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我们才能有时间关注学生的状态,教案需要帮助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以下是发奋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目标:

1、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减法试题

2、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加减发的含义,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和比较能力。

3、培养学生爱学习和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6、7的组成图,

1、生动手连一连

2、动口说一说6、7由哪两部分组成?

二、学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生观察说图意

3、引导讨论:表示的意义。同桌讨论,小组汇报

4、把两部分合起来列式?

5、练习有关6、7的加法

3+32+44+3

6、出示西瓜图,生说图意

猜猜筐里有几个西瓜?根据什么?

怎样列式?

7、算一算

7-26-57-4

可以摆一摆,同桌交流汇报

三、游戏

四、练习

1、看图列式p61t1

先说图意再列式纠正

2.比一比谁最快

6-31+67-45+23+46-24+27-67-57-75+1

3.猜球

五、小结

在生活中有很多得数是6、7的加减法,你能找到吗?

六、作业:找生活中得数是6、7的加减法。

板书

有关6、7的加减法

植树图西瓜图

2+5=76-4=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在开头便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境,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白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组织了课堂纪律。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演示对学生形成刺激,为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课件演示4只白天鹅,先飞来3只,又飞走2只这样的场面,让学生认真观察、自觉叙述、理解图意,然后自己读题、自己试算、同桌交流,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意识,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方法相同的结论。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丑小鸭》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那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写的童话。谁知道那只受尽了苦难的丑小鸭最后怎样了?(变成了白天鹅)今天,老师就施展魔法,把丑小鸭也变成白天鹅,大家高兴吗?

课件出示口算题:(口算题的背景是4只丑小鸭)

3+2+4= 4+1+5=

9-2-6= 7-2-3=

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答对了,丑小鸭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童话能不能变成现实就看你们的了!

2.生速算出答案

学生正确算出一道题,师点击鼠标,就会有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课件演示:白天鹅飞起来,飞到湖边)

师:多么美丽的白天鹅啊!雪白的身子,细长的脖颈……它们飞呀飞,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

设计意图: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因此,用他们喜爱的童话激发兴趣,复习引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将相邻区域的小圆片的个数相加。

2.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3.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对给出的“结果数”能够分拆成两个合适的数。

教学难点:

三角盘中三个数与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磁性黑板、三角盘、翻转片、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找规律

1. 看图找规律 师:小丁丁和小巧在做游戏,将一个三角放在中间,把小圆片分别放到三个区域中,你能从图中看出游戏的规则吗?

2. 出示一个三角板,将小圆片放到各个区域中去,教师不做解释的摆放第一张结果数卡。

3. 用磁性小圆片和数卡将书上题2摆在三角板上,然后学生得到计算三角的草图,并摆出题2,求出结果数并填入。

二、提高过程

1. 题3:只给出一个结果数,且一个区域没有摆出。 教师摆出三角板,给出题3,提问:你们能填一填吗?说出为什么这么填的理由。

5+()=11 11-5=()

2.抽象成数 师:能直接用数表示吗? 3.题4—5 教师提问:你是如何算出的,用了什么方法?

三、探究

1.题6: 摆出题6的三角板,师:你们能够用小圆片摆一摆,试一试吗? 和学生一起探讨,通过尝试解决问题。

尝试一:首先上方摆上3个,那么左下方如何摆或者右下方如何摆。 探讨:这样摆可以吗? 不可以的话是为什么?说一说理由。

尝试二:上方摆上4个,那么如何摆剩下的? 提问:这次成功了吗? 说一说为什么这次摆对了?

2.检验:4+3=7 3+5=8 5+4=9 将小圆片抽象到数,填入题目中。

四、练习册的练习

1.简单题型 将相邻的区域相加并将结果写在卡片上

2.难度增加:2个区域是空的。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如何算出来的吗? (必要时可以让学生用小圆片摆出)

3.通过试验找到答案 左边:请你们试一试,你能知道这三块区域到底是几吗? (用小圆片来摆一摆) 右边:请用小圆片来摆一摆,看看这题有什么不同?

4.找规律。

五、课堂小结

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2、初步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3、养成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11减几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口算11减几。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11根小棒(10根1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喜欢看少儿频道吗?

生:喜欢。

师:喜欢那聪明、活泼又可爱熊大熊二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告诉你们哟,今天熊大熊二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给你们带来了两张精美的卡片,想不想看?

生:想。

师:第一张卡片来了,你能从11倒着数到0吗?那你们数一下。

生:11,10,9,8,7,6,5,4,3,2,1,0

师:真不错。那我们再看一下第二张卡片是什么?

9+( )=11

8+( )=11

7+( )=11

6+( )=11

师:熊大熊二不但给我们带来了精美的卡片,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奖品,被锁在一个11减几的屋子里(板书课题:11减几),要打开小屋必须闯过几个难关,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文具迷宫(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15-2=

师:老师要从这15根小棒中拿掉2根,你会列算式吗?

生:15-2

师:怎么从15根小棒中拿掉2根?请生上台来展示。

2、11-2=

师:下面,如果老师要从这一捆零一根小棒中拿掉2根,和刚才有什 么不同呢?

师:也就是说零的一根小棒能不能直接就拿出2根呢?

生:不能。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零的一根不够拿出2根小棒?我们该怎么办呢? 现在小朋友自己用小棒代替铅笔来从11根小棒拿走了2根,还剩多少根?

a、生独立摆一摆。

b、生上台展示拿法。

c、课件展示,教师板书。

师:其他的小朋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同学们,你们看一下,一共用了几种方法来算11-2的?

3、试一试11-9=

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11-9等于几吗?

三、合作交流

教学例3

师: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11-8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a、小组交流。

b、请生汇报。

师: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算。

四、应用拓展

(一)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生独立做

请生展示

2、点蜡烛。

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再抽生口答,个别题叫学生说算法。

(二)应用拓展

1、买东西

2、猜密码

五、总结思考

1、分发奖品。

2、这节课你收获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上册理教学计划优质7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总结5篇

4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8篇

一年级上册体育教学总结5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7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7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7篇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8篇

小学一年级教案优质6篇

小学一年级教案最新6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