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能够引导我们追求卓越和追求人生的意义,事迹材料是一个人如何将自己的价值观融入到工作、学习或创新中去,下面是发奋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1
今日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20xx感激华夏十大人物的授奖视频,看完他们的业绩后,我心中涌起的感激无以言表。一个一个鲜活形象的人物形象从来在我且自映现,挥之不去。他们每一个人带给我的震撼和能量都让我终身受用无量。
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庞大奉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华夏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个像山一样坚强的汉子,有着如海一样博深的气量,在故国须要时,坚决果断地贡献了所有。为研发核潜艇,新婚没多久的黄旭华告辞妻子到达考查基地,厥后还把家何在了小岛上。他一遍一各处刻意反复着贫乏的数据,动作核潜艇总计算师,他以至浮夸亲身下水做深潜考查。在他不分昼夜地勤奋钻研下,总算率领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架核潜艇,使华夏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具有核潜艇的国家。我想:他果真爱故国,可能,这样的他,故国也是引感到傲的吧!
黄旭华青丝化作鹤发,以身报国的情怀不由令动作故国新一代接棒人的我羞愧。动作一名在校大学生的我,不由没有他那样的气概和胆量,并且文化学问还出入甚远。有这样的范例比起来,我冒名顶替的生活即是在虚度芳华。我想,我找到照亮我人生的灯塔了。向着目标希望,我对本人说:加油!
高龄拾荒老头刘盛兰拖着瘦弱的身躯,却有着昂贵的精神,这位九十多岁的五保老头用他那衰老的手汇出了一叠叠的问卷,他在用本质行径给我们上课,无声的培养,却超过夸夸其谈。他的这份执着,这份爱心,深深地撼动着我们的内心深处,在心的海洋上掀起阵阵海浪。
试问,在这样至意、淳朴、忘我、执着的爱心眼前,你还可以不动声色吗?
段爱平一名住在人民心窝子里的人。村委会主任多是华夏最小的官,段爱平确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块为村民处事。这样的官,让我们怎能不爱?在现社会衰败局面一再浮现的报导下,尽管有整改法子出台,近况也有所转折,但是我们内心都明白,不贪不腐不代表忠心关爱,真实像段爱平这样心系人民的官又有多少?她把心都掏给了她所守卫的人民,人民们自然也情愿喜欢相待,由于他们了解,有这样的官在的地点,就有期望。
那些和段爱平一样的人,即是我们的期望,即是我们突起进步故国的底气!
看完守墓老兵陈俊贵的故事,我的脑子里忽然就蹦出了关羽的背影。我记得其时我看《三国》时,关羽的义薄云天的形象给我的追念最深入,当看见豪杰死去时,对着电视屏幕的我哭的乌烟瘴气。今日看见陈俊贵为风雪之夜的一次存亡相托而守卫了终身,一种异常的情素转瞬涌了出来,是对豪杰遗失战友那哀伤神情的感知和对豪杰执着守卫友谊的服气、崇敬。
我怀揣着浅浅的悲伤再次向宏大的战友问候!向心比金坚的守墓豪杰问候!向那些已经为了故国而斗争的豪杰们坚毅而庄严地问候!
有梦的地点就有期望。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35年的追梦路,走得异样艰巨,却也异样坚毅。一粒种子,包含着世代相传的空想,让这一双农夫父子前仆后继地为之贡献终身。由于他们信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即便他们没有专科的学问剖析、没有专科的丈量仪器、也没有任何人的援助,但父子俩却依旧顽固地用肉眼观看,全凭记载归纳顺序,最后取得胜利。
路,或许走得慢,但只要不竭下来,老是会有希望的。
不想让故乡的梦,跌落于山崖。危崖边上的护梦人品桑德吉把培植学生、关爱学生当作本人终身的寻求。她雄伟的气量,忘我的爱心无不在解释着老师高尚的师德。为了西藏山区孩子们的修业梦,为了山区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她却答应走进大山,在全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路途上一再来回,以至不顾有着身孕的未便体魄,冒着大雪封山、过冰河、溜铁索的告急坚持给学生上课,并且把他们安全送回家。被村民们-关切地称为门巴族的护梦人的她,倾其一颗心、一个家,贡献于一个喜马拉雅山角下的信仰。
或许,桃李满世界才是对向格桑德吉一样的老师们最佳的回报吧。
怜悯世界父母心,母爱老是宏大的,不求回报的。绝症母亲姚厚芝为孩子补缀空想的良苦有意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母爱的顽强,病可以压垮体魄,但唯一不能蹂躏母爱。我们此时最大的妄图即是祷告上天能多宽大些时限给这位坚毅的母亲,让这优美的心愿和浓厚的祝愿伴着她挂牵/挂念的孩子生长,滋养着世界全部子息的心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忠诚地祝愿吧,祝愿世界的父母健壮龟龄,安闲愉快!
在医患关系云云紧张的今日,胡佩兰的浮现,无疑是患者精神的一剂灵丹妙药,她用医德化解了医患间的裂隙,更罕见是xx年如一日的屈从。生活精打细算的她却-常常美好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拿出单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期望书屋。在采用现场采访时胡佩兰这样说:大夫应当是不爱金钱的行状,它须要对病人的心理进来,想发达就不要当大夫。看见病人苦痛的来,愉快的去,是我最高兴时,我只要活成天,就要给病人看成天病。句句说到了我们的内心上。我明白了,惟有真实的白衣天神才有这样的顿悟啊!
在当下扶不扶跌倒的人的热议中,方俊明说:当灾害光临那一刻,我是出于天性要去这样做,没想那么多。失事后那么多年,饱受委曲,却无怨无悔。一句无怨无悔彰显了仁慈在方俊明心中坚毅的重量,同时也拷问着我们对委曲与人性的决定!
龚全珍,一名90岁高龄、忠于恋情、深明大义的老头,终身简明而优美,劳累而充溢、忘我而宏大。全部赞叹的辞汇用在她身上都不为过,这样一名心中充溢世间真情、脑子装满世界原因的将领夫人、革新达人,让我们读懂了啥才是宏大的人生。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常人,却做出了不屈凡的事,不过缘于爱。
做个有爱的人,做个有赶上心的人,让我们的爱暖和着身旁的人,如温暖的东风、如明媚的阳光、如甜美的泉水、如醉人的花香,给人以希望的力量、进取的勇气。
感激之余,我、我们,能否应当做点啥?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2
1930年2月4日,顾诵芬出生于江苏苏州。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那时的飞机轰炸声成了顾诵芬儿时印象最深刻的声音。日本飞机频繁在头顶上空盘旋,炸弹爆炸震得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经历过这样的日子,顾诵芬说:“没有航空的话,我们国家将来还得受人欺负,我以后想造飞机。”就这样,报国的种子在他心里埋下了。
顾诵芬10岁生日时,叔叔顾廷鹏买了架航模飞机送他,他视若珍宝。父亲见他这样喜欢航模,便也买了一架给他。最初的航空梦想,便从小小的航模上诞生。此后,他先后求学于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
没有制空权的军队就要被动挨打,航空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首战装备、决胜装备。建立独立完整并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航空工业,是中国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51年,顾诵芬毕业后分配到航空工业局。当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难时刻,党中央做出重大决定,国家拿出“60亿斤小米”建设航空工业,航空工业局成立,新中国航空工业艰难起步。这一年,21岁的顾诵芬便将自己的一生与祖国的航空事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于1956年成立,顾诵芬作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在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等开拓者的领导下,开启了新中国自行设计飞机的征程。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3
从20__年入选航天员到现在的成功圆梦“飞天”,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杨洪波历时11年多,这足以看出“飞天”考核之严格。
那么,在中国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实现“飞天”,航天员需要完成哪些锻炼?
“航天”先“航空”
成为空军飞行员,是成为真正的航天员的第一步。
专职的航天员一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进行选拔,因为空军飞行员平时的工作状态最为接近航天器的状态,当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战机做某些动作的时候,其身体承受的载荷与航天器中的载荷相接近。
而且,空军飞行员本身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就比较好,十分适合航天工作的要求。
成为预备航天员
正式“飞天”前,先要成为预备航天员。
我国预备航天员的基本条件是:具有坚定的意志、献身精神和良好的相容性,身高160-172厘米;体重55-70公斤,年龄25-35岁;
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累计飞行600小时以上,大专以上水平,飞行成绩优良,无等级事故,无烟酒瘾,最近3年体检均为甲类。
严格的综合训练
通过第一阶段选拔的预备航天员,只有通过第二阶段的选拔才能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真正航天员。
整个选拔过程宛如过五关斩六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淘汰,最终能够成为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只能是最优秀的十几个人。
航天员训练课程包括了理论知识、体质锻炼、心理训练、航天环境适应训练、野外生存训练、人船地合练、人船箭地合练等内容。
体质训练方面,航天员接受的体质训练都是按照运动员标准来进行,包括了田径、球类、体操、肌力、游泳等内容,训练量非常大,而且尤其强调航天员的耐力。
此外,为适应太空环境,他们需要经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各种极限训练,
如:三维滚环训练、超重训练、幽闭空间训练等等,每一种训练都是挑战航天员的生理极限的。
心理训练也是航天员的必修课。在密闭无人的太空舱中,人容易出现焦虑等心理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航天员的心理训练包括了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健康教育、放松训练等内容。
航天员到太空需要进行各种任务,面临形形色色的挑战,这不仅是对他们体能的挑战,还对他们的文化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文化理论方面,航天员将接受高等数学、力学基础、电工学、电子学、自动控制、英语、计算机、地理、气象、空气动力学、火箭、飞船设计原理、航天医学等近60门文化基础和航天理论课程的学习。
据了解,每门课程的书本都是16开,几百页厚的。
同时,航天员必须熟记9大本、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上千条指令、数百项操作,达到闭上眼睛都能精准无误地全流程操作的程度。
文化理论覆盖面广,复杂的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无疑高度考验着航天员的观察力、空间力、记忆力、创造力、计算力、推理力和专注力。
可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不仅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还要一个强大的大脑。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4
张桂梅是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兴滇人才奖等40多个荣誉称号的获得者,百名孩子口中的妈妈,山区女孩子的一线曙光,她以忘我的精神在华坪教育战线上辛勤奉献22年,用心血和汗水为华坪教育谱写着新篇章。她就是张桂梅。
一、全新办学模式创办免费的女子高中
x年9月1日,在张桂梅老师的倡导下,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社会各界捐助下,丽江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女子高中是全国第一家全免费的高中,是践行教育公平的改革先遣队。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同时也在党和老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开学那天,一些家长放声哭起来,激动地喊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感谢全社会好心人!”
在女高建校10年中,张桂梅老师先后失去了三位亲人,但每一次,都没能回去看一眼。但即便如此,在募捐中,她还是会遭到一些不解。甚至有次被人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本来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平衡,自然跑不过恶狗。一番撕咬后,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着自己的委屈,她坐在地上放声大哭。还有一次,在人群中募捐,被以为是骗子,被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口水吐到脸上。张桂梅为了心中那份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默默承受着。
二、不忘教育初心用生命办学
办校10年来,3650个日夜身患重症、满身药味、满脸浮肿的张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学生宿舍,与学生同吃、同住,陪伴学生学习。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托着疲惫的身躯咬牙坚持到晚上12点30分才睡,周而复始,常年如此。
办校10年来,张桂梅每年春节一直坚持家访,亲自走访了1527名学生的家庭,没有在账上报过一分钱。学生来自丽江市四个县的各大山头,家访行程十万多公里。不管山路多么艰险,她从未退缩。车子到不了,便步行;步行走不稳,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重病一次。张桂梅用柔弱的身躯扛过了病痛带来的巨大的痛苦,用共产党人的信念,支撑着走进每个孩子的家。
10年来,张桂梅老师为了女子高中,一直孜孜不倦的前行。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孩子,忘记了失去亲人的悲痛,忘记了别人诸多不解、非议和委屈,忘记了头顶上的一长串殊荣,忘记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记了年龄和生死,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的实现中。她坚信就是要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让他们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样,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与温暖;学校就是要培养能回报社会、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能把自己从社会上得到的帮助再传递下去的学生。她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三、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以信仰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x年,她把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目前,以张桂梅老师为首的女子高中,从2008年以来走过了十个春秋,女子高中这个贫困山区女孩实现梦想的大家庭容纳了1527名成员,高考成绩始终保持全市第一名。从女子高中毕业的八届学生没有一个辜负家乡父老的期望,没有辜负学校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全部进入大学的殿堂,实现了走出大山,飞越大山的梦想。张桂梅曾说过“人要有一种不倒的精神,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自信的精神,雨水冲不倒,大风刮不倒,只有我们坚持着,觉得自己能行,就不会倒,什么样的奇迹都会创造”。如今张桂梅让人熟知的不再仅仅是儿童之家的“张妈妈”了,更多的,她是山里女孩的“老师妈妈”,她创办的女子高中,免费为山里女孩提供教育,如今学校已真正成为山里女孩的“梦工场”、最贴心的“家”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做爱心之桥。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5
这么多年来,我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观看《感动中国》,看完后被里面每个人物的事迹所感动;他们感动着你,我,他,感动着中国的每个角落。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被称为“信义”兄弟的孙东林、孙水林他们,为了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心里老是想着农民工一年到晚在外打工也是够苦够累的,所以就迫切希望在年三十前将工资发到每一个工人的手里,让他们都可以过上一个开心快乐的新年。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承诺:必须发放工资到农民工的手上!可惜天不佑善,在他们赶回武汉的途中,孙东林一家五口在车祸中不幸遇难了。他的弟弟孙水林为了完成他哥哥的遗愿,强忍着悲痛,连夜赶了五十多个小时的路,回到家乡发放工钱。但是民工的工资单大部分在孙东林遇难的时候已经遗失了,他只好跟农民工说:“工资单已经遗失了,大家就凭着良心领工钱吧,你们说多少我就发放多少!”
但是,发放工资才发现,他照他哥哥孙东林预备的26万元还不够,他和他母亲二话不说,补贴上了7万多元,才让60多名农民工都如愿的领到了自己的工资。这一刻,孙水林才放下了心头大石,也让“新年不欠旧年钱,今生不欠来生债!”这一份真挚的承诺得以实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道德和信义,我们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我也是一名农民工,也尝试过让老板拖欠克扣工资,我想发生这种事情不单只我一个,相信身边一些人也曾经遇到过!不妨对比一下,这些堆着慈善的笑容,而心里挂着黑心的某些老板们,你们知道“信义”兄弟了吗?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知了吗?大家也清楚,现在很多企业和工厂都出现了用工荒,希望他们都学学“信义”兄弟,将农民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亦希望每一个老板心里都有像“信义”兄弟那样的一份真挚承诺,更希望你们这些老板知道他们两兄弟的事迹后,心里跳动的不再是一颗漆黑的心,而是一颗红色的心,一颗感动中国的心!!!
愿像" 信义" 兄弟一样的事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让我们都生活在动感的氛围中;感动,中国!!中国,感动!!!
2024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精选5篇相关文章: