爷把自己放了,作为交换条件可以满足老爷爷的一个愿望,老爷爷并没有提出条件就将金鱼放回了大海。老爷爷回到自己破旧的小屋和老奶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老奶奶让老爷爷去找那条金鱼要一个新木盆,老爷爷照做了,金鱼满足了老爷爷的要求。老奶奶见金鱼真能实现愿望,又要求老爷爷去找金鱼满足自己的愿望,先是要房子和金钱,再是要当女王,金鱼都满足了他们提出的条件。但是老奶奶还是不满足,再次让老爷爷去找金鱼满足自己要当海上霸王的要求,这一次,金鱼默默地游走了,没有满足他们的愿望,并且把之前满足他们的所有愿望都收回了,老爷爷和老奶奶又回到了破旧的小屋,过着穷苦的生活。
读完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有两点:一是做人不能贪得无厌,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二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不能不劳而获。
渔夫与金鱼的故事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