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预先思考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教师提前准备好教案,能够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发奋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诗歌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诗歌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梳子刷画,能刷出自己喜欢的画并说出所刷的内容。
2、体验用不同绘画工具绘画的乐趣。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能大胆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
?活动准备】
1、四幅范画:第一幅画:由蓝颜料自上而下刷的一幅画。第二幅画:由绿颜料和黄颜料刷一棵树。第三幅画:由黄颜料转圈刷成的半圆形。第四幅画:由大红色刷成的一个圆圈。
2、红、黄、蓝、绿四种颜料,小勺子,抹布,梳子,画纸,每组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画,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漂亮的画,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画像什么呢?
2、你们知道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用什么画的?
3、提示:看看这一条条的线是用什么工具可以画出来的。老师告诉你们这些线是用梳子刷出来的,很神奇吧!
4、那么梳子是怎么画画的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二、示范讲解:
1、我想画《蓝天》,先用小勺子舀上蓝颜料倒在纸上,再用梳子有齿的一面横着刷,就会出现一条条的线,我还想在蓝天的下面画一颗大树,同样先倒上黄色的颜料竖着刷,然后倒上绿颜料用梳子斜着刷几下。小朋友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刷出不同的树、草地、小花等。
2、教师小结:老师用梳子横着刷出了蓝天,竖着刷出了草地,斜着刷出了大树、小花,小朋友你想刷幅什么画呢?
三、幼儿动手刷画:
1、幼儿认识刷画用具:颜料盘、梳子、小勺子、白纸、抹布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刷画内容,有代表性地提问幼儿说说自己想要刷一幅什么画。
3、操作要求:
①倒好颜料后,要用梳子来回重复刷几次。
②一把颜色的梳子用完后放回原位。
4、教师随时找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讲解,达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
四、教师讲评:
将幼儿作品贴到展板上,边贴边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教师再次组织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找出颜色搭配的漂亮的画,给以鼓励。
2、教师引导幼儿找出画面安排得当的作品,给以表扬。
3、教师引导幼儿找出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以讲解。
结束活动:今天小朋友们用梳子刷出了许多很漂亮的画,以后我们继续观察,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画出更漂亮的画。
家诗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内容的情趣。
2、能大胆想象和仿编。
3、能将仿编的诗歌《树叶》朗诵给大家听。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理解诗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ppt课件、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树叶从树上飘落到地面的图片。
提问:图上有什么?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ppt出示图片
1、这时候一只小蚂蚁着急地走来了,他回家要过河,于是就捡起一片树叶。
提问:他会用树叶干什么?(当成小船)
小蚂蚁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渡船。
2、下雨啦,一只小猴淋着雨跑过来,他也捡起一片树叶。
提问:他会用树叶干什么?(当成雨伞)
小猴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雨伞。
秋天的树叶这么美,还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呢?
3、完整欣赏《树叶》ppt
提问:
①还有哪些小动物来捡了树叶?
②他们都当作了什么?
4、朗诵诗歌。(我们把小动物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
我们来学着小动物的'样子朗诵一遍这首好听的诗歌吧!
三、仿编诗歌(小动物们捡起树叶捡得这么高兴,别的小动物看见了,也想来捡树叶。我们来看看又来了哪些小动物吧!)
1、ppt分别出示图片(小兔,小刺猬,小松鼠,毛毛虫)
引导幼儿想象它们分别会把树叶当成什么?(信纸,帽子,棉被,房子)
2、尝试仿照前面的句式仿编。
3、幼儿自主选择动物头饰进行表演。
结束:今天我们不仅学了一首美丽的诗歌,还自己创作了一首。回家以后去表演给爸爸妈妈和你的好朋友看吧!
原诗歌:树叶
一片片树叶儿,落在地面,
小蚂蚁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渡船。
小猴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雨伞。
小熊捡起一片:它是我的蒲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饼干。
小朋友捡起一片:它是我的书签。
大家捡树叶儿,捡得多欢喜!
仿编诗歌:
一片片树叶儿,落在地面,
小兔捡起一片,它是我的信纸。
小刺猬捡起一片,它是我的帽子。
小松鼠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棉被。
毛毛虫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房子。
大家捡树叶儿,捡得多欢喜。
活动反思:
活动的亮点:在欣赏感受部分,我通过背景音乐和课件的有效结合,向幼儿展示散文,使他们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的冲击下,充分感受到散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家诗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雏”,积累词语若干个。
2、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默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理解题意“信”。
1激趣:你曾经给谁写过信,你曾经收到过谁的信?
2交流信的内容。(自愿)
我曾经收到过____的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经给写过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了解信的作用:信是用来传递信息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读课文。
3说说课文大意:
“我”学会了______,想写______信,替______写、替______写、替______写,……也想给______写,通过写信,让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文,学习语言。
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归纳:写信是感情的交流,写信就是用笔和纸,用手写心里想告诉别人的事情和话语。
3感情朗读。
学习第二至五节。
1自读思考:这些诗节分别写“我”替谁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你能把信的内容说具体吗?
2师生交流,投影显示相应的情境。
(1)教师示范:
“我”替雏鸟给妈妈写信,信中说:夕阳西下,天色近黄昏,盼您快回巢。我们肚子饿得咕咕叫,您快把虫儿带回家,快把我们喂个饱。
(交流中教学“雏”字。)
(2)学生尝试:(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诗节,尝试把信的内容说具体;随机理解诗句中的部分词语。)
“我”替花朵给蜜蜂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给小船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云给他的伙伴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树给他的朋友写信,信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至五节。(看图配乐)
学习第六小节。
自由朗读第六节,思考:你是怎样理解“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紧紧……”的意思?
四、读诗总结,学习创作。
诗歌创作:“我们来当小诗人”。
要求:以信的内容为题材,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将课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来),进行诗歌创作,评选出我们中间的小诗人。
?课后随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诗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4、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背诵古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组词、抄写字词、写出带有偏旁的字、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月光唐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指名读。
b.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指名读。
b.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比一比,再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艹()()()()
讠()()()()
家诗歌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丰富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摇晃。
二、活动准备
1、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
2、、幼儿用书。
3、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风的存在,观察风起时花草树木的样子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活动难点:理解风与四季的关系。
2、指导要点: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引导幼儿观察、体验、运用生活经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四、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兴趣。
抓不住它的身子,看不见它的影子。
小时摇动树枝,大时推倒房子。
2、观察讨论,理解诗句。
(1)播放花草树木被风吹的录像。
提问:你看见风吗?风在哪里?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观察树、花、草动态)风吹过时,树儿、花儿、草儿像在做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教师小结:风在哪里?树儿说:当我的枝叶翩翩起舞,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风在哪里?草儿说:当我的身体轻轻晃动,那是风在吹动。
理解词汇: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结合风在一年四季里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讲述,理解诗歌的最后四段。
提问:
春天的风是怎样的风?给大地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夏天是炎热的季节,风会给人们送来什么?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它会收获什么呢?当风吹过的时候,空气中会飘来什么香味?
冬季的风是怎样的风?他给大地带来了什么?
(幼儿每观察讨论完一幅图片,教师就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概括小结)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配乐诗朗诵,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及优美意境。
3、学习朗诵散文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幼儿欣赏。请幼儿注意观察和聆听教师朗诵时的表情和声音。
(2)教师和幼儿共同朗诵诗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表现诗歌的美。
(3)听录音轻声跟读。
4、讨论:风在哪里、风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五、评价要素是否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到诗歌优美的意境。
六、活动建议可尝试在延伸活动中创编并表演诗歌。
家诗歌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
★ 幼儿教案通用6篇
★ 培训教案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