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教案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份教案都是教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回应,精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强课堂互动,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美术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美术教案6篇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2)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3)了解古代人物画的发展;

(4)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

(2)体会古代人物画,特别是唐代仕女画独特的艺术魅力;

(3)了解唐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捣练图》

教学难点: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检查,

二.导入新课:

古代宫廷自周朝开始就有宫蚕的传统,每年春季,皇后都会带领宫中的贵妇亲自养蚕取丝,织娟制衣的劳作,为的是彰显自己虽位居至尊仍不忘桑织,乃是立国之本的母仪,以此来倡导勤劳贤良的妇德。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捣练图正是生动的描绘了唐朝宫廷贵妇的劳作过程。

(1)、多媒体:播放问题

1、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2、“练”是什么?“捣练”又是什么?

3、什么是仕女画?

4、这幅画藏于哪个博物馆?

?捣练图》是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真迹已经失传,现在我们所见的是宋徽宗的摹本。张萱另一幅作品是《虢国夫人游春图》,代表作是《簪花仕女图》。

宋徽宗: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虽说他治国无方,但却对书画异常喜爱,堪称一代巨匠,与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特别是在书法上独树一帜,现在仍有很多人都在临摹他的瘦金书。

“练”是一种丝织品。“捣练”是指练织成时质硬,必须煮过,漂白,再用杵捣,才能柔软洁白。唐朝时期商业的交流促进了练兴盛于劳动妇女生活之中,体现了当时长安城的包容性。

“仕女”是指古代宫女,后引申为美女。

“仕女画”是指以宫女或美女为题材的人物画。

这幅画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2)、请同学们看《捣练图》,告诉老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觉得它像我们平时常见的.什么?(从形式上进行引导)

大家看他的形式像不像平时我们举行校内活动时操场主席台上挂的横幅?咱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也属与横幅的一种,它叫做长卷,是画独有的构图形式,也称“手卷”、“横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历史上还有一幅反应古代城市生活的长卷画,是哪一幅

学生: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它长528厘米。(此时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

(3)、大家知道古人阅读长卷的先后顺序吗?

学生:从右到左。

教师:大家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第一部分捣练,第二部分缝纫,第三部分熨烫。

教师:若下次同学们在不清楚画面内容时,可根据这个从右至左的阅读顺序常识来看画面。

好,现在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方向带着以下三个问题认真的看画面。

多媒体:出示三个问题。

1。画面上表现了几个人物形象?她们的服饰、发型、体态有什么特点?

2。这些人物是用什么造型方法表现出来的?

3。画面上都有哪些生活用具?

共12个人物形象。特点:高耸的发髻华丽的服饰丰满的体态(丰頬肥体)

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捣练图》线条细密灵动,线形畅达,疏密自然,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如扯练的女子画家用准确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动态勾画的优美含蓄而安详。再如缝纫的两个人衣服纹理的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

画中的熨斗形状像个勺子,应该是在斗内盛放炙热的木炭,熨烫。火盆空心的设计,显示出古人的才智,通风性更好,促使炭火燃烧的更好。炭火盆三层花纹不同,很精美,有火筷子加碳用,火盆边有提手,它可以移动,最下面一层仔细看是空的。

(4)、课外小知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赏析。

三、教师

?捣练图》是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它以传统长卷形式,体现了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图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捣练图》是对生活的艺术的再现,是“艺术”之捣练,它像一面镜子,从妇女的表情和动态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心理、状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留给我们的是无限丰富的经验和值得探究的课题,是无穷的启示和思考。它就像带有无数历史信息的一座迷宫,吸引着众多的后来者去探寻。它又像一颗恒星,至今仍散发着耀眼夺目的光辉而历久不衰,以它独特的人文价值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膜拜者。

四.板书设计

捣练图

一.仕女画

二.作者

三.作品介绍

1。捣练

2。形式

3.背景

四.唐代人物画特点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

2.启发学生欣赏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桥和塔周围的景物。

3.引导学生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了解各种桥和塔的结构和造型,体验桥和塔的造型美。

2.桥和塔的造型表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童谣《外婆桥》

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到外婆桥,外婆桥上烧砖窑。烧砖窑,为哪桩,青砖绿瓦盖高楼,一盖盖到天上头。天上头,有什么,雷公爷爷、云奶奶又吵又闹不开交,雷鸣电闪雨瓢泼。莫要吵,莫要闹,云开开,雨停停,架起一座七彩桥。太阳公公眯眯笑,‘‘七彩桥上走一遭一走走到外婆桥。山也清,水也绿,山青水绿美如娇,美不过外婆门前的外婆桥。

二、导入:

1.师生趣味互动,说一说你家乡印象最深的桥和塔有哪些呢?

2.你家乡的桥或塔的形态,结构各有什么不同,(学生各抒自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桥和塔的阐述,教师补充,肯定学生观察,分析求知欲 望。

三、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范画,感知范画媒材的运用以及画面的趣味构成。

(1)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材料来怎样表现桥和塔?

(2)他们怎样巧妙利用材料的特点?

(3)你们觉得哪幅作品画面组合得好,为什么?

2.把你的'想法与同组的同学交流。

师:欣赏了这些作品后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画?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家乡的桥和塔。请同学们看作画要求。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座桥或塔,利用各种材料和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大胆的想象、构思,自由地创造和表现桥和塔,并添画周围景物

五、小结:

优秀作业点评,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评选出“欢迎的作品”。

六、课后拓展

1.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绘画和制作桥和塔。大胆想象,创作出“未来的桥和塔”。

2.运用其他材料创作立体桥和塔(陶土、纸张等)。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3

一、教材内容分析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五册第十课《彩墨游戏》本课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初步了解中国画简单的基本常识,从“无法”走向“有法”,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形成中国画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

增强学生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3.采取游戏方式,启发学生想象,运用点、线、面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体味中国画的笔墨乐趣。4.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6.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基本常识,提高动手能力。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8.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但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通过名家名画的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体味中国画独特的艺术美感;第二课时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国画工具、国画图片资料等。(学生)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1.引入课题教师:说一说,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些画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是用什么样的工具画的?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的基本功能。

2.展开探索

(1)让学生用毛笔蘸上墨和颜色在铅画纸上画几笔,然后用同样方法在生宣纸上画几笔。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同?

(2)师生共同探究墨的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师运用点、线进行演示,学生跟着练习。

(3)国画大师是怎样作画的?欣赏教材中艺术家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学生作画,师生一起探讨让学生明白发现生宣纸有渗化的特点。

3.作业要求请模仿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画一幅彩墨画。学生大胆表现,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临摹让学生多尝试不同的画种作画

4.评价与小结展一展:让学生手拿自己的作品上台进行展示和介绍。评一评:谁的作品画得好、好在哪里。

延一延:下节课要用点、线组成一张有趣的画。请同学们仔细研究教材上的相关作品,准备好材料。让学生多看到更多好的作品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4

面具,指遮盖全部或部分脸并有眼睛开孔的覆盖物,通常作为舞会、狂欢节或类似的节日、戏剧等的伪装 起遮挡保护作用的外罩。

人类戴面具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面具可能产生于狩猎活动,为了便于接近猎物,猎人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各种动物,在世界各地的民俗活动中,人们往往用面具把自己装扮成神鬼及各种奇禽怪兽,以表示对自然力的崇拜或在想象中征服自然力,在民间的一些戏曲表演活动中,面具至今仍是主要的化妆手段。比如贵州的地戏等。

制作面具的材料:

古代面具以青铜、玉、陶、为主

现代面具多用木头、布、瓷、皮、铜、纸、棕、竹、瓢、泥、石膏,甚至塑料和玻璃钢等。 材料不同, 装饰方法也不同。根据材质可雕刻,可绘画,也可用纸浮雕的方法制做。

主要用于各种民间表演活动。藏戏面具与宗教面具相比,造型带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表现的题材主要包括历史故事和神话中的人物、神灵和动物。

白色面具

白色面具表示人物性格纯洁、善良、温和,无害人之心,意味老者长寿,少者无理。 对比:京剧中的白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奸诈多疑,代表人物为曹操

黄色面具 黄色面具表示容光焕发、功德广大、知识渊博,系活佛、仙翁所戴。

对比:京剧中黄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猛烈,代表人物典韦

蓝色面具

蓝色面具表示正义、勇敢,为勇士相。

对比:京剧中蓝色脸谱表示人物性格刚直,桀骜不驯。代表人物为窦尔敦

绿色面具

绿色面具象征贤良智慧;美貌端庄,属于度母或空行女化身的女子。

对比:京剧中的绿色脸谱代表人物性格勇猛,莽撞。多用来表现绿林好汉。

红色面具

红色面具象征权力、威严、正义,表示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凡扮演国王、大臣者均戴红色面具。有时藏戏里宗教跳神中一些男性呈愤怒状也常用红色。

对比:京剧中的'红色脸谱象征着忠义。代表人物为关羽。

黑色面具

黑色面具表示凶恶,为凶怒相。

对比:在京剧中,黑色脸谱代表着公正,铁面无私。代表人物为包拯。

半白半黑

半白半黑面具表示嘴甜心毒,两面三刀,专门挑拨离间者。

地戏中的将帅面具最为引人注目,而且造型独特,又有文将、武将、老将、少将、女将之分。它们均由面部、头盔、耳翅三部分构成。头盔又有平盔和尖盔之分。

这类面具特别注重头盔和耳翅的精雕细刻。

头盔多以龙、风作装饰。男将多为龙盔,女将多为凤盔,龙、凤可多可少,有头有尾,龙有鳞,凤有羽,形体有圆有扁,形态变化多端。

地戏面具的这一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龙、凤这一民族精神。有一些特殊人物,则龙、凤并用,如李世民是真龙天子,其头盔有龙有凤;关羽是丹凤眼,尉迟恭也有凤眼,他们的头盔也有龙有凤。头盔的装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意象

二龙抢宝、游龙戏珠、龙凤呈祥、凤戏牡丹、龙飞凤舞、双凤朝阳、多喜(喜鹊)多福(蝙蝠)等等都是地戏面具头盔装饰的主题之一。

此外,星宿和神灵也是头盔装饰的重要主题。在地戏剧本和人们的观念中,有一些人物不是世间凡人,而是天上星宿下凡或神灵所变,因而头盔上刻着与人物对应的星宿或神灵以示其身份。例如岳飞、薛仁贵、盖苏文、樊梨花、薛丁山等人物就是如此。

岳飞是如来佛佛座前大鹏转世,头盔刻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薛仁贵、罗成、马超是白虎星下凡,头盔上刻着一只老虎;盖苏文是条青龙所变,头盔刻着一条青龙。如此装饰,本来被神化了的面具表现得更加神圣了。

耳翅也是地戏面具的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使人物显得更加神勇。耳翅有龙翅、凤翅、龙凤翅和葵花翅等等。男将面具多为龙翅,李世民、岳飞、薛仁贵、薛丁山、盖苏文、罗成、马超、韩群虎、胡敬德、单雄信等等都是如此。女将面具则多为凤翅,如樊梨花、陈金定、穆桂英等等。

另外,胡须也是地戏将帅面具的重要装饰,其作用是显示人物的性格和年龄,如韩群虎、裴仁基、罗玉、宇文成龙、司马超、伍云召、朱灿等等。

从面部的造型看,将帅面具讲究的是刀法明快,要求有棱有角,轮廓分明,既注重写实也注重夸张。武将面具强调煞气。多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豹子胆、火烧眉、高鼻梁、撩牙嘴,人物形象显得骠悍、勇武、刚烈、威 猛、深沉。

文将面具注重灵气,着力于人物内在情感的刻画,人物形象显得威严而又庄重,平和而刚劲。少将面具则为五官端正、剑眉倒竖,多为粉脸小生形象,透着英武、洒脱、阳刚之美。女将面具则讲究秀气、娇媚、 端庄、娴静,又不失武戏的人物特征,显现出一股飒爽英姿的精神气质。

用面具艺人的口诀来说,嘴的刻法是 "天包地(上齿咬下唇),地包天(下齿咬上唇),上下撩牙分两边;地包天,天包地,吡牙例嘴显神气"。眉气的刻法则是"少将一支箭,女将一根线,武将如烈焰"。眼睛的刻法是"武将豹子眼,女将弯月亮,少将精气足,文将菩萨样"。

将帅面具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特征,除了面部造型、头盔和耳翅的装饰以外,还特别注重用色在人物形象上的表现。一般地,各种颜色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一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红脸多为忠勇刚直的武将,关羽、杨龙、伍云召面具便是;黑脸多为刚烈、勇猛的武将,如张飞、杨玉成和尉迟恭;蓝脸多为果敢之将

如单雄信,麻叔谋;绿脸多为怪异者,如南洋王朱灿、尉迟宝林;白脸多为英武之将,如马超;青脸多为凶恶骁勇之将,二 花脸多为守关总兵,三花脸多为反派营垒中的将帅或其他偏将、副将。

将帅面具的面部造型和头盔、耳翅装饰以及用色的变化,使各个人物面具显得栩栩如生,形、神、精、气便浑然一体了。

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的形的图案中来。

脸谱的性格化,并非要把人物性格全画在脸上。人物性格的独立性和它自身的复杂性,只有在情节发展中,通过表演,才能充分显示出来;脸谱的性格化,就是要表现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基本神气,是脸谱的色彩和纹榉的综合效果。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要求:

1、手工制作课帮助学生对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产生更感性的认识。

2、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注意培养勤快踏实、认真耐心的好学风。

3、帮助学生了解图案构成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

4、《剪纸》《皮影戏》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了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用美术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和贴近自己生活的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塑造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情,发展美术构想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谐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教学措施

1、 组内:认真备课,结合研究的课题,组内学习、讨论,开展多项互动。比如:同课异构的“育才杯”课堂教学竞赛;色彩运用的实验前后测及指导策略。

2、 组内个人:开展个案跟踪研究,热烈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反复试教,集体反思总结,立求组内成员都能拿出一堂优秀合格的精品课。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在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上读有新的突破。

三年级美术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运用不同的材料和多种方法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2、在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材料的特征,用不同方式制作不同形式的小龙。

教学难点:合理利用材料进行创新。

教学用具:铅笔、记号笔、图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观察法、启发法、示范法

教学流程:

一、唱歌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龙的传人》吗?

我们来唱一唱好吗!“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你还知道哪些龙的歌曲?学生唱有关龙的歌曲。

二、新课

龙是我们中国人独创的形象。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被视为龙的传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龙,你能说一说龙是什么样子的'吗?

1、欣赏(多媒体)从古至今各种形式龙的作品。

镂空龙凤纹玉佩(战国时期)

竹龙(山东泰安)

糖龙(四川成都)

走龙(云南大理)

九龙壁(北京)

龙头风筝龙柱(山东)学生欣赏、说一说龙的特征。

2、小组探究龙的特征

通过欣赏了解龙的形象特征。如

马头、鹿角、鹰爪、蛇身、鱼尾等。

3、展示龙的作品。

老师这有一些废旧材料做的龙的作品。

提问:这些龙是怎么做的?请同学说一说。

4、小组探究:

1)、准备长条形纸做龙身,用剪刀剪出龙纹。

2)、用快餐盒做头,添加上眼睛等。

5、启发构思你能想出和书上不一样的方法做龙吗?

学生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6、实践创作: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的特点和彩纸,采取剪、贴等方式做一只有趣的小龙。学生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共10页,当前第8页12345678910

7、作品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评选出“最佳创意作品”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选最佳创意作品。

三、小结

三年级美术教案6篇相关文章:

啊三年级作文最新6篇

三年级节作文优质6篇

三年级节作文推荐6篇

三年级诚信的作文6篇

三年级期作文精选6篇

三年级期作文最新6篇

三年级期作文6篇

作文秋三年级300字6篇

游三年级作文模板6篇

三年级期作文模板6篇

三年级美术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