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安排好教学课程,教案编写需要教师不断查阅资料、探究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研究能力,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王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口算: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出示一盒福娃),一盒有多少个?(5个)几个5?(1个5)教师指出: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或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谁能试着编一编呀?(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5或1乘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2)(课件再出示一盒福娃)师:现在有几盒?(2)盒几个5?(2个5)指名学生说说。教师指出: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这表示什么意思?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编口诀的方法给这两个乘法算也编一句吗?(解释口诀: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可以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二五一十”。“得”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也就是积不满10的情况下,它是起到占位置的作用)。

(3)学生试编口诀(课件分别出示3盒、4盒、5盒福娃)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福娃?用乘法算式怎样写?试着编出他们的口诀。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学生回答:①3盒福娃,是3个5,乘法算式是3×5或5×3,口诀是:三五十五。 ②4盒福娃,是4个5,乘法算式是4×5或5×4,口诀是四五二十。 ③5盒福娃,是5个5,乘法算式是5×5,口诀是五五二十五。板书: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4)小结: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识记口诀。提出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第二个字都是五。 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生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句诀的得多了5?(引导学生从口诀的意思说。)

生3: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行吗?(行) (学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三、积累运用

1、对口令。

2、同学们辛苦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好吗?(好)你们喜欢《西游记》嘛?(喜欢)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老孙遇到了很多妖怪,一个人打不完。怎么办呢?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拔出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出了五只小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了五只,他连续拔了4次,每根都变出了五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是落花流水。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只猴子跟妖怪打吗?(生答)

3、数手指游戏同学们会玩“剪子、石头、布”的游戏吗?老师有一个新的更好玩的玩法。规则:五人一组游戏中只能出“布”和“石头”看大家出的“布”有几个,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多少根手指头?

4、完成书p53-1.2.3.5.6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的5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共五句。(让学生齐背口诀)

板书

5的乘法口??

1×5=5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抓住乘除联系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思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羽毛球图片、火柴根图片、口诀卡片、折叠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12的2~6的乘法口诀,如让学生背出:—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

2.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如:二( )得八、( )四得八、二( )一十、( )六十二、三( )得九、( )三得六、三( )十二.

3.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

6÷3=2 12÷4=3

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一种含义.

4.出示火柴棍图:

让学生看图填空: 12÷3=□ 12÷4=□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回答:第一空填4,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所以12除以3得4;第二个空填3,从图上可以看出12根火柴,每4根一份,分成3份,所以12除以4得3.”

教师结合此题说明: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知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出示羽毛球图.

(2)让学生根据图意想一想,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想出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2=8 8÷2=4 8÷4=2

①每组4个羽毛球,有2组,求一共多少个?就是一共有2个4.所以列式是4×2=8.

②共有8个羽毛球,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多少个?所以列式是8÷2=4.

③有8个羽毛球,每4个一组,可以分成几组?所以列式是 8÷4=2.

(4)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使学生知道在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

(5)教师提问学生4×2=8用哪句口诀?

(6)教师将除法算式中的得数擦掉.教师指出:我们能不能根据乘法与除法的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呢?大家对照算式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

(7)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

①8÷2=□.想:2和几相乘得8呢?2和4相乘得8,乘法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8除以2就得4.教师板书:“想,2和儿相乘得8,二(四)得八,商是4”.

②8÷4=□.想4和几根乘得8呢? 4和2相乘得八,口诀是(二)四得八,所以8÷4就得2.教师板书:“(二)四得八,商是2.”

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直接用口快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

(8)反馈练习出示铺垫孕伏部分的第四题:

12÷3=□,想:三( )十二,商是( ).

12÷4=□,想:( )四十二,商是( ).

(9)引导学生看书,把复习及例题的空填全,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答疑.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课下同学们要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并能计算算式的得数.

随堂练习

1.12÷2=□ 想:二( )十二,商是( ).

12÷6=□ 想:( )六十二,商是( ).

第一题.教师让学生按这节课学习的方法去填空.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3×2=6 2×5=10 3×4=12

6÷2= 10÷2= 12÷3=

6÷3= 10÷5= 12÷4=

教师让学生竖着看,填上得数,做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思路,学生可以直接用乘法口快去想,也可以根据乘除关系去想,集体订正.

3.教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按顺序说出每题的商,并说出怎样想的.最后,教师可以任意指一个被除数,让学生说出除得的商是几.

布置作业

1.被除数是8,除数是2,商是多少?

2.10除以5,商是多少?

教案点评:

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找出乘除联系,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利用乘法意义推导出5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白口诀的含义。

2.初步了解5的乘法口诀具有的规律。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看,这是我们20xx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今天

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 (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教师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

教师板书:一五得五

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

教师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1)按照顺序数出来:5、10、15、20、25。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3.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良好的合作态度。

教学准备:挂图、小正方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画面: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看,小朋友搭的各种形状的积木,多漂亮!这个小朋友搭了个长方体,每层搭7块,2层一共几块?4层呢?6层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谁能把7的乘法口诀背给大家听?

今天,咱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评析:小朋友搭积木的情景,既复习了7的乘法口诀,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兴趣。]

二、探索新知

1.操作感知。

请小朋友们也来摆一摆,用学具盒中的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几块呢?(学生操作后汇报)

2.思考计算。

如果摆1个大正方体需要8个小正方体,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可以用连加法计算)

3.填表找规律。

大正方体的个数

小正方体的个数

(1)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再全班交流)

(2)能把表中求小正方体的个数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板书:1×8=8

2×8=16

……

8×8=64

3.尝试编口诀。

你能看着这些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同桌试着说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说,教师在乘法算式后空一段板书:一八得八,二八十六,……八八六十四。学生齐读乘法口诀。

5.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规律。

(1)师生对答8的乘法口诀,提问: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他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同桌再互相背一背。)

(2).你感觉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让学生提问,师生共同寻找方法。如:怎样记住7个8是几?可以想:6个8是48,用48+8=56,或者用8个8是64,再减8得56等。)

(3)结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评析: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在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中,寻找口诀规律,深化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巩固应用

1.卡片口算“想想做做”第1题。

做第一组题。提问:计算3×8用什么口诀?再加一个8就是几个8?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不知道4×8等于几,只要记住三八二十四,再加一个8就是32。)继续完成第二、三组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一八得八,这句口诀只能计算1×8吗?还可以计算什么?你发现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条乘法算式?(完整板书设计如下:)

1×8=88×1=8一八得八

………………

8×8=64八八六十四

师生、同桌进行对口令练习。分别说出口诀和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评讲。

4.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分别出示两幅画面)秋天,金黄的向日葵成熟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种植园收向日葵。看,他们干得多欢!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独立完成后说说想法。)

[评析:看图提出数学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和问题意识,在交流和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三、总结延伸。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

师:你们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2只螃蟹呢?你能编一首儿歌吗?如: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16条腿,3只螃蟹24条腿,……8只螃蟹64条腿。(学生做拍手游戏)

[评析:在儿歌中结束全课,使课堂更有情趣,把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应用到生活中,是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评: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的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含义。通过让学生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从多层面上记忆、应用8的乘法口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活动空间,激发了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意识。整节课,情境设计注重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活动注重丰富有趣,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学习情感和应用意识。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5

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练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体会乘除法算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乘法口诀复习题。

二、创设情境

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了。

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三、合作探究

1.学生提数学问题。

第(1)个问题: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

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2.探讨方法。

(1)引导: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乘、除法间的联系。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

(1)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

四、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2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四的第6、7题。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棵)

24÷4=6(行)

24÷6=4(棵)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 、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老师问:“小朋友们,我们都学过7、8、9的乘法口诀了,是吗?”(是),那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一下7、8、9的乘法口诀吧。

(1)单人小火车开7的乘法口诀后齐背

(2)双人小火车开8的乘法口诀后齐背

(3)男女生合作开9的乘法口??

老师引入下一个环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导入

老师介绍:“还有几天我们就要过自己的节日了,什么节呢?”(六一儿童节)“是呀,在那一天,我们要进行六一节目的演出,同时还要把我们的教室布置一下,小朋友们,你们说一说,你打算怎么打扮咱们的教室呢?”(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相信咱们的教室通过你们这么一打扮,可就漂亮多了。

(三)、探索新知

1、出示主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在做些什么?

投影出示48页主情境图(小朋友们在做漂亮的五角星;小朋友在做彩旗、爱心球。)

师:你还发现什么?

(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黑板依次出示三组信息。

2、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1、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每行挂多少面?

2、: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

3: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根据学生的回答次序,板书有针对性的三个数学问题。

3、解决问题

⑴师:你会解答这些问题吗?独立解决这三个问题。

(学生做在练习纸上,解决问题)

⑵汇报

①解决“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每行挂多少面?”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算?你是怎么算的?

师:如果要挂成7行,那么算式怎么列?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得出:一个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道除法算式。

②反馈练习:书49页的做一做

黑板写出:7×4 8×2 9×6

师:7×4(8×2、9×6)等于几?根据7×4=28(8×2=16、9×6=54)可以写出哪些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的写出:28÷4=7 16÷2=8 54÷6=9

28÷7=4 16÷8=2 54÷9=6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2个除法算式,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③解决“第二组做了49颗五角星,分给7个小组,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和“第三组带来27个爱心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多少行?”

通过教师引导得出:

要求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49÷7=7(颗)。计

算方法一是因为七七四十九,方法二是因为7×7=49,所以49÷7=7。

要求可以摆多少行,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7÷9=3(行)。计算方法一是因为三九二十七,方法二是因为3×9=27,所以27÷9=3。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学会什么本领?

(四)、巩固练习

1、游戏:送小鸟回家

2、游戏:爬梯摘桃子

师:想不想去“爬梯摘桃子”?

说明:正确计算出梯子上的算式,就能爬上梯子摘到树上的桃子。

要求:同桌比赛,每人各选一个梯子,比一比谁先摘到桃子。(比2次,第二次互换梯子)

学生在书上练习并汇报:谁来说说自己梯子上算式的得数?谁先摘到桃子?

(五)拓展练习

师:小朋友真能干!摘到了又大又甜的桃子!

出示:一个大桃子

师:想不想咬一口?先摘到桃子的小朋友来咬一口!

师:没吃到桃子的小朋友,别伤心,下面还有机会呢!

⑴出示:智力大挑战

桃子有51个,平均分给9只猴子,拿走几个就够了?

师:你会解答吗?小组合作交流,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方法多?

⑵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给以点拨。

⑶汇报:谁来说说你想到的好方法?

师:观察这几个答案,想一想,能不能不用想乘法口诀,就能想出答案了?

引导学生从乘法口诀入手,思考每个答案之间的关系,算出多种答案。(6个、15个、24个、33个、42个)

(六)发展评价,课外延伸

自我评价:

在这节课中,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为什么?

课外延伸:

如果把刚才的题目改为“桃子有51个,平均分给9只猴子,再拿来几个就够了?”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重点:

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板书:乘法口??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

5 ( ) ( ) ( ) ( )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 (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 “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

交流,完成板书。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4、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

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5、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课后小结: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相关文章:

擦镜子的教案8篇

米的种植教案5篇

体育活动的教案精选6篇

抛接球的教案6篇

体育活动的教案通用5篇

大班重阳节的教案5篇

幼儿健康领域的教案5篇

爸爸的手小班教案6篇

爱刷牙的教案6篇

幼儿园草莓的教案5篇

五的乘法口诀的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3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