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撰写一份出色的教案是备课中的重要工作,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美术课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课,主要是欣赏秦始皇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色,以此唤起学生对我们祖国拥有的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指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3.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
谈谈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欣赏
教师把搜集到的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像带、vcd等各种图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观看,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增强学生对我们祖国珍贵文物的重视与爱护之心。
二、理解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以及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方法。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什么是墓俑?人们为什么要造它?你知道的墓俑有哪些?
2.看书上有关秦兵马俑的文字介绍。
3.在引导学生观看、讨论秦始皇兵马俑的图文资料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功绩,以及了解这些兵马俑在秦始皇陵墓周围所起到的作用。
执教时间:6月22日——6月23日
第二节
本节课在网络教室上,鼓励学生正确上网自学习。
一、上网学习:
利用电脑进入人民画报网网址:xxx
点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再选择“秦始皇兵马俑”,电脑上就会出现秦兵马俑的多幅图片,当鼠标指向某一幅图时,就会出现与此图有关的文字介绍。引导学生在网络的帮助下进行欣赏。
二、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每一组同学向大家展示、介绍一幅自己搜到的秦兵马俑的图片或文字,
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欣赏雕塑艺术的一些特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对中国古代俑的历史作用,以及主要发展过程作一了解。也可以鼓励学生了解有关“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目前已经有多少处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评价
能否积极地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能否主动地收集有关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能否了解欣赏雕塑艺术与绘画艺术之间的不同之处。
执教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札记:利用网上资源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优秀雕塑是个不错的办法。由于网站上的图片不可放大,我就采用了分成五组,轮流上来观看,其它组讨论书上的作品的组织方式,效果较好。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写变体美术字。
2.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想象力装饰文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美术字。
教学难点
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文字。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油画棒,勾线笔,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绘画工具准备情况
2、师生问好
二、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将字和图相结合来创作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情啊!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进行字和图相结合的创作。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字的联想》。(出示课题,板书)
1.首先,老师要考考你的脑力,请你猜一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后出示ppt)。猜出来了吗?(对了,是个“聪”字,你真聪明,同学们一起给这位同学掌声)
2.比一比,这两个“聪”,有什么不同呢?(把xx变成xx)
三、概念导入,创设情境
师:原来,聪明的“聪”还可以这样创作,真是有趣。
像这样跟图形非常相似的文字我们叫做象形字。在我国河南安阳一处叫殷墟的地方,出土了距今四千多年的甲骨文,其中大多数为象形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如今的文字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现在,老师就来给你们看一组神秘的文字,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出示课件,同学们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字?(网、牛、乐、马)
讲解变体美术字的美化装饰方法。
今天我们也学一会古人将我们的简体字变成有趣好玩的变形美术字。
板书课题:《字的联想》。
新授下面欢迎到家一起进入字典城堡。
1.字典城堡要举办一场化妆舞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创设情境,播放ppt)
2.首先出场的是“花”和“火”。看!他们在化妆舞会上是怎么装扮自己的。(教师初步分析“花”与“火”的变化)
3.看!又有两个小伙伴来了,请同学们帮它们出出主意,怎么装扮的更美丽呢?(同学们的想法可真棒!看,这就是其中一种变法)
4.“油”跟“甜”也来了!(学生大胆想象,学习气氛浓厚)
5.看了这么多,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引导学生一起读,字形字义联想)
师:字典城堡的小朋友用打扮的可真漂亮!看,还来了一群小伙伴。他们用的是什么打扮方式呢?(引出夸张变形联想)
四、教师示范,强调作业要求
师:看了这么多经过精心打扮的文字小伙伴,老师也想动动手了。今天呀,字典城堡的朋友们也给我们发了邀请函,老师领到的任务是“春夏秋冬”,现在,老师先来动手设计一个“春”字。
1.示范:先用铅笔单线条画一个草图。(强调:大、简单)
2.然后用勾线笔把单线条变成双线条,笔画可以不完整,加一些装饰,直接用黑色勾线笔上色。(强调:创意新颖,用到所学的联想方式)
3.课前,老师把“夏秋冬”也打扮好了,我们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设计这些字的。(强调:构图的不完整、倾斜、装饰)
五、作业要求
师:今天,我们都要成为一个小小化妆师。字典城堡的朋友们给我们每一个人都发出了邀请函。有六个信封,每个信封里面有一张卡片,卡片上面有四个字,选择你想写的那个字,写在信封里的'色卡纸上,一人一张色卡纸。桌上还准备了一张大的色板纸,小组成员完成自己的设计之后,把你的作品贴在色板纸上。听明白要求了吗?组长取信封。拿到信封以后,先不要急着动手,把信封打开,看看你们小组拿到的是四个什么字呢?先讨论一下,怎么样把你选的字设计的又美丽又有创意。(播放音乐,学生开始创作)
六、作业互评
请学生上台点评作业,选出最有创意小组,教师奖励参观券。
七、小结
拓展巩固知识点:字形字义联想
2.夸张变形联想这些变体美术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美化的作用。(欣赏图片,食品包装、海报、店面、书籍等等)
板书设计:
?字的联想》
后记:给学生的信封中分别装有“高矮胖瘦”、“春夏秋冬”、“男女老少”、“日月星辰”、“金木水火”、“喜怒哀乐”。因为学生是初次设计变体美术字,所以我确定了创作范围同时也增添了游戏的乐趣。孩子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全神贯注的创作,能有效的用到本节课所学到的两种联想方式,大胆的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不错。希望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美术的节奏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美术的节奏》。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教学重点:
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七、板书: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美术的节奏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2)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3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
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女娲补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
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1)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2)欣赏:
a、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3)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4)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土、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作一立体的迷宫。
2、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准备:
课前应要求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的硬纸盒。
教学过程:
一、玩迷宫:
每组发一个老师制作的'迷宫,进行“看谁先把玻璃珠滚出来”的游戏竞赛。
提问:刚才玩的迷宫和平时玩的一样吗?
你像不想利用废旧物品自己做一个迷宫?
二、设计迷宫:
分析教材上的几个图例,引导学生分析这分别是对峙和进行了怎样的改造和装饰才做成的。
示范如何将一个纸盒进行改造。
基本的做法是:用硬纸片剪制成各种长短不一的长条,采用粘贴的方法,制作成一个纸立体迷宫。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创造出样式新颖的迷宫。
三、制作迷宫:
作业形式,可以由学生单人完成;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创作一立体迷宫。
四、展示评价:
教学评价:是否会利用纸盒设计一个立体的迷宫。
作品能否体现独特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冷色和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对比的美感。 应会:通过欣赏冷暖色对比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冷暖色同时运用所带给人们艳丽、热烈的美感,感受它们使画面产生的特别艺术效果。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美感。 教学难点:冷暖对比和冷暖搭配。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材、优秀学生作品、图片资料、刮画纸、各种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提问:有谁能够说说我们同学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在遇到矛盾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答:互相谦让、互帮互助等。
老师认识的两个兄弟却不是这样的(看视频,斗鸡水墨动画)。 让同学们把打架后的大公鸡变成艳丽的大公鸡,选择需要用的颜色引出色相环中的颜色
3、新课教学
(1)再现回忆三原色与三间色:
①三原色: 红色:热烈、喜庆
黄色:明亮、高贵
蓝色:凉爽、辽阔
② 三间色:绿色:平静、清凉
橙色:温暖、热烈
紫色:高雅、神秘
③按照对色彩的不同感受,划分两大类,并说出划分的原因。
(2)、感受探讨冷色与暖色:
①冷色给人的感觉:凉爽、寒冷、清新
②暖色给人的感觉:温暖、热情、舒适
③冷暖色在一起给人的感觉:鲜艳、热烈、欢快、兴奋??
(3)、分析研究“艳丽”的含义:
①“艳丽”体现在哪些方面:色彩、形状、姿态??
②欣赏书中作品,看看艳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美感,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4)、探究活动
①、你知道大公鸡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与同学之间交流
②、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美丽的大公鸡的图片。
问:a在这些作品中,哪些颜色用的有规律?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之间讨论并得出结论
b哪些颜色用的随意性较强?
c哪些颜色用的最精彩?
(5)、学生创作创作要求:
①用艳丽的色彩画一幅大公鸡的创作。
②画中要用冷暖对比的方法。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课堂小结:
欣赏评述艳丽的大公鸡:组织学生欣赏、交流、评述。
5、拓展:
冷暖对比色适合运用到那些地方?
六、板书设计
艳丽的大公鸡
图片示范 三原色: 红、黄、蓝
三间色: 绿、紫、橙
暖色 : 红、黄、橙
冷色 : 绿、紫、蓝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大公鸡为表现对象,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冷暖色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使他们创作时能够在“艳丽”上下功夫,画一只色彩漂亮的大公鸡。
教学初始我设计了说色卡、分色系、找对比色的环节,使学生对色彩方面的知识有了直观的印象。接着范画的出示是为了学生能够体会到冷暖色对比可以产生艳丽的画面效果,自然而然就引出了课题。在分析解决书上的问题这一环节中,我认为自己浪费了过多的时间,语言罗嗦,应点到即止,以学生为主,多聆听学生的发言。艺术于生活,教学中我没有引导学生欣赏、例举一些生活中冷暖色运用的实例,与生活脱节这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而且评价一节课不只看结果,更注重过程,不是学生完成作品数量的多少,而是他们是否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是否学会了一些方法,能够在今后加以运用。
四年级美术课教案通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