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参考,有助于提高课堂管理的效果,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声誉,成为学生喜爱的好老师,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马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马说优秀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学会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
投影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1.请小朋友们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地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的生字表。
2.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镇”“骤”“持”“束”“述”,平舌音“残”。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的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生字并记住它。
反馈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轮读。
马说优秀教案篇2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太阳。同学们,看到在这个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太阳这个词语给你怎样的感觉?
是啊,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太阳是属于整个世界,是属于我们大家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大家一起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从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简单说说,在上课之前初步体会“大家的”)
3、这个课题,该怎么读得好听?想想,试试。
(学生自己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你认为该怎么读?强调“大家的”。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这是一首诗歌,请大家打开课本106页,自己大声地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老师指导)。
课文里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词语
趁、陪着、晚霞、红彤彤
(提醒:红彤彤的变调)
这些生词在那些诗句中,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这是课文里的`两个的生字,其中这个“陪”和我们学过的“部”非常像,不要混淆了。
我们可以一起记:太阳不是属于一部分人的,她总是愿意陪着大家。
(学生写字)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从这两个句子里,你看出太阳是属于大家的吗?(说)
三、深入研读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划划,你从哪个诗句读出:太阳是大家的。
你找到哪个句子,让你体会到太阳是大家的?谁愿意来读读。
反馈
1、第二节
太阳为哪些人和事物做了哪些好事?
(注意:理解“拔”此处的含义)
关注“……”说明太阳还做了很多好事。你试着来说说太阳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读好这一节。关注“红彤彤”是否读正确。你能说这样的词语吗?( abb式)你能用上 abb 的词语,说说太阳做的好事吗?(出示)
太阳把金光洒向湖面,湖水()的,可好看了!
abb晒了一天太阳的被子,盖在身上()的,真舒服!
“阳光充足,橘子长得真好!”看着果园里()的橘子,农民伯伯()地说。
小结:哦,太阳为这么多人和事物做了这么多好事,因为……(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2、第三节
读了这节,你想对太阳说什么?
不怕辛苦,真好心……因为“太阳是大家的。”
读好这一节。
3、第四节
这一节,你读出了什么? 是呀,那的小朋友的大树、鲜花也很喜欢太阳。
他们在梦中盼什么?
(引导用自己的话回顾第2节)
看来,大家都盼望太阳,不要吵醒了他们的美梦,第4节要读得稍稍轻一些。
四、拓展说话
老师读第一节诗。
别的国家的小朋友正等着,盼着太阳呢。太阳就要出发去他们那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给别的国家的小朋友听吗?太阳一定会帮我们带到的。
(老师可以举例铺垫)
太阳把她的的光辉洒满世界的每个角落,也把和平、希望带到了世界的每个角落。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五、情感朗读,摘抄句子
学了25课,你是不是更喜欢太阳了?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整首诗歌。
请同学们把诗歌中,你最喜欢的,最能体现“太阳是大家的”句子抄一抄。
马说优秀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追跑容易使自己身体受伤。
2、注意上下楼梯时慢慢走,学习避免与他人碰撞及简单的自护方法。
活动准备:
1、请1名大班幼儿装扮成受伤的小猴,额头和四肢某关节处包裹上纱布。
2、小猫头饰人手1个。
3、教学挂图。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一起看望受伤的小猴,引出讨论话题。
扮演小猴的大班幼儿走进活动室,额头和膝盖上包着纱布。
教师:小猴,你头上和膝盖上为什么包着纱布?疼不疼啊?
小猴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我在楼道里和小朋友追跑,摔倒了,膝盖破了。下楼时,和小朋友一边挤一边跑,结果从楼梯上摔下来,把头也磕破了。哎呦,疼死我了。
2、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讨论。
教师:你摔倒过吗?为什么会摔倒?摔倒后疼不啊?
教师:怎样走路才不会容易摔倒呢?
教师出示挂图并小结:追跑打闹容易摔倒。下楼时不小心或往下跑也容易摔跟头。平时走路要看着路慢慢走,下楼时要一个跟着一个慢慢走。
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用书中的相关内容,幼儿引导观察小猴和小鸭的不同行为,知道应该向小鸭学习,下楼时一步一步慢慢走。
3、游戏“我会轻轻走”.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请小朋友说一说小猫怎样走路并学一学。
请幼儿带上头饰模仿小猫轻轻走路。教师用语言提示幼儿学习小猫“眼睛看着路,脚下慢慢走,高高兴兴做游戏,保护自己不摔跤。
4、反思:课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教学准备充分,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了安全知识,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马说优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正走、倒走、侧身走、蹲走、爬等方法带着纸圈前进。
2.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活动重点:
用正走、倒走、侧身走、蹲走、爬等方法带着纸圈前进。
活动难点:
在活动的同时,能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由报纸围成的大小不同的纸圈若干。
2.场地上画有一个同心圆,分别由外圈、中圈和内圈组成。
活动过程:
1.自由玩纸圈。
幼儿每人选择一个报纸圈,将自己的身体置身于圈中,根据纸圈的大小选择身体活动的方式,如直立、蹲、爬等。
2.分享玩法。
请玩法不同的幼儿来介绍自己是怎么玩纸圈的。
3.幼儿再次尝试不同的玩法。
学学同伴的玩法,自由活动,教师个别指导。(在幼儿游戏中引导幼儿结伴玩)
4.纸船接力赛。
1)幼儿分成3组进行接力比赛。
2)每对4个小朋友,套着大纸圈,成为纸船,幼儿一起跑、跳、走等方式到达终点,哪组幼儿率先完成,并保持纸圈的完好,即获胜。
3)游戏中,如纸圈破损立即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5.放松活动
幼儿总结游戏中纸圈的不同玩法。
所有的幼儿听着音乐,进行腿部放松运动,结束活动。
为了不让纸圈破损,在活动中过多的限制了幼儿的活动。
幼儿对滚纸圈的玩法很感兴趣,以至于大部分孩子都在滚纸圈。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得到转换,即引导幼儿结伴玩耍。
没有考虑到四个人在纸圈里面,小朋友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在玩的过程中,大的纸圈破损程度较严重。
活动反思:
在拿到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做了一个纸圈,自己尝试用不一样的方法玩。在玩的过程中,我发现纸圈特别容易破损,然后就对纸圈进行了改进,在纸圈的周围用胶带纸粘起来。随后我还让小部分幼儿试玩纸圈,了解小朋友的想法。期间我还让幼儿尝试玩大的纸圈,知道里面可以容纳四个人,但没有考虑到四个人在纸圈里面,小朋友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在玩的过程中,大的纸圈破损程度较严重。还有一点不足是,为了不让纸圈破损,在活动中过多的限制了幼儿的活动。在下一次活动中,我会更加注意。
马说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 欣赏、演唱表现杜鹃的歌、乐曲,感受音乐情绪及表现的优美意境,体验音乐所描绘刻画的杜鹃形象。
2、 在聆听、比较、模仿、体验的过程中欣赏乐曲、学唱歌曲。逐步培养学生音乐德尔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 认识并初步掌握顿音记号,能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整齐明亮的声音,以断连对比的方法有感情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顿音唱法,并能用力度的对比表现歌曲中杜鹃“咕咕”的歌唱声。
2、 能正确的弱起,初步运用断连对比、力度变化等方法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可爱的杜鹃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杜鹃圆舞曲》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仔细聆听,认真思考:(1)、这首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2)、在乐曲中你听到了什么鸟的叫声?(多媒体出示问题)
生:思考后回答问题
师:这首曲子表现的是欢快活泼的情绪,乐曲中表现的是杜鹃鸟的叫声,谁能模仿一下杜鹃鸟的叫声?
生:模仿
师:杜鹃鸟总是“咕咕、咕咕”地叫着(师手势提醒),它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有音高变化)
生:共同模仿回答
师总结:第一声“咕”高,第二声“咕”低,仿佛在歌唱,让我们配上“5 3”模仿一下。(配上柯尔文手势)
生:跟唱,媒体出示谱
师:小朋友,杜鹃鸟总是“咕咕、咕咕”地叫着,你们觉得它的叫声要唱的怎么样?(轻快、活泼),让我们给它加上一个记号(多媒体出示顿音记号)这叫顿音记号,看到这个记号就要唱的短促,有弹性,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听,又来了一只小杜鹃,它的叫声是怎样的?师钢琴弹奏范唱
二、 新歌学习《顽皮的小杜鹃》
1、导语:小杜鹃的叫声可真美妙,真动听。今天顽皮可爱的小杜鹃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他们一会儿飞到草地上,一会儿飞到小河边,一会又飞向了远方,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数一数在这首歌中出现了多少次杜鹃鸟的叫声,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2、师生合作,(分组唱)
3、 节奏学习
师:小杜鹃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出示节奏),谁能说说这条节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小节(出示歌曲节奏型,讲解不完全小节)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不完全小节或称为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歌曲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教师再次范唱,学生找出相同节奏
(1) 请小朋友们再听老师演唱一遍这首奥地利民歌《顽皮的小杜鹃》,注意听一听这样的节奏在歌曲中反复出现了几次?
(2) 多媒体出示歌词(节奏图像谱)
师:让我们一起按照节奏来读一读歌词,注意强弱拍的变化(对比选择:强弱)2遍
引导用开心的语气:可以看出小杜鹃和你在干什么?(捉迷藏)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开心的语气)
(3) 找一找相同旋律(出示歌谱)
师:请小朋友仔细聆听歌曲,在这六个相同节奏的乐句中有相同的旋律吗?(多媒体出示)
4、 歌词学唱
(1) 师生接口唱
师:老师忍不住想跟你们合作一次,下面老师唱134句,同学们唱256句(换过来试一次)
(2) 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提示:吐字咬字要清晰,杜鹃的模拟声要形象,了解他的音高是第一声高,第二声低,但他的演唱力度是第一声弱,第二声强)
5、 情绪处理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只小杜鹃是一只怎样的小杜鹃呢?(顽皮),那我们用怎样的歌声才能表现出小杜鹃的顽皮呢?
(教师用不同的声音对比)吐字清晰,情绪欢快,轻巧的声音
(1) 学生再次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唱出轻快活泼的情绪
(2) 听音乐伴奏演唱 在“咕咕”处加入二声部
(3) 完整唱第二段歌词。(唱法跟第一段相同,注意反复跳跃记号)
(4) 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三、 拓展
1、 聆听不同风格的小杜鹃歌曲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几首不同风格的小杜鹃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并用线连一连,说一说他们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
?布谷》童声独唱 抒情优美
?小杜鹃》二重唱 热烈欢快
?布谷催春》 无伴奏 优美舒展
四、 歌曲处理
(1)演唱方法处理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演唱形式和情绪来演唱歌曲《顽皮的小杜鹃》?(讨论)
生:试着用不同的形式演唱,说说不同的效果
(2)表演形式处理
师:老师还想请小朋友来演一演,请一位同学表演可爱的旅行者,在森林中玩耍,寻找杜鹃。其余同学可以利用凳子坐大树,躲在凳子后面听到“咕咕”探出脑袋。形式(领唱 齐唱)
五、 小结
师:快乐的小杜鹃,快乐的小树林,今天的教室里到处充满快乐,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同学们再见。
马说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一、巩固旧知:
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
有仙则名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阅金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有则。
不在,有则。
二、明确目标:
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
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三、探究学习:
(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
(二)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
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
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并分析这些句子分别从哪些角度写陋室不陋的特点?相关的句子有: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写自然环境清幽雅致,这是写室中之景)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对比,写交往人物不俗,衬托自己的“德馨”,这是写室中之人)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面写,实写,写出生活高雅脱俗,这是写室中之事)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反面写,虚写。表现作者不慕富贵,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板书:)不“陋”原因: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提问:作者说他所居的陋室就像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的玄亭一样,这是类比,你说诸葛亮的草庐、杨雄的子云亭陋吗?(不陋)为什么?(因为室主人不凡)刘禹锡认为他的屋子也不陋,那是为什么?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板书德馨)
引导学生分析结尾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原因)。
提问: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情操呢?这是什么写法?
(板书: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课堂小结:
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所居陋室陋吗?(不陋)陋室不陋呀!请大家一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
四、思维拓展: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作品举例:
1、《紫藤萝瀑布》生机勃勃的紫藤萝瀑布净化了作者的心灵,带走了往日的阴影,带来了生的喜悦和向前奋进的力量。深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来赞美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抗战的军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从下列的物中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莲花松树
学生自由讨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五、布置作业: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大约100字左右。(提示:粉笔、石子、落叶等)
马说优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学习,进行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
1.电脑课件引出诗歌《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同时伴有风雪声。
分析:教师以景激趣,旨在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一开始就把幼儿带入到一个大雪纷飞的画面中,使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诗歌的活动中来。
2.学习诗歌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讨论。
师:谁来到了雪地里?
幼:小鸡、小鸭、小猫、小马。
师:它们在雪地里留下了什么?
幼:脚印。
师:它们的脚印像什么?
幼:小鸡的脚印像小草、竹叶……;小猫的脚印像梅花、饼干……;小鸭的脚印像枫叶、雨伞……;小马的脚印像月牙、耳朵….
分析:本课学习时正是下雪季节,教师利用下雪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识别动物的脚印,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帮助幼儿理解,因此幼儿在活动中兴致勃勃地说出了几种动物的脚印像什么,为学习诗歌做好了准备。幼儿在本环节中畅所欲言,既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使活动气氛更为轻松自然。
师:这些脚印就像一幅画,我们画画要用笔、颜料,可小动物画画是不用颜料,也不用笔的,那它们的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幼:在地上走几步就成了一幅画。
师:我们来夸夸它们吧。
幼:小画家你真棒…
师:大家都说了些什么啊?
幼:小猫问,小鸡小鸡,你们的好朋友青蛙呢?小马说,是呀,青蛙怎么没来,小鸡、小鸭说,我们也不知道。
师:小青蛙上哪里去了,孩子们,你们说说,青蛙怎么不参加呢?(冬眠去了),原来,小青蛙躲在洞里睡着了。(课件中出现洞中睡觉的青蛙)你们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呢?
分析:本环节中,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动物冬眠的知识引出来,借以发散幼儿思维,使幼儿的思维投入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为幼儿相互交流知识提供了机会。
师:站在一旁的大树爷爷笑哈哈地说,“小动物的画真美,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教师放大树爷爷朗诵诗歌的.录音,幼儿欣赏)
师:孩子们,你们和大树爷爷一起来夸夸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吧!(幼儿再次学习诗歌)
分析: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很快学会了诗歌,通过移情,夸奖小画家的同时也是对幼儿自己的一种鼓励。
3.引导幼儿更换诗歌中部分内容,学习仿编诗歌
师:还有些小动物,它们的画也很美,我们能不能像大树爷爷那样把它们也编进诗歌里呢?谁来试一试?(课件中出现小羊、小狗、小猪、小象、小熊)
分析:教师的问题让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整个活动的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因为幼儿对各种动物的脚印在活前进行过观察和了解,所以很自然地进入到仿编活动中。
4.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编的诗歌真好听,小动物们可喜欢了,到活动区玩时,我们用灵巧的小手把编的诗歌画下来吧。
5.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把仿编的故事画下来,装订成册,送到图书区讲述。
马说优秀教案篇8
活动目标
幼儿能听懂教师的英语指令,根据铃儿响叮当音乐做相关的舞蹈动作。
幼儿初步学习三人集团舞,体会舞蹈的快乐。
感受不断交换舞伴的快乐情绪。
在铃儿响叮当活动听、说英语。
活动准备
铃儿响叮当音乐;1、2、3标志;事物:铃铛;5片雪花;
幼儿比较熟悉该音乐
已会跳基本舞步
三步一踏,跑跳步。
活动过程
一、通过雪花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1、雪花加法游戏
2、雪花的颜色
雪花想和大家一起跳舞了。
二、 分步初步学习集体舞
1、 感受音乐节奏
(1)第一遍听音乐。
(2)三人一组自由跳舞。
2、 激发幼儿主动学习集体舞中的动作
(1)幼儿观看大屏幕三位幼儿表演的集体舞。
(2)讨论他们是怎样跳的。
(3)再次观看,注意观看钻过门洞的部分。
(4)教师通过唱英文歌和分解的ppt总结舞蹈跳法。
1-4小节;左脚起步,向左三步一踏,向右三步一踏,反复两次。
5 小节;拉着的手高举。3号幼儿小跑步合拍地钻过1、2号举起的“门洞”。在一小节音乐内完成钻门洞动作,并逐渐回原位。
6 小节;2号幼儿随着3号幼儿也钻这个‘门洞’。
7 小节:1号幼儿仍高举右手,同时向右后自转一周。
8 小节;三人拉成圆形。
9-10小节:三人同时逆时针方向做跑跳步。
11-12小节;幼儿双手左侧拍手同时跺左脚各八次。
13-16小节:动作同9-10小节,方向相反。
3、学习集体舞中的难点部分
“钻门洞”
小猫想知道是怎样钻过门洞的。
(1)两个孩子和老师一起戴上标志1、2、3示范,老师的标志是2.
(2)三个小朋友示范。
(3)幼儿分成两组戴上数字标志练习钻门洞。一半练习,一半唱英语歌曲。
(4)选择跳得好得好的幼儿再次示范,强调钻门洞和自转。
(5)幼儿集体跳一次,教师扮作圣诞老人帮助还没有会的幼儿。
(6)交换数字标志再次练习。
4、跟着较慢的音乐完整地跳舞
(1)集体跟老师完整地跟着较慢的音乐跳舞。
(2)交换舞伴完整地跳舞。
5、 合着正常速度的音乐跳舞
三、 游戏结束
铃儿在那里
幼儿闭上眼睛,听铃声在哪里。(前、后、左、右)
出去和铃儿一起玩吧。
小百科:《铃儿响叮当》是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有一场感恩节演唱,并很快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马说优秀教案8篇相关文章:
★ 领域活动教案8篇
★ 幼儿教案推荐8篇
★ 欠款合同优秀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