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有效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而必须准备的一份文件,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角的比较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角的比较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感受和比较物体的粗细,理解粗细是具有相对性。
2、尝试给5个以内物体按粗细进行正逆排序。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1、筷子、木棒、铅笔、彩笔、记号笔、蜡笔。
2、粗细不同的吸管若干,操作材料一人一份。
3、口袋一个(里面装有粗细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入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孙悟空有一个很厉害的兵器是什么?(金箍棒)金箍棒可以变粗也可以变细。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请幼儿说一说
(1)哪个粗?
(2)哪个细?
(3)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
2、教师通过变变变的游戏出示不同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游戏变变变教师说变粗时幼儿两手做出粗的样子,师说变细时幼儿两手做出细的样子,通过游戏加深对粗、细的理解。
三、活动结束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1、观察实物,区别粗细。
(1)教师出示筷子和木棒,引导幼儿观察哪根粗,哪根细。
(2)分别出示铅笔、蜡笔和记号笔,幼儿比较粗细。
(3)出示三支笔让幼儿比较最粗和最细。
教师小结:判断哪一种物体是粗还是细,一定要通过两样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才能区别它们的粗细。
2、摸一摸,比一比。
(1)教师出示"奇妙的口袋",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在口袋里有很多粗细不同的物品。
(2)做游戏"奇妙的口袋"。
游戏规则:教师出示一支水彩笔,请幼儿从口袋里摸一样比水彩笔更粗的物品,每个幼儿一次摸出一样的物品。
3、幼儿找找自己身上的部位,哪些是粗的,哪些是细的。
教师小结:手臂细,大腿粗;小腿细,大腿粗;手指头细,手臂粗;大拇指粗,小拇指细等。
4、尝试用5种以内的物体按正逆顺序排序。
(1)出示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引导幼儿用吸管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出来。(教师巡回检查)
(2)教师出示4个粗细不同的纸筒,请个别幼儿按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集体检验)
(3)发操作材料,让幼儿把5棵树从粗到细和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教师巡回检查)
(4)请个别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的排序方法。如幼儿排对,教师给予鼓励。
5、教师小结:在给物体排序时,如果是按从粗到细的顺序排序,就要先找出最粗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如果是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序,就要把最细的排在最前面,剩下的又来比较继续排。这样就能准确的排出物体的粗细。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角的比较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2、说明:物体、人都有轻重之分,轻重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进行比较。你们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较轻重的方法吗?假如没有秤,你会用别的方法代替吗?假如将"轻重"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怎么表示?怎样表示最简单、最清楚?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1、请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身盆子里两个物体的轻重,并把结果记在对应方法栏的下面;然后到后面的桌上选择一种或几种资料,试试:用它能不能比较物体的轻重?结果又是怎样的?请你也将结果记在相应的方法栏下面;最后我们再来看看:你几次比较的结果是否一致?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你用了什么资料、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出的结果是否一致?你觉得问题在哪里?你喜欢用哪种方法?为什么?
4、操作练习:
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角的比较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活动目标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物体的粗细
活动准备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
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教学反思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角的比较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加深对大、小标记的认识。
2、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3、继续学习按照大、小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同时,把同种的物品对应排列。
4、训练幼儿在学习完毕能按要求整理好操作材料。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不受物体的形状、颜色、种类影响,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并对应排列;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黑板一块;大小标记各若干;磁性图片若干(大小皮球、纽扣、萝卜等)。
学具:第一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卡,塑料珠、纽扣、图形片、花片(大、小各一个)。
第二组--人手一套插有大、小标记的分类盒,每人一盘大、小卡片各4"6个(形状、颜色不同)。
第三组--人手一盘装有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图片,一人一个分类盒,形状标记、大小标记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
1、复习按照图形匹配标记:
提问:复习大小标记(这是什么标记?那是什么标记?)
老师今天带来的皮球有什么不同?(有大皮球、小皮球)
让我们一起把标记送给皮球。(幼儿讲,老师操作棗大标记送给大皮球;小标记送给小皮球。)
2、按标记将不同形状、相同颜色的图形片分类:(出示这些图形片)
老师先示范:这是什么片片?该回哪个家?(幼儿讲,老师操作棗大片片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小片片我送你到小标记的家。)
请幼儿把余下的片片送回家。(要求幼儿边操作边讲述操作过程)
3、按标记将不同种类的物品进行分类:
出示分类材料,(大小纽扣、大小萝卜、大小皮球)
出示分类卡,请小朋友到前面来取出两个物品比较,然后分别放在大、小标记下。(老师加以肯定或帮助。)
二、游戏活动:《丰收季节》
老师带大家到农场去收水果和蔬菜,然后把它们送回家。(要求幼儿一边送一边讲。)例:大萝卜我送你到大标记的家。
三、小组活动
第一组,按标记将不同种的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应排列。(把小篮里不同品种的物品按标记送它们回家,然后把同种类的物品对应排列)(边送边说)
第二组,按标记将颜色、形状不同的物品分类。
第三组,按标记将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的物品分类。
四、活动评价老师小结活动情况。
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在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在想大小对于小班幼儿应该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个环节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游戏来反复认识大小,并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
角的比较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圆柱卡片等。
活动过程:
1、以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引导幼儿说出金箍棒能变粗、变细。
2、探索活动:
(1)请全体幼儿助老师将一些圆柱体按粗细进行分类,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的感性经验。(分类)
(2)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3)请幼儿从地上拿起自己喜欢的一样东西,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说出:“我的**比你的**粗”或“我的**比你的**细”,从而知道粗细是相对的.。(比较感知,命名)
3、集中活动:
(1)教师拿出笔、积木、可乐瓶,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2)教师出示圆柱卡片,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4、分组操作:
(1)将筐中的圆柱体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2)让幼儿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5、总结:
(1)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
(2)我们也学习了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序。
6、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角的比较教案5篇相关文章:
★ 活动设计教案5篇
★ 有趣表情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