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详细规划可以确保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案应包括教学过程的详细步骤,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7篇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冀教版小学 语文第六册中一篇趣味性强,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教学上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对话部分是本课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刻画的入木三分,是学生进行朗读表演的好教材。

二、、教学 目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骄傲”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故事。

4、写出读后的想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2、教育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我们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及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让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法设计:

1.读式教学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受到熏陶感染,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表演教学 法

针对小学 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利用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图片,上面是什么?(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学生回答:图中是陶罐和铁罐

板书: 24 陶罐和铁罐

你喜欢图中的谁?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由此引入文本 )

生:我喜欢陶罐,她漂亮。

生:我也喜欢陶罐,她颜色鲜艳。

生:我喜欢铁罐,他多结实呀!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回答很完整。如果能用上“因为……所以”就更好了。谁先来试一试。

(教学中始终不忘语言文字训练,通过花样翻新的训练,学生兴趣自然生发,深化了理解,训练了表达)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她漂亮,所以我喜欢她。

生:我喜欢铁罐,因为他结实,不像陶罐容易摔坏。

生:我喜欢陶罐,不仅仅因为她漂亮,造型美,还因为她谦虚善良,所以我喜欢陶罐。

师:哦,她谦虚善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是结合课文内容说的。文中有这样的句子:“谦虚的陶罐说……”

师:你真了不起,还知道理论联系实际,这可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哟,你真棒。你能不能再说说铁罐怎样?

生:我不喜欢铁罐,他太骄傲,自以为了不起,还奚落陶罐,所以我不喜欢他。

师:原来文中的陶罐和铁罐一个谦虚,一个骄傲,大家同意这说法吗?

生:同意。

板书: 谦虚 骄傲

(上课伊始,通过谈话即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为下文学习作了铺垫,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之势。顺利进入第二板块的学习)

(二)、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本环节主要抓住课文1-9自然段展开教学。我们知道了陶罐是谦虚地,铁罐时骄傲的。你从课文的那些地方能看出来?请你们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陶罐铁罐各自的表现。

(此举旨在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

生:从铁罐经常奚落陶罐,我看出铁罐很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

师:奚落?你知道什么是奚落吗?(抓住重点词进行挖掘)

生:用尖刻的语言讥讽别人。

师:你一定读过不少书,词义理解很准确。铁罐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的表现又如何?

生汇报交流对话部分内容。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1

师:看到这样的话语,你有什么想法?

生:铁罐说的话太伤人了。

生:如果是我,我听了一定会很生气。

师: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说明陶罐……?(谦虚,有礼貌。)

对,我们看到的是有礼貌的陶罐与骄傲的铁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谁愿意通过朗读再现当时铁罐奚落陶罐的情景。

课件出示句段赏析2

指导朗读,注意神态,语气的变化。接着师生互动,共读对话,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了解陶罐谦虚和铁罐傲慢的不同性格特点。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深入研究结果是否正如铁罐所说的那样?骄傲的铁罐说过:要不了多久,陶罐就会破成碎片,消失掉。而他自己会永远留在这里。结果如何?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理解,合作学习10-17自然段。

交流反馈:

生:结果与铁罐所说完全相反,陶罐还在,他倒是无影无踪了。

板书: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课件出示:多年后

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他被挖掘出来后说什么了?(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他一定闷的够受了……)多么善良的陶罐,这份宽容,善良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师: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陶罐身上谦虚,善良的品质。同学们想不想演绎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小组准备,要求台词要熟,神态、动作、感情要到位。)

课本剧表演

(通过演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主题,为理解寓意打基础。)

(四)、揭示寓意,深化感悟。

最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和不同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铁罐说,你真不该骄傲。应该珍惜陶罐兄弟和你之间的友情。

生: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好样的,铁罐那样说你,你还把他当兄弟,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生:我懂得不要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生:我要对大家说,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板书: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前提下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感悟道理,明白寓意。)

听了大家的发言铁罐兄弟也有话要说,你想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 铁罐的话

六、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我们应全面看问题,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作比较,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身边的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下面,让我们握住你身边朋友的手,一起高歌《找朋友》,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七、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个寓言故事 。

板书

24 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谦虚 傲慢

光洁 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2

教学设计的其中一个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学习目标

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前准备

①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②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

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②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③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扣住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④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全班交流,展示朗读。评出最佳合作小组。

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③拓展延伸,加深理解。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

复习生字词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读本课的生字。

②用本课学的生字组词,再读读词语表中列出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③交流记字方法。本课有一部分生字是形声字,可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还可联系熟字比较记忆。

指导写字

①认读要写的生字。

②归类认识字形特点,观察字的间架结构。

a.观察8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部分所占位置。

b.观察6个上下结构的字,看清上下部分所占位置。

c.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可范写。如,“陶、谦”。

③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④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⑤即时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议。

语言实践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②找几位同伴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听写词语

①抄写、记忆词语表中的词语。

②听写。订正。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基本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思想教育: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么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

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

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

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

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

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

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板书设计】

3 陶罐和铁罐

古代 现代

陶罐 易岁————永久

铁罐 坚硬————氧化

课后小记: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

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谦虚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挖掘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值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读下列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4、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全班讨论

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综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5、通过搜集信息和听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6、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通过陶罐说的:“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理解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朋友吗?

出示图片:陶罐、铁罐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师:请你读读这些词:

1)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

根据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它们哪些是用来描写陶罐的,哪些是用来描写铁罐的?

看来,我们对陶罐和铁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奚落:课文中写的.是谁奚落谁呀?

读读这句话: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除了铁罐奚落陶罐,你还读出什么了?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一)细读2-9自然段

1、师:这一天,铁罐又来奚落陶罐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默读2——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管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铁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陶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好了,快打开书,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2、师:最初让你感到铁罐傲慢的是哪一句呀?

[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读。

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吗?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却是怎样说的?

[课件]“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听出什么了?

你能把陶罐的谦虚读出来吗?

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3、谦虚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奚落了吗?

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这一次奚落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

4、它这样奚落陶罐,可陶罐还只是 “谦虚”的回答吗?

读一读。

[课件]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1)你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师: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

板书:就是 不是

(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

(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辩)

如果我们把“争辩”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辩呢?试着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辩。

5、师:“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6、你们来做陶罐:该怎么说:“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7、师:“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

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9、 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

请1-2个小组汇报。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 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1、铁罐看不起陶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 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探究活动

课余组织学生排演课本剧。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7篇相关文章:

健康安全教育教案7篇

7重阳节教案6篇

大班活动教案及反思7篇

活动设计教案模板7篇

健康活动大班教案最新7篇

手指游戏小班教案7篇

体育活动的教案7篇

一年级安全教育教案7篇

画螃蟹中班教案7篇

大班学跳绳教案7篇

陶罐与铁罐教案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