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秋教案5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应当包含充分的教学资源,以支持课堂的顺利进行,考虑到不同班级的学情差异,教师编写的教案需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修改,​,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故乡的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故乡的秋教案5篇

故乡的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2、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3、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6、演唱歌曲。

(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导入: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

3、初听乐曲。

4、复听乐曲。

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最好课前先请部分同学准备好,鼓励学生即兴唱歌)。

五、小结:同学们下课认真唱唱家乡的歌曲。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聆听了三首表现故乡的歌曲,同学们聆听的很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七、板书设计: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聆听《乡间的小路》聆听《思乡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继续唱好二声部,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爱。

教具准备:

录音机、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像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2、歌曲的学习可以用多种形式。

(1)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辨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二声部合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最后二句的曲调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手段学唱。

(4)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啦”唱(在合唱时仍用“哈”)。在“啦”唱得天真欢快的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在对歌曲曲调唱得较有乐趣、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教师到学生中去分层指导)。

(6)各组展示。

(7)小结:纯朴、可爱、天真的故乡情。

二、创作活动

1、拓展艺术的领域,以画、诗歌、短文等综合艺术的手段表现对故乡的眷恋。

2、“画”主要是写意,所以要求简洁,不必太复杂精细,意到即可。

3、短文有条件的可以进行采访,一段情况下以收集为主,到图书馆、或家里有电脑的上网者,可将网上资料下载即可。

4、以上两项活动重在过程、重在参与,教师要鼓励、表扬积极参与者。

三、小结:同学们学习的很认真,课下继续努力。

四、教后记:歌曲表演的很好,绝大部分同学能准确把握。

五、板书设计:

故乡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音乐知识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详见右边)。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每小节强拍拍手,其它拍拍腿)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因为这部分节奏与前8小节一样,所以必需在前8小节熟练的前提下再学习第二部分。)

8、弱起小节不必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调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如:

二、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1、不讲变奏的概念。

2、从本书上的“例”开始练习。

3、完善书本上的“例”,

学生自己作变化发展。不要受书上的“例”限制,可以自由创作变奏曲,不仅是同一拍号,还可以是变拍子的。

三、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唱准“5.3”。因此“#4”的教学也结合歌曲《故乡的小路》进行。

四、小结:同学们有待进一步了解变音记号的运用。

五、教后记:歌曲表演很,好创作练习不是很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六、板书设计:故乡表演《故乡的小路》、变奏练习:创作活动

故乡的秋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与理解“贪婪、狭长、细腻、甜津津、细雨如丝”等词语。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积累运用。

3、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与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说话中。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图:说起杨梅,我们很熟悉,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介绍一下杨梅吗?(指名说3-4个,评价简洁:形状、颜色、味道)

2、揭题:同学们,作家王鲁彦离开家乡十几年,一提起杨梅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笔下的——我爱故乡的杨梅。自由。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1页,快速标好小节,大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

(1)我们班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老师都不忍心打断了,这些词语会读了没有?自己先试试。

(2)指名当老师带读。谁来带读?正确的跟着读,错误的帮他纠正。(出示词语,重点落实:贪婪、吮吸、细腻)

(3)齐读。

3、整体感知:

(1)词语也读得很好,接下来比比谁最会发现。第一组词语写了杨梅——?(板:树)那么第二组词语写的是杨梅——?(果)(平时我们所说的杨梅就是指杨梅的果实。)

(2)请你再看看这些词,它们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果的呢?(板:形、色、味)

(注:有可能从后往前推)

三、品读语言,渗透写法

(一)学习第二小节:树

1、作者是怎么介绍杨梅树的呢?用心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做做动作。

2、做动作,理解“贪婪地吮吸”:谁来演演杨梅树?(师读,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他表演得怎么样。)

( “吮”就是吸的意思,“吮吸”就是合拢嘴唇吸取液体,就像——(婴儿吮吸奶水一样。)那么贪婪地吮吸呢?就是不知满足地吸。)

3、我们一起来做做“贪婪地吮吸”这个动作。

4、采访:可爱的杨梅树,你为什么这么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

长叶子:杨梅树是四季常青的,但吸收了春天的甘露可以长一些新叶。

长果子:为了结出累累硕果,为了丰收的喜悦,为了能给故乡人民带来可口的水果。

5、让我们都把自己当作杨梅树,一起看屏幕读一读,演一演。(全体起立)

(二)学习四、五、六小节:果

过渡:如此富有生命力的杨梅树,难怪作者会这么喜欢,他孕育的杨梅果更讨人喜爱呢!

第一层面:清楚

1、请默读课文4到6小节,划出写杨梅果形状、颜色、味道的句子,然后读读。

2、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出示句子),请用心读读这些句子,感受杨梅形状、颜色、味道方面的特点。

3、我们来合作读读,我读黑色部分,你们读红色部分,第一次配合,要默契哦。

第一层面:具体

1、这5个句子已经把杨梅的特点说得清清楚楚了,4——6小节还写了什么内容呢?选择一部分,用心读读。

2、随机交流:

第4小节:

(1)还写了把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是什么感觉?(板:感觉)

(2)理解“细腻”:哪些东西手摸过去或者含在嘴里会感觉细腻?(同学们用手摸摸自己的小脸蛋,你们的皮肤这么光滑柔嫩,就叫细腻。把刺变得平滑了的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就跟亲着你们小脸蛋一样舒服。

(3)找找这么柔嫩的感觉,用我们的声音、表情来表达感受。(柔嫩、温软、柔和 )

指名读、范读、男女生读

第5小节:

(1)写咬开后看到的颜色。

(2)理解“几乎”: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到底有没有变黑?——他不是真的黑,而是太红了,像黑的。——红的发黑,如果你还不信,那就轻轻咬开一个杨梅,就可以看见那鲜艳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板:看到)

(3)齐读。

第6小节:

(1)举了个例子,把杨梅的味道很形象地写了出来。(板:举例子)

(2)假如你就是那贪吃的小作家,想象一下,会是怎样的情景?看看能不能用你们的声音、表情,让我也看到一个贪吃杨梅的小孩。(读)

3、小结:作者通过写将杨梅含在嘴里的感觉,写咬咬开后看到的颜色,举小时候贪吃的例子来把杨梅写具体了。

4、合作读

他写得这么好,我也想读了。我读前面概括性的句子,这些写得形象、具体的'句子让你们读,有没有信心读好?

5、回归情感:

作者能对杨梅观察得这么细致,描写得这么细腻,都是因为——我爱故乡的杨梅。(标:爱)?

四、运用写法,学说杨梅

1、我们也学着作者的这些写作方法,来再次介绍杨梅,比一比谁介绍得好。请选择一个方面来介绍,可以借助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2、自己先试试。

3、第一方面:指名说(1生),点评(观察、感觉、看到、例子),再说(2生)。

第二方面:指名说(1生)。

第二方面:同桌互说。

五、回归课题,领悟内涵

1、作者把杨梅写得这么细致,题目就取我爱杨梅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故乡呢?(故乡的代表性事物)

2、出示资料:

王鲁彦,浙江宁波人。由于抗战爆发,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别的城市去生活。人在他乡,对于家乡的一景一物都会倍感亲切与留恋。杨梅勾起了作者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作者正是借着这小小的杨梅抒发对故乡的深沉的爱。

指名一生读,或师读。

3、总结:看来,把一个事物写详细,能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能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故乡的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

过程与方法:

以老师教唱,学生跟唱为方法。

知识与技能:

1、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能准确拍击海浪的节奏并运用到歌曲中生动地演唱。

3、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唱法。

教学重点:

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表达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海浪的节奏:XXX.XX|XXX—︴

教具准备:

音乐课件、钢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2、配乐朗诵歌词,初步理解歌曲内涵。

3、复听音乐教师范唱,进一步感受歌曲。

学生随伴奏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

4、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乐谱,感受歌曲带给的情感共鸣。

(1)旋律:歌曲中出现那些音符和记号?有什么作用?

(2)节奏:这首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深入体验歌曲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出现,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更进一步,使情感得到升华。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这份深情。

(4)旋律线(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重点唱高潮部分。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5、引导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领唱和齐唱)

6、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三、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学习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使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以集体的智慧来为这首歌添上精彩的一笔。分两种不同形式来表现歌曲:朗诵和演唱,并谈各自感受。

四、拓展延伸

五、教师总结

六、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故乡的秋教案篇4

一、导入

听《静夜思》进教室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铜须门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大家听一听,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播放《大海啊,故乡》,学生聆听

2、谈感受(对大海、故乡的的热爱和怀念)

3、唱到“故乡”时,让人不禁也想起自己的故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老家,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的老家?

师:我们的故乡真美,那里有我们的亲人和朋友,当某一天我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时候,对家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会油然而生,今天来时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感受一位身在异国他乡、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作曲家所作的歌曲《念故乡》

二、学唱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抒情、思念、忧伤的)

2、朗读歌词

师:《念故乡》这首歌曲是表达思念故乡的,让我们一起朗读歌词,从歌词中去感受那份思乡之情。

3、用“呜”哼唱旋律

4、分句教唱

5、完整跟琴唱

6、指导问题乐句

7、完整演唱跟伴奏

8、歌曲情感处理

①师:前面我们感受了歌曲的情绪是抒情、思念、忧伤的,为什么音乐能表现出思念、忧伤的情绪呢?从哪可体现?(互相交流)

②从力度、音色、速度、旋律线上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段)

③部分学生“呜”哼鸣,部分唱歌词

三、拓展

1、《念故乡》这首歌曲的作曲是?德沃夏克

咱们一起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欣赏视频)

2、师:捷克在欧洲,美国在美洲,横隔太平洋

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祖国和故乡,百感交集,写下了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念故乡》选自第二乐章,这段旋律由德的`学生填词,后来传入后,由我国老一辈音乐家李叔同结合当时国情填词。

3、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给你什么感受?

4、介绍英国管

5、欣赏交响乐团演奏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故乡的秋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知识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特点。

2、训练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点: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创造点:合理板书;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

二、教学重点:

深入了解杨梅树的样子和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文字投影或小黑板、杨梅图。

2、学具:带上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二、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目标。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字词交流,认识字词,理解词义。

四、再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故乡的杨梅的? (从树和果两方面写杨梅;从形、色、味三方面写杨梅果。)

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背诵:故乡的杨梅树是什么样子的?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课文练习4的词语。

2、下节课带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了解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感情朗读和背诵4-6自然段;具体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江南细雨如丝的季节里,一棵棵杨梅树快活地舒枝展叶,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就挂满了杨梅,那么,杨梅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它的`味道又如何呢?

一、自读4-6自然段,分组讨论学习。

(一) 自读课文4-6自然段。 说说你最喜欢杨梅的哪一个方面?为什么?(学生自读,教师巡回倾听、反馈)

(二)分组自学讨论4-6自然段。

1、 分组:按学生意愿分成"形状、颜色、味道"三个小组(教师放置座牌)。

2、自学讨论交流:

三个参考问题:

自读思考,然后讨论:

1、你研究的这段话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标出重点词,板书)

2、 作者是怎样把它的特点具体写出来的?(可批注)

3、 请你试着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要求:

①自读思考;

②组内讨论交流;

③学习其它小组的内容。

二、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引导读背。

(一)这段话具体写了杨梅果的什么特点?汇报时可以结合板书。 (评比:贴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颜色:淡红→深红→"黑",果肉新鲜红嫩,汁水鲜红。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

(二)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具体写出来的呢? (评比:贴杨梅果) 形状:先写圆,再写大小,最后写刺,写大小时和桂圆作了比较。又写了刺的生长变化;最后写了作者把杨梅果放进嘴里时对刺的感受。 颜色:先写了颜色的变化,再讲了变黑的原因,最后写了果肉、汁水的颜色。(重点指导,引导朗读。) 味道:先写了味道的变化,再以自己小时侯的事情说明杨梅甜津津中仍带酸味,让人读来真实、自然。

(三)引导质疑: 三个小组根据自己重点自学讨论的情况做了汇报,到这儿,对于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和味道,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四)整体读文,体会感情。 把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齐读) 这几段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喜爱杨梅,热爱故乡)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六)总结作者观察、写作事物的方法。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呢?

①作者有热爱家乡,喜欢杨梅的感情。

②观察细致,抓住了特点:摸、尝;静止状态;生长变化。

③写作有顺序,有方法:作比较、抓变化、举实例、讲原因、写感觉。

四、练说: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

展示、观察自己带的水果。 自由练说,注意观察仔细,说得具体,讲出自己的感情。

同桌练习介绍,互相修改、补充。 抽生上台介绍,点评。

五、作业。

根据练说进行课后练笔,在教室作文展示栏展示。

故乡的秋教案5篇相关文章:

拼音教学教案5篇

中班健康活动教案5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5篇

二年级法制教案5篇

小学体育安全教案5篇

扔沙包小班教案5篇

小学信息课教案5篇

玩具真好玩教案5篇

活动设计教案5篇

国庆安全教案5篇

故乡的秋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