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凑十教案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凑十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区分里外”是小班幼儿在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指南》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做到所问有所指、有所据、有所依,教学展开运用了ppt、创设情境、各种教具等方式,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运用
【活动目标】
能辨别里外空间方位,用“××在××的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创设抓迷藏的情景
物质准备:ppt、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手藏哪里”让幼儿初步了解里、外空间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洞里,我就把手藏洞里,请你小手放洞外,我就把手放洞外;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请你把手藏袖里,我就把手藏袖里,请你小把手放袖外,我就把手放袖外。
提问:小手藏(放)在哪里?
二、通过“送礼物”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区分里外空间方位
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
引导语:今天有一位客人要来我们班级做客(喜洋洋)想邀请你们去我的羊村玩游戏,你们愿意吗?去羊村前李老师为小羊们准备了很多礼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积木、布娃娃、球)
提问:布娃娃(汽车)在盒子什么地方?球(积木)落在盒子什么地方?
三、通过设置关卡巩固对里、外空间方位的认识
引导语:我们跟着喜洋洋出发吧,糟糕!灰太狼出现了,这可怎么办呢?聪明的喜洋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为你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盘子,看看谁能根据指令放的又对又快,成功的小朋友就可以逃离灰太狼安全到达羊村玩捉迷藏游戏哦!
要求:请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将玩具放进篮子里面或放在篮子外面游戏“捉迷藏”,引导幼儿用××在××里面(外面)进行表述
1、教师藏,幼儿说
引导语:恭喜你们闯关成功,到达羊村,可以玩捉迷藏游戏了,赶快坐下来休息会儿,准备开始了!
(1)教师藏,幼儿说
提问:老师躲在哪里?
(2)幼儿藏,幼儿说
要求:当老师数123时所有小朋友必须找到一个位置站好哦!我摸到头要告诉我你躲在哪里哦!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描述教室里、外的物体
引导语:你们玩的开心吗?我们今天学会了“区分里外”的本领,喜洋洋要交给你们一个小任务,请你们当小小观察员看看我们教室里面有什么?(小朋友、桌子、黑板等)教室外面有教室外面有什么?(滑滑梯、花等)找到小朋友可以告诉你们好朋友也可以告诉客人老师哦!
数学凑十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 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 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 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数学凑十教案篇3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8 ℃~-5 ℃
北京: -6 ℃~6 ℃
深圳: 15 ℃~25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数学凑十教案篇4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排序》
内容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是排序活动,排序是将由两个以上组成一组的物体排出序列。幼儿可根据大小、形状、颜色、数量、名称等排列物体,探索和发现各种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数学认知目标提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在5-6岁具体表现为: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根据大班幼儿思维特点,我在设计中突出让幼儿感知发现、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以故事“绿毛龟”为主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从发现规律——模仿规律——创新规律——生活运用,层层递进。
活动重点为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有规律的方法进行操作;活动难点是创新的排列规律。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有可能不能很好地协调个体与小组、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我将采取语言引导、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方式进行指导,使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教学目标:
1.发现和体会事物间的排列规律。
2.尝试创造性地按某种规律进行拼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
3.感受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教具:ppt课件、青蛙、乌龟图片各四张
2.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板、各色吸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发现规律
(一)听故事,找规律。
1.在《绿毛龟》这个故事中,当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介绍玩法:绿毛龟有个最大的爱好:收集小朋友的凳子。如果你听到我的故事里出
现了“绿毛龟”三个字就马上坐下,不然它会把你的凳子收走。
2.出示青蛙和乌龟的图片:小朋友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3.小结:像绿青蛙和绿毛龟这样一个接着一个重复的排列,我们就叫它有规律的
排列。
(二)观察ppt,讨论,分析,推理,发现按物体名称、数量、方位的差异进行排序的规律,并想象续排。
师:绿青蛙和绿毛龟已经想好要去找谁玩了,你们觉得它们来到了谁的家里?
1.介绍小兔——小兔是只特别喜欢有规律生活的动物,它身边的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小朋友发现什么是有规律的?
2.孩子们讨论交流发现的规律,并续排。
(1)可爱的小动物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如果继续的话你知道后面会是谁吗?
(2)漂亮的向日葵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下一棵是怎么样的?
(3)小鱼,它是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继续排列的话后面会是怎么排的?
(4)天空中飘来了气球,气球后面会有白云,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气球的数量不变,白云每次增加一朵重复的排列,我们叫它递增规律。)
3.小结:小兔家里这么多有规律的东西,有的是按照事物的名称,如:小鸡、小狗、小猴这样排的。有的是按照大小、高矮来排的。有的是按照方向:上下、左右这样排的。还有的是按照数量的变化:递增、递减。都可以排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
二、模仿规律
根据ppt中的规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体验按顺序排列队伍的有趣。
(一)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高的大的向日葵,我们给它设计一个好看的动作,你会设计什么动作?矮的小的向日葵你又会设计什么动作呢?
2.幼儿体验:我们来试一试和向日葵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动作,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二)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1.师:我们也来给小鱼设计一下动作,头向上的小鱼你会设计什么动作?头向下的小鱼你设计的动作又是什么呢?
2.幼儿体验:我们也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
3.小结:和小鱼一样有规律的排列,我们的队列有规律又好看!
三、创新规律
(一)帮助绿毛龟和绿青蛙铺小路。集体讨论,如何创新规律。
师:绿毛龟和绿青蛙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小朋友帮它们解决。
1.介绍操作材料。
2.启发幼儿讨论:用只有一种颜色的吸管要怎样摆成有规律的、与众不同的小路?
(二)第一次操作,要求:有规律、与众不同。
1.幼儿操作,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创新排列规律。
2.作品展示,师幼总结创新之处——从物体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三)第二次操作,运用总结的经验再次创新排序。师:小朋友铺的小路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知道别人是怎么摆的就学习到了又一个方法,这一次,小朋友可以自己重新设计也可以找好朋友合作摆出更有创意的小路。
1.幼儿再次操作,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创新排序。
2.再次分享,交流。
3.小结:小朋友的第二次创新更大胆,在数量、方向上都做了一个更大的变化。我们为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设的小路就更丰富多彩了。
四、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感受规律的美。
1.师:今天我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用各种各样的规律帮助绿青蛙和绿毛龟铺路,绿青蛙和绿毛龟都特别的高兴。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多有规律的排序,请小朋友欣赏欣赏(ppt)。
2.小结:像这样四季的轮回,还有生活中用的、穿的、吃的、玩的等等都用到了有规律的排序,排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多姿。
延伸活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有规律的?我们一起在幼儿园里找一找吧!
数学凑十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会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教学过程:
1、创设学习情境,提出相应的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对所提问题小组讨论。
4、交流结果,小组一:12+12+......+12=288(24个12相加)
小组二:12x4x6=288
小组三:12x3x8=288
小组四:12x20+12x4=288
小组五:用竖式计算
5、方法归类: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连加,第二类连成,第三类是把其中的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
6、总结出方法
7、研究笔算方法
8、巩固法则
9、总结所学内容,看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知识点
数学凑十教案篇6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 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 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数学凑十教案篇7
复习内容:
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凑十教案优质7篇相关文章:
★ 幼儿教案优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